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同茂:當陶瓷文化插上數字化翅膀未來可期

杭州網訊12月18日-20日,2020本站未來大會在杭州盛大舉行。大會以“洞覺未見”爲主題,匯聚了全球最強大腦,期盼以遠見超越未見,去尋找打開未來的鑰匙。

大會上,景德鎮市文旅局黨組成員、景德鎮御窯博物院書記汪同茂做了《景德鎮陶瓷文化數字化的未來》主題演講。汪同茂先生以自身工作經驗,解答了陶瓷文化如何插上數字化翅膀的問題。

演講伊始,汪同茂首先拋出一個疑問,瓷器爲什麼沒有列入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毫無疑問,瓷器是中國發明,東南亞國家生產瓷器晚三百多年,歐洲就更晚了。

瓷器燒製要經火的錘鍊,古代人民沒有溫度計如何把控窯溫、沒有化學家怎麼知道瓷土配方,汪同茂認爲這是當時非常先進的“黑科技”,可以說整個西方都沉迷於中國瓷器,被譽爲“白色的黃金”,法國路易十四爲自己的愛妃建造中國瓷都普魯士拿600個御林軍來換100個瓷瓶

汪同茂由衷表示,回頭看中國瓷器文化,它是多麼的牛,它是多麼的驕傲。

那麼下一個時期,怎麼把瓷器這門科學和這門藝術,如何插上數字化的翅膀,如何走得更好,是汪同茂當前的主要課題。

在汪同茂工作的景德鎮御窯博物館,他有個與區塊鏈結合擴展陶瓷產業的設想,比如在陶瓷文物身份證方面,與區塊鏈技術結合,再與陶瓷科技鑑定結合,給每一個文物一張身份證。

另外,如果與數字化融合,能夠讓每一個年輕、有興趣的學者參與到陶瓷考古。還有陶瓷的動漫、陶瓷的音樂、陶瓷的遊戲,這都是未來可期的。

汪同茂認爲,中國陶瓷與數字化融合,無非就是利用現在科技,它始終屬於形式理念,而陶瓷屬於材料學。只有陶瓷與文化的結合,再加上數字化的融合,纔是內容。如果內容與形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陶瓷文化纔會更好地走向明天,中國的陶瓷的偉大發明才能更好地向世界講述好中國的故事,也更好地讓我們的數字文化產業、陶瓷文化產業相輔相成,更好地走向明天。

最後,他認爲,陶瓷文化數字化大有可爲。作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陶瓷文化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最有效的途徑。

以下爲汪同茂演講的部分內容:

各位下午好,還是非常感謝本站,能夠給這麼好的一個平臺,讓我們這樣一個基層的文物工作者在這麼大的平臺上與這麼多優秀的科學家、企業家一起交流

接下來我的交流分享估計跟大家有一點不一樣,大家都是在預見未來,掌握着明天,分析現在。我就從文物的角度,我們回頭看一看,看一看曾經的中國,曾經的景德鎮,也許這種感悟讓我們回頭去看的時候,也是爲了更好的去展望未來。

接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是比較忐忑時,本站給了我一個比較大的題目,剛剛大家在屏幕上看到了,“中國陶瓷文化數字化融合”。這個題目我接到的時候,感覺到壓力比較大。因爲我本身從事文物工作時間不長,原來一直在文聯做當代陶瓷藝術品,如果說當代陶瓷藝術品大家去景德鎮,我做一個嚮導,肯定沒有問題,一定讓大家滿意。但如果談陶瓷歷史,中國的陶瓷文化,這麼大的課題,所以說壓力比較大,接下來交流有些談得不妥的地方、不對的地方,也請在座各位多多包涵。我是帶着學習的心理來到這個大會,所以說我帶來了一些題目,我把它稱之爲謎。這些東西爲什麼在當代會這麼形成,接下來我們的陶瓷文化如何去更好地弘揚,如何插上數字化的翅膀,讓它走得更遠、更好,我帶着這些謎來。

首先第一個謎,瓷器爲什麼沒有列入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大家都知道瓷器是中國的發明,毫無疑問,可以說中國人在做瓷器的時候,當時的日本、韓國比我們要晚300多年。歐洲就更晚了,歐洲發明瓷器有準確的時間,就是德國的麥聲瓷廠建立的時間,1710年。但中國的景德鎮在1004年的時候,我們就稱之爲“瓷都”了,想想看我們做瓷的歷史比他們早好幾百年呢。但是爲什麼我們的“四大發明”當中沒有把瓷器列進去,而且瓷器不僅僅說我們發明的比他們的早,可以說整個西方都從沉迷於中國的瓷器。大家都聽過很多生動的、動聽的故事,我們的瓷器被譽爲“白色的黃金”,在西方我們聽說過有路易十四爲自己的愛妃建造中國瓷都,有德國的普魯士拿600個,在中國叫御林軍,來換100個瓷瓶等等。中國的瓷器不僅影響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分餐制,影響了西方的審美,甚至影響了西方洛可可的建築風格等,這些生動的故事,爲什麼我們沒有進入“四大發明”。

