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捨得》:一道沒標準答案的選擇題

出人意料,2021年最出圈角色是兩個媽:“你以爲你媽是李煥英?其實你媽是田雨嵐!”田雨嵐是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小捨得》中蔣欣扮演的“雞娃母親。她篤信“愛拼纔會贏”,遵循精英教育叢林法則,爲了兒子考上掐尖的中學,可以對外彈劾老師、左右班幹部選舉,對內壓榨孩子時間、愛好,可謂不擇手段。“田雨嵐讓子悠表演背圓周率”“田雨嵐實名舉報鍾老師”等話題輪番登上微博熱搜。

教育是全社會的熱點,也是痛點。今年兩會以來,對“內卷”嚴重的教育領域學區房、超前學、掐尖錄取等糾正力度前所未有。尊重成長和學習規律,爲學齡孩子鬆綁的諸多舉措頻頻發佈,這說明方方面面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小捨得》此時開播可謂恰逢其時,“踩”在了社會情緒的點上。

跟“小系列”前兩部《小別離》《小歡喜》相比,《小捨得》的輕喜劇閤家歡風格淡化了,取而代之是更爲殘酷和扎心的“乾貨”:無論是如何搶一個奧數金牌班”的名額,還是志在必得的KET、PET劍橋英語證書,這些就是真實世界中“海淀媽媽”“上海民辦校媽媽”必須面對的日常。這樣的風格轉變,一方面是經過前兩部作品磨練,主創對教育題材更爲紮實和深入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前兩部作品的時間點分別是中考和高考,家長對青春期孩子在學習上的影響力已經逐漸削弱,學生學校的競爭跑道更爲明朗化,而《小捨得》所剖析的“小升初階段成年人對孩子學習的控制力最強,各方矛盾自然也最爲尖銳。

讓人欣慰的是,播出過半,《小捨得》並沒有在販賣焦慮,而是非常剋制地讓人反思焦慮。它戲劇化設置了幾對互爲鏡像的人物,通過“比較”這個出發點,指向“比比皆輸”的必然結果。教育問題在現實中無解,戲劇自然也無法給出答案,但留下的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至少提供了社會公共探討樣本,這道沒有標準答案選擇題,給屏幕前那些失控、失衡的心一個重新思考的機會。

田雨嵐VS南儷

身處“比較環境心態會有哪些變化?

《小捨得》出品方檸萌影業上一部大熱的現實主義電視劇是《三十而已》,導火索是童謠扮演的“奇觀型”女性顧佳;引爆《小捨得》的同樣是雞娃屆的“奇觀型”媽媽田雨嵐。她參加學霸媽媽聚會,滿嘴“雞娃圈”的“黑話”,三筆四口全能五星、KET、PET、FCE,奧數杯賽,編劇明顯做了不少功課。

她的很多行爲細節也緊貼現實,比如爲了孩子能升翰林中學不惜一切代價:發現老師私開補習班對自己兒子不公平就直接向學校舉報,轉頭爲了進這個老師的金牌班又把臉面踩在腳下當衆懺悔道歉。沒有經歷小升初階段的觀衆對這類情節感到不可思議,但現實中“擇數”這種校外機構所承載的升學“灰色通道”確實是家長無奈追逐的隱秘角落。

當然,光有田雨嵐還不足以攪動教育這潭深水。劇中巧妙構建了殘酷的家庭環境,爲她設置了一個“半路姐妹”南儷。宋佳扮演的南儷奉行“佛系”的育兒理念。而從小寄人籬下的田雨嵐對比南儷有一種“匱乏感”,造成她“雞血”個性,強迫孩子必須優秀以獲得心理平衡。

這場附着在家庭關係上的比較,特別激進、有力量。兩個孩子比寵愛、比存在感,一場家宴都可以因爲比孩子淪爲一場混戰。最終,原本佛系的南儷一家也在比較中被裹挾進焦慮的升學大軍。

這對“半路姐妹”讓我們看到,教育不單純是父母跟孩子之間的代際互動,也綜合了父母的原生家庭、個人成長史、在比較中所處的地位等諸多因素。只有身處“比較的環境”中仍然保持好的心態,生活的理性度和幸福感纔會切實提高。

奧數鍾老師VS班主任張老師

是崇尚叢林法則還是講究公平教育?

