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信託公司不要靠投機賺錢 不能做這些事……
好的受託人如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周公,以及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他們都認真履職、不負所托,特別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流芳百世。中國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黃洪日前在以“夯實受託人定位根基”爲主題的中國信託業年會上發表講話時表示,受託人精神一直是我們民族古往今來最鮮明、最崇敬的品格之一。
黃洪提出,信託業要承擔起國家賦予金融機構的社會使命,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並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信託公司要辦成“主營信託業務的金融機構”,要將服務國計民生納入自己的使命範疇、要“將風險與收益切實讓渡給投資者,實現‘賣者盡責’基礎上的‘買者自負’”。
信託公司轉型和高質量發展,要規避監管明確說“不”的行爲、克服自身力的不足,更要“通過合規守法經營創造利潤,賺清清爽爽的錢”。點金君特意梳理了黃洪副主席講話中提到的“不能”和“不要”,我們來逐條學習一下吧。
對委託人,“不能”做四件事
當前,信託公司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黃洪認爲,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圍繞受託人的中心地位建設良好受託人文化。同時,“抓住委託人文化、受託人文化和合規文化建設,就抓住了信託文化建設的牛鼻子。”而良好的受託人文化,應當具有守正、踏實和專業三個基本特徵。
黃洪說,忠實是指受託人必須品格高尚,忠於委託人,爲受益人合法利益最大化的目標積極管理信託財產,不負委託人和受益人的信任。在“要對委託人誠實守信”這一條裡,黃洪就指明瞭四個“不能”:在信託關係中,受託人雖以自己的名義管理、處分信託財產,但絕不能按自己意願而必須按委託人意願行事,不能利用信託財產爲自己牟利,不能作出違背信託目的、不忠於委託人和受益人的行爲,更不能誤導或欺詐委託人。
爲什麼要建設受託人文化?黃洪介紹,自“一法兩規”頒佈以來,我國信託業的制度定位逐漸明確,即辦成“主營信託業務的金融機構”,做專業的受託人。
黃洪說,近年來,信託業按照這個定位要求,淡化固有投資機構色彩,努力拓展信託業務,積極按照信託業務規律完善公司治理、內控機制、業務流程和激勵約束機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與此同時,全行業仍然存在受託人文化不成熟、受託人職責不清晰、受託人定位有偏離等問題,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實現。具體表現在四方面:意識不牢,未堅實樹立受託人定位的思想自覺;守正不足,未高度重視受託目的的正當性要求;忠實不夠,未完全做到對委託人的勤勉盡責;專業不強,未具備履職所需的主動管理能力。
其中,在談到專業能力不強時,除了“風險管理能力薄弱,不足以保障信託財產安全”問題,黃洪還指出,當前信託公司投資運作能力薄弱,不能實現信託財產高效運用。具體表現在:大部分信託公司投資研究能力存在短板,深度研發水平不高,綜合創新能力需要提升;信息科技系統建設明顯滯後,且自主開發能力不足,對外部依賴程度高,難以支撐內部管理和外部展業需要;人才結構主要集中於房地產、基礎設施等非標債權投資領域,股權投資、標準化業務、資產配置及服務信託等創新業務領域人才儲備不足等。
在談到“怎樣建設受託人文化”時,黃洪提出:樹立一個意識,即受託人意識;牢記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兩個使命;養成遵規守紀、埋頭實幹、勤勉盡責三個習慣;提升全面風險管理、專業化資產管理、綜合化管理服務、信息科技支撐引領四個能力。
在說到養成遵規守紀的習慣時,黃洪強調,要杜絕與監管博弈的心態,不通過變通或繞開監管規定開展信託業務,更不能以此尋求相對於其他信託公司的不正當競爭優勢,破壞市場秩序。今後嚴監管、強監管態勢將進一步鞏固,監管問責也將更加嚴格,不遵規守紀註定沒有出路,這一點,信託公司和各銀保監局都要堅信不移。
在談及“養成埋頭實幹的習慣”時,黃洪強調,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是社會運行的鐵律,金融業雖然有牌照價值的加成,但也不例外。信託業要樹立賺“辛苦錢”的理念,埋頭實幹,通過提供高質量服務獲取相應報酬,靠創造價值來獲取利潤,不要總打量着利用全能性金融牌照的優勢,靠投機賺錢。
黃洪還警示:如果行業遲遲不能扭轉投機的風氣,全能性金融牌照這一信託公司最大的政策優勢將失去存在的合理性基礎。
經過近些年的快速發展,信託業已經成爲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截至2020年3季度末,中國信託業受託管理的信託資產餘額爲20.86萬億元。本次信託年會認爲,信託業發展歷史一再表明,堅守受託人的根本定位,堅決迴歸信託本源,堅持信託法律關係,做精做細信託主業,是信託業的根本出路,也是實現信託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在會上表示,十四五時期,在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下,信託業對提升全球分工地位,加速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大有可爲。
國家金融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發表演講時希望,信託業今後進一步改革,堅持受託人定位,積極開展標品信託業務,加大股權類投資,發展財富管理,以迎接發展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