我自己的理解,我們現在大家在聊瓷器的時候,一直都把瓷器怎麼聊呢,多數是從收藏者的角度,從古玩的角度,或者說從生活者的角度,在各位年輕人的眼睛裡瓷器就是瓶瓶罐罐,在家裡日常生活中可見的東西,我們的認識不是從一個文化學者的角度去研究它。近些年,我們引入了西方考古學之後,我們從文物工作者,或者說文化工作者的角度去研究我們的瓷器。到現在爲止,今天我之所以能站在跟大家交流,做這麼一個演講,我覺得現在就是一個文化自信的時代,纔會有我們回頭看中國瓷器文化的時候,它是多麼的牛,它是多麼的驕傲。下一個時期,我們怎麼通過瓷器這門科學和這門藝術,還有這個曾經影響西方的東西插上數字化的翅膀後,如何走得更好。

第二個謎,瓷器爲什麼在中國大地上、中國這片土地上發明創造,而不在西方。大家知道陶,有人類的地方都有陶,但中國人發明的瓷器也是很難理解。昨天我與本站的幾個老總在一起交流時就說了,中國的瓷器到底是誰發明的呢,估計大家都不知道,勞動人民發明的。而且同樣陶的歷史差不多,爲什麼瓷的歷史會這麼悠久,會這麼燦爛,會這麼牛。我們就想了,這估計跟中國的農耕文化,和我們的“五習”理念,包括《易經》,包括很多國學思想融合在一起,纔會造就瓷器在中國這片東方神聖土地上被髮明、被創造。

瓷器,首先它是屬於礦物質大量礦物質生產屬於金屬元素,含有金。大量的採釉,在釉量配製的過程當中,還有古代燒製過程中都大量使用木柴燒。一定要經過水的淘洗,甚至有些人說“藥不到樟樹不靈、瓷不到景德鎮不靈”,景德鎮的一方水土,這一方水的礦、微量元素,也對陶瓷的燒成有至關重要的原因。當然我們的瓷器還要經過火的錘鍊,很難想象在一千年以前,在一個沒有溫度計的時候,我們怎麼掌握窯溫。在沒有一個化學家的時候,我們怎麼知道瓷土的配方。當然,中國人是一個農耕的民族,最崇尚土的敬仰,所以說金木水火土,這種《易經》學裡的東西,也許冥冥當中造就了中國的景德鎮會成爲世界的“瓷都”,中國這片大地上會有神奇的物品產生。

可以說瓷器很古怪,我把它理解爲,今天我們理解爲瓶瓶罐罐,理解爲文物,理解爲藝術品。但我覺得當時肯定不是這樣子的,它當時不僅僅是文化產品,更是技術創新的典範。可以說瓷器是文化融合與技術創新的典範。大家看看歷史就會發現,我以景德鎮爲例,以前的五大民窯我就不一一說了。我們看宋代的景德鎮影青瓷,就把當時這片土地上的青瓷,越窯的青瓷、北方的白瓷,“南青北白”的融合。在一個沒有化學家的時候就把釉色配方做出來,我們景德鎮地方叫“二八釉”,青釉和白釉的配方二八比例,當地稱爲“二八釉”。但在歷史記載裡叫青白瓷,當然也叫影青瓷,就是一個偉大的創新。因爲有了偉大的創新,青白瓷,纔有了景德鎮的千年制證,1014年。

後面我們再看到最早的,比如說比較早的瓷器上的彩繪,元代的青花。到了明代的鬥彩,五彩瓷加上青花,釉上釉下,爭奇鬥豔,稱之爲鬥彩。包括後面引進的琺琅彩,從銅胎琺琅上介入到瓷胎琺琅,瓷胎琺琅的成本特別高,所以當時的御窯廠做了大量的創新,產生了很多中國獨有的粉彩瓷,以及到民國以後的石版畫等。我想我們現在能理解的瓶瓶罐罐,在當時西方把我們中國的瓷器看成是黃金的時候,他絕對不是買買做瓶瓶罐罐,因爲那時候我們絕對是最高科技的前沿,所以說瓷器在那個年代相當於我們現在看的很多國外進口的黑科技、高科技產品,是一個道理。

所以說我們接下來講一講景德鎮,因爲我來自景德鎮御窯,還是介紹景德鎮。

景德鎮之所以能夠成爲中國瓷器的代表,成爲中國四大名鎮之一。景德鎮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這個南方小鎮居然可以站到這麼高的國際地位,有一方水土的原因,更有歷史原因的形成,尤其是國家的力量的參與以後,在明洪武二年1329年,用國家的力量景德鎮建造御窯廠,這樣的景德鎮才真正成爲中國當時所謂的最高科技的前沿、最大的龍頭企業,當然也是被認定爲最早的工業文明基地。所以這樣的景德鎮,今天中午幾位專家交流也問現在的景德鎮產品已經不先進,你覺得現在景德鎮最牛的還有什麼?我覺得就是我接下來要說的,我們已經從文物學者的角度,景德鎮現在留下最多的東西已經是一個歷史文化的寶庫。因爲唐以來所有的遺址,在景德鎮都能找到。

