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秉林:教師要跟上技術與教育融合的發展趨勢

(原標題鍾秉林談應對教育挑戰教師要跟上技術與教育融合發展趨勢

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日前,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鍾秉林在中國教育明德論壇2020年年會上指出,面對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給教育帶來的挑戰,教師首先要自信,同時要保持敏銳的目光,要能跟上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發展趨勢。

因材施教首先要承認學生的差異性、研究學生的差異性

鍾秉林指出,要應對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挑戰,首先要能夠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堅持以學生爲本,確立科學人才觀質量觀

“人才觀是有時代內涵的,有什麼樣的人才觀就有什麼樣的質量觀。而質量觀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強調過程多元化,不能用一個標準、一個模式考量所有的學校和學生。”鍾秉林說,要踐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承認學生的差異性,研究學生的差異性;要尊重學生的選擇權,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機會;要能夠發現學生的興趣特長,並鼓勵其發展。

談及現代教學觀和學習觀時,鍾秉林表示,一定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要完善學生評價制度,要構建和完善學生學習效果的跟蹤和綜合評價機制

他認爲,增值評價是一種理念先進的評價方式。所謂增值評價,即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爲評價學校和教師的唯一標準,引導學校多元發展。他表示,增值評價涉及到質量標準設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等問題,要實現增值評價,需要今後在基礎教育領域改革中進一步探索、嘗試

同時,他指出,新高考背景下,綜合素質評價作爲學校招生錄取的一項重要參考,要做到可信,不能有水分,不能弄虛作假,不能通篇都是對高校沒有參考意義套話空話

教師要有育人自信,要跟上技術與教育融合的趨勢

在人才培養改革上,鍾秉林認爲,要加強對學生的發展指導,提高學生自主選擇能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學要開展好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提高自我認知,瞭解自己的興趣特長,並能夠對自己未來的學術或者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有一個大致的設計。”他說。

鍾秉林還指出,對學校而言,改革人才培養方式,要結合校情進行多樣化的探索。他強調,這種探索沒有唯一的成功模式,也不一定要有先進的器材或者實驗室,只要能結合學校的實際,把先進的理念滲透到教育教學中進行嘗試即可行。

在促進教師的職業發展方面,鍾秉林認爲,應通過校本學習來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並鼓勵教師探索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的融合,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以適應新高考背景下的自主選課、分層教學要求

對於社會有關“未來傳統學校要消亡、教師要失業”的言論,鍾秉林指出,隨着人工智能、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技術的融合發展,可以預測,若干年後,教師的一些簡單重複性的、純粹知識傳輸性的工作很可能被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先進技術代勞完成,但應理性看待,不應誇大技術在教育中的作用。

“到那時,越發需要能夠引導學生開展STEM教育、進行探究式學習的教師,教師的育人功能會進一步被強化,而不可能被削弱。”鍾秉林認爲,在育人方面,教師首先要自信,同時要保持敏銳的目光,跟上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融合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