《小捨得》大膽地展示了諸多育兒劇中都沒有觸及的校外教育冰山一角。數學鍾老師就因爲話題敏感、高度寫實,成爲田雨嵐之外第二個討論度極高的角色。

教育理念的差別不僅在家長之間存在,老師中同樣存在。數學鍾老師代表着崇尚叢林法則,更應試、更注重結果的一類,在課外機構中更爲普遍。例如他當公立校數學老師期間私開補習班,教超前內容。田雨嵐舉報後面臨被學校開除也堅決不認錯,因爲他認爲自己在課內該講的內容都講了,在課外給學生加難度是爲了增加競爭力。在奧數金牌班延續了狼性教學方式,對靠努力跟上進度的顏子悠動輒責罵,對有數學天賦米桃格外偏愛,甚至自掏腰包給家境清寒的米桃交測試費。他有一段拒收田雨嵐兒子進金牌班的名臺詞廣爲傳播:“人家米桃考100分是因爲卷子只有100分,你家孩子從一年級就補奧數是一路扶着上來,他考94是因爲只能考94。” 現實中,這樣的老師並不鮮見,家長一方面如履薄冰知道對孩子不好,一方面又爲了成績趨之若鶩,削尖腦袋追逐所謂“名師”。

所以,每當鍾老師與田雨嵐發生衝突,彈幕裡都炒翻了天,這就是現實中所有人在價值判斷和選擇時,會出現的矛盾。它反映的不是鍾老師一個人的問題,是所有人的問題。

班主任張老師則代表着另一種教育觀,更多講公平教育。張老師和鍾老師在劇中是男女朋友,二人經常因爲教育觀念產生衝突。很多網友在爭吵鍾老師究竟是好老師還是壞老師,現實的複雜性令這個問題無法簡單回答。但從目前劇情呈現的效果來看,至少主創在通過鍾老師和張老師的對比,來批判過度的課外教育,反對鍾老師的教育立場。

學霸顏子悠VS學渣夏歡歡

過度應試教育產生了哪些反噬力?

父母奉行怎樣的教育理念大致決定了孩子在小學階段的成長模式。田雨嵐的兒子顏子悠自律好學,勤奮上進;南儷的女兒夏歡歡熱情活潑,多才多藝。但是由於兩個母親的暗中比較,無形中延續到了下一代的攀比上,孩子在不知不覺當中淪爲父母比較的工具。

《小捨得》從孩子的角度展示了過度應試教育強大的反噬力。原本在快樂教育理念保護下自我滿意度很高的夏歡歡,因爲沒有課外補習成績亮紅燈,丟了班幹部的位置。即便南儷夫妻百般勸解,最終還是拗不過夏歡歡的強烈要求,報了“擇數”的競賽班。很多沒有孩子的觀衆表示不理解怎麼會有自己哭着喊着上補習班的?事實上劇中臺詞給出了答案:在唯分數論評價體系影響下,孩子們的慕強心理造成同學之間也是用分數來區分優劣。學習好就等於優秀,而張老師在選班幹部時特意提示的“樂於爲班級服務、團結同學”等多樣化標準就顯得非常蒼白。

學霸顏子悠,除了整天上補習班讓觀衆同情,讓田雨嵐顯得面目可憎,還有對應試教育的反諷意味。在劇中,已經考進金字塔尖“金牌班”的顏子悠仍然被鍾老師嫌棄,就是因爲缺少數學“天賦”,在鍾老師看來,這份天賦靠後天努力是不可能達到的。成績保持年級前三,母親田雨嵐仍然時常表達不滿足。

但是,這兩個對顏子悠的教育擁有絕對評判權的成年人,都沒有看到他最最寶貴的優點:自律勤奮,善解人意,性格溫和會安慰朋友。他喜歡生物,養螞蟻,鑽研昆蟲,小小年紀就找到自己的熱愛,想做一個生物學家。

要知道興趣纔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品格和習慣才能決定一個人最終達到的高度;我們都已看到,應試教育最大弊端是教育出流水線一樣的做題家、空心人,他們被訓練得考試優秀,技能喜人,從學校系統走向社會,不知道自己真正熱愛什麼職業,想成爲什麼樣的人。

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沒有家長和老師可以永遠“雞娃”,也沒人能一直“佛系”,時刻矯正自己的觀念,用更健康的心態去呵護孩子的成長才是正道。就像一位教育學家所說,“我們做家長做老師的,要慎用手中對孩子的權力,因爲我們的權力太大了。”(記者 楊文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