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捨得》:家庭教育題材影視劇創作要有舍有得

原標題:家庭教育創作要有舍有得

近日,家庭教育題材電視劇《小捨得》熱播。該劇以現實主義手法,聚焦小升初這一關鍵階段,真切展示當下家長在子女教育問題上的焦慮心態,折射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內卷化圖景。劇中家庭聚會孩子比拼才藝校外培訓機構亂象等“名場面”出圈,有不少觀衆表示這些畫面太真實、太窒息,也引發了全社會對於兒童教育問題的關注與思考。

相比之前的《小別離》和《小歡喜》,《小捨得》將目光投向小升初這一階段,從題材上把基礎教育到高中教育補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小升初實則是家長最容易焦慮的階段,所謂“雞娃”就是對這一階段的部分孩子生動描述概括。天價學區房、校外培訓機構亂象、奧數比賽加分等等都是社會熱議話題,這些在劇中都有充分展示。作爲出身普通但心比天高的“雞娃”媽媽田雨嵐對孩子顏子悠學習要求極爲嚴格,一心希望兒子考上頂級名校翰林中學。她熟知小升初各種政策,儼然是家長羣體裡的意見領袖,兒子也成爲她維持家庭地位和社會地位的重要砝碼。而原本主張快樂教育的南儷、夏君山夫婦,甚至是處於社會底層鐘點工劉阿姨一家,也在現實壓力下不得不走上了培養“雞娃”的道路。從這個角度看,《小捨得》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其對學校教育功能缺位而校外教育機構過於興盛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展示得淋漓盡致,甚至有些黑色幽默的荒誕感,尤其是結合當下大力整頓校外培訓機構亂象的環境,顯示出一定的批判性預見性

此外,這部劇將教育題材和家庭倫理題材進行了緊密結合,試圖將中產子女教育的焦慮感與家庭成員之間情感關係的變化融合起來,一方面是子女教育的重重壓力,另一方面是重組家庭帶來的相互攀比,這兩種情感往往相互交織,形成一種雙重的戲劇張力。劇中設置了一個大家長式的知識分子父親南建龍,他在與原配妻子離婚後娶了現在的妻子蔡菊英,田雨嵐和南儷這兩個原本沒有血緣關係且性格迥異的人成了“姐妹”。南儷原本就對“外來者”田雨嵐一家心存芥蒂,再加上田雨嵐隨時想通過孩子來展示優越感,兩人之間的競爭一直暗流涌動,直至最後徹底爆發。這種劇情設置頗具新意,透過一個特殊家庭,折射出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心態,也透視出三代人的子女教育問題。尤其是當南建龍因爲將唯一一個擇數機構金牌班名額給了田雨嵐的兒子,讓南儷心灰意冷,成人間的矛盾與孩子教育交織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這種題材疊加的做法雖說在當下教育題材電視劇中也屬普遍,但是這部電視劇在處理上更爲深入,尤其是張國立飾演的南建龍,將那種隱忍、愧疚的父親形象演繹得生動感人,他與南儷之間由隔閡到相互理解的情感變化,也爲整部劇的壓抑氛圍提供了一個情感的紓解出口。

從創作上看,將家庭教育與家庭倫理兩種題材結合,讓兩種情感相向而行,自有其優勢,比如,當子女教育帶來的焦慮感即將爆棚之時,家人間的相互支持、相互慰藉則給人以溫暖。而從市場策略上看,這兩種題材疊加交織,能收割更大範圍的受衆,讓不同的羣體各有所需,但是這種“什麼都想要”的做法也會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在處理“話題”與“主題”方面還沒有走出套路。小升初是與時代緊密相連的社會教育話題,想要編織戲劇衝突拍出焦慮感並非難事,但作爲一種大衆文化,電視藝術源於生活還應高於生活,除了對現實世界的簡單復原,更應該起到引領風尚、啓迪心靈的作用。面對社會普遍焦慮心態,文藝創作應該通過藝術化的提煉,將兒童教育這個時代“話題”變成引導社會正確對待焦慮的時代“主題”。劇中,作爲中產階級的米桃一家,是最有現實質感和煙火氣的家庭,本可以成爲劇中承載正確教育理念的藝術主體,但是編導卻讓米桃父母也加入了焦慮大軍,實爲可惜。

其次,題材疊加有可能導致創作失焦的危險。《小捨得》最大的特色是家庭教育與家庭倫理的結合,從目前來看,劇中幾場家宴最先“出圈”,主要還是因爲觀衆從大家庭之間的人際紛爭、成人間的明爭暗鬥中找到了共鳴,而孩子的教育問題則被淹沒。看得出創作者想在兩者之間保持一種平衡,於是編導採用了最簡單的辦法——將成年人之間的戲劇矛盾張力拉到最大,比如設置田雨嵐和南儷之間複雜的關係,兩人在職場上也是亦敵亦友,米桃的媽媽同時在兩人家庭做清潔工……但這樣的巧合實在太多,且人爲痕跡較重。創作者將所有矛盾集中在成人身上,兒童面臨的真正問題,包括他們在生活、學習、思想上的困境,劇中體現之處了了。其實,這是教育題材影視作品通病,包括同期的《陪你一起長大》,都是以成人思維拍教育題材電視劇,兒童是缺位的。這樣,即使戲劇衝突再誇張,矛盾再激烈,觀衆們看到的也只是成年人的世界。

兒童教育題材影視作品與現實聯繫極爲緊密,本質上是一種價值觀的輸出。因此,它的創作初衷應有兩方面的側重,一方面,通過展示現實社會的普遍焦慮,讓成年人從中尋獲到某種超越性的價值,紓解焦慮;另一方面,創作不能脫離少兒這個主體,展現兒童特有的童真童趣。如此,才能成爲讓家長、兒童都接受和喜歡的影視作品。(作者:胡祥,系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