如何讓影視作品獲得更公正的評價

文藝觀潮

雜蕪的信息趣味分歧利益紛爭——

如何讓影視作品獲得更公正評價

作者:覃皓珺文化評論人)

近年來,大衆接受信息的模式呈現移動化、迅捷化、碎片化、互動化等特質,反映在文化娛樂方面尤爲顯著。於是,滿足這些需求的評分網站,逐漸成爲大衆選擇影視作品時參考的“風向標”,以及觀看後表達觀點的“布告欄”。然而,在評分網站爲大衆帶來便利的同時,圍繞其評分和評論客觀公正性的爭議從未休止,某些大片熱劇因網站評分引發的風波幾度甚囂塵上。近日,某評分網站被“飯圈”和商業水軍”盯上的消息又掀起了輿論的軒然大波。據報道,爲給偶像的作品刷好評,粉絲們批量創建網站賬號。他們平時也要給其他作品虛假打分,來把賬號“養肥”,以應對網站的審查機制。評分網站賦予了大衆評價自由的同時,雜蕪的信息、趣味的分歧、利益的紛爭也不可避免地被捲入公共視野。衆多創作者對評分網站提出疑問的同時,普通大衆、網站平臺與影視行業都需要重新思考其背後的癥結所在,尋求破題之道。

觀衆在北京西單的首都電影院自助取票機前取票。新華社發

參與評論者立場各異,水平參差不齊,評價難免有失公允

目前,豆瓣公佈的註冊用戶數量已突破2億,參與評分的作品數量也與日俱增。對於觀衆而言,評分網站的作用主要由兩方面構成。一是“汲取”,即獲取影視作品的相關信息,通過評分與評論對作品進行初步的印象判斷;其二是“表達”,即在觀看影視作品後,憑藉自身觀感進行主觀評分並分享評價。評分網站中的評價系統,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起到了“掃雷”作用,使大衆通過參考多方評價瞭解作品訊息

然而,評分網站本質上是以商業屬性爲根本的服務平臺,而非中立的研究機構或嚴謹的學術數據庫。任何一家評分網站的存在,都無法確保絕對的“權威”與“公正”。在對其本質屬性有所把握後,我們還應理性地看待其評分和評論中所存在的諸多複雜因素。評分網站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單一模式,還扮演着提供影片訊息發佈的渠道、鏈接票務商業宣發的窗口、組織觀衆自發交流的平臺等角色。若人們僅從評分和評價進行單一化適用,反而容易失卻藝術欣賞的判斷力和趣味性

評分網站上大部分評分與評論,並非來自專業評論人。由於參與者多爲普通觀衆,評分與評論通常滲透着評價者個人的生活感悟和審美趣味。甚至有部分評論者通過打分的行爲,獲得一種反權威、反資本的想象姿態,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在偏見的基礎上濫用評價權利的情況。相較於電影類別,評分網站對電視劇更加難以做出標準化衡量。尤其對部分播出時間較長、劇情結構複雜的電視劇而言,劇情枝蔓尚未完全開展,就被扣上“胡編亂造”的帽子;人物成長線仍在鋪墊,可能已經因“三觀不正”的評價“蓋棺定論”。此類狀況屢見不鮮。分析數據不難發現,使用“汲取”功能的用戶數量遠大於在觀影后進行“表達”的用戶數量,所以評分功能也必然存在一定誤差。

在技術上繼續完善評分系統,在功能上探索更明確的分工定位

在現階段,大衆素養日益提升,但審美品位和欣賞水平尚有參差。每位觀衆都是獨立的個體,對同一部影視作品會產生不同的感受,但將感性認知上升爲理性表達的能力並非人皆有之。部分觀衆若被不良傾向誘導,就可能對作品造成“捧殺”或“棒殺”等傷害。再加上報復性評分、網絡水軍、粉絲養號等情況,使作品很難獲得公正的評價。不僅會擾亂行業秩序,打擊創作者的積極性,也可能對大衆的審美傾向造成誤導。這就需要評分網站肩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積極改進完善評價體系,進一步探索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兼顧的有效途徑。

誠然,很多網站已在評分系統方面進行了相應改善,在功能側重上也探索出了一定的分工。針對不同的用戶羣體和不同的使用需求,有些網站注重藝術化與文化意義上的觀影體驗表達,有些則通過票務消費後的反饋評價直觀傳達觀衆的感受,有些側重於專業影評人的判斷標準,有些則以普通大衆爲打分主體參考。但這些還遠遠不夠。接下來,還需將點映評分、大衆評分、專業評分等區分開來,並對電影、電視劇等不同門類區別界定,制定更科學的評分模式。

無論商業邏輯爲何,正確地運用大數據,引領影視創作風向和觀衆審美取向,都應是評分網站運營的正道。所以,網站運營者應進一步圍繞如何使用技術手段把惡意打分者和商業水軍驅逐出去,將創作者、專家學者等更加專業的人士引入平臺,與評分人進行積極的交流溝通等問題拓展思維,加強落實。

正確運用大數據,引導影視創作風向和觀衆審美取向

對影視從業者而言,過度看重評分網站的評論,試圖操控評分造假來獲取商業利益的心態同樣需要警惕。很多實例證明,評分網站上的分數與作品的藝術質量並不一定成正比,和票房、收視率之間亦沒有絕對的關聯性。即便如此,評分平臺中對於作品的討論和分享,仍對創作者而言是寶貴的“迴響”。所以,創作者應辯證地看待評分網站的內容。一方面,積極吸納、虛心學習網友們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和意見。另一方面,不要過於在意評分。一時的分數高低,只能說明某部分人短期的喜好,並不能作爲評判藝術質量高下的主要標準。真正的精品力作需要廣大人民大衆去評判,有待漫長的時間去沉澱。切忌因看到某些作品有飯圈幫忙獲得了高分,就將擁有粉絲的數量及其刷分能力當成選角的參考指標。

對於宣發環節而言,評分網站是“戰略要地”。影視作品將營造良好口碑作爲宣發工作的重點,重視評分網站對作品評論所產生的口碑效應,本無可非議。宣發方與評分網站開展正常的商業合作、廣告推廣,也是可以理解並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的。但這些行爲都應建立在對作品品質的真實宣傳基礎上,一味追求虛假口碑、在評分上自欺欺人,只能換來更殘酷的反噬。因此,應杜絕用資本操控評分,使評分網站淪爲商業利益附庸的行爲。

時至今日,每個移動終端前的指尖都能對影視作品的優劣做出評判。這些在評分網站上的聲音能否匯聚成一首悅耳的交響,還需要理性的指揮棒。從這個角度看,相關政府部門、文化機構,以及具有學術背景的文藝評論家、活躍於各大網站的職業影評人都應行動起來,從引入相關監督管理機制、實現主流價值引領等方面入手,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2017年1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網絡影視評論委員會成立,發佈了“網絡影評人七大公約”。其中,“堅持實事求是的批評、尊重每一位觀衆喜歡或討厭電影的權利、堅決反對網絡語言暴力”等相關內容,同樣值得所有參與評價的大衆學習與深思。總而言之,我們必須理性看待評分網站的評分和評論,這個理性中包括評分網站對創作的尊重、影視行業對藝術的敬畏、每位觀衆對錶達的自律。唯有各方力量良性互動,評分網站的評分和評論才能在促進影視行業健康發展、引導大衆理性觀賞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24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