而且景德鎮考古研究所已經找到幾個國寶單位,景德鎮唐代的南窯、宋代的湖田窯、明清的御窯廠、元代的羅馬橋窯。我們就以元青花來說,大家都談到元青花都覺得特別神聖,它的價格特別高,但我只是做了一個很小的100平方米,找到元代落馬橋遺址,出土的瓷片就有11679項,而且經我們所現在修復的已經有將近70件。如果你現在走進世界各大博物館,你看到的精美的中國文物是景德鎮越窯的瓷器,可以說這些年景德鎮出土器物非常多。就我們所單獨的機構,出土的瓷片有一千萬片,修復的有四千多件,有四百多件是世界級孤品,連故宮都沒有的東西。

剛剛是從物質、文化的角度,如果說現在我們不從古玩的角度、不從文物學者的角度,如果我們現在從一個文化學者的角度來探討景德鎮,我覺得這是最值得驕傲的,就是景德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別豐富。

我自己的理解,我覺得景德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全國其他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很大的區別。很多地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瀕臨滅絕極需保護。昨天趙老師說爲什麼沒有把中國的飲食文化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因爲我們的飲食文化不需要傳承也能傳承得很好。當然這是他的觀點,有一些不一定傳得很好就不需要保護,當然這並不是談不同觀點,只是換一個不同文化遺產保護的觀念,來做好當前文化遺產的研究和探索工作。我覺得不管保護得好的,還是保護得不好的,我覺得我們換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念。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念來源於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我覺得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理念對我們文物的保護是全方位的保護,因爲我們曾經的理念是就文物講文物,沒有關注文物背後生產的過程以及它的人文精神。如果你把一個文物單純看成文物,就片面了,它背後一定有很多生動的故事和很多我們需要去理解的當時生產的人文精神,纔是我們理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景德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它不是單個的傳承。景德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匠人的羣體性精神。我們做陶瓷的人理解,真正陶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也許有100多道工序。就像我們理解的青花彩繪工藝分水,分水工藝就有它獨特的非物質文化傳承,它是國畫裡面的墨分五色而來,它獨特的製造工藝是一個羣體性的傳承。

景德鎮第二個特點是活態的傳承。自古瓷器就有後朝仿前朝的習慣和傳承,所以我們的傳承裡面,它是活態的,一代傳一代。也就是說現在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與宋代沒有多大區別,除了,轆轆車當時是手動的,現在換成了電動以外。還有一些主要的手工制瓷技藝幾乎完整保護下來,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柴窯燒製和阮窯,包括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非遺創始人之一馮驥才老先生,你感覺很奇怪,他經常去景德鎮,我們陪他,他也是到民間作坊探討這些東西,他是活態傳承人。如果各位去景德鎮,很多年輕人都願意到景德鎮,通過景德鎮成千上萬個民間小作坊的技藝傳承裡面學到的東西,加上你們的想法,你就能夠在景德鎮做出非常好的當代陶瓷藝術品。

因爲我來自御窯,我們在思索御窯廠爲什麼在景德鎮。一個高科技的產業,國家力量的扶持,它纔會形成一個龍頭產業。所以御窯廠當時是不計成本的,是用最好的原材料、最好的工匠做出一大批東西。而現在的御窯器在世界各大博物館的收藏都是非常靠前的,都把它作爲鎮館之寶。昨天有一位老師也提到中國的科技雜誌裡面的李約瑟曾經提到景德鎮應該作爲中國最早工業文明的發祥地。可以說陶瓷的產業在景德鎮,它一直以來的分工、管理,除了機械化設備沒有蒸汽機不能算工業時代,它的分工、管理、流程和很多模式都屬於工業文明的萌芽之地。當然御窯廠作爲龍頭企業最有名,但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御窯廠,御窯廠最獨特的與全國其他窯瓷不同的地方,我自己理解御窯廠是老祖宗留下的考古寶庫。

做考古的人都知道當你到每一個窯瓷做考古的時候,你能發掘的東西基本上屬於窯業垃圾堆積層。但是在御窯廠不一樣,老祖宗給我們留下非常高的寶庫,因爲從明代開始就有非常獨特的御窯管理制度,就是所有的落選品、貢品和私製品都得打碎掩埋在御窯廠內。所以御窯廠現在的考古發掘,從1369到1911的540年曆史已經化爲灰燼,地面遺存物沒有了,地下文物確實非常驚人。現在的御窯廠,一點不亞於當時生產繁榮的狀況。

所以說中國陶瓷、文化、數字化融合,我自己理解爲數字化無非就是現在的科技始終屬於形式的理念。而陶瓷始終屬於材料學,陶瓷與文化的結合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文化、數字化的融合,它纔是內容。如果內容與形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我想我們的陶瓷文化纔會更好地走向明天,中國的陶瓷的偉大發明才能更好地向世界講述好中國的故事,也更好地讓我們的數字文化產業、陶瓷文化產業相輔相成,更好地走向明天。

未來已來,我們昨天在一起探討的時候就講了陶瓷文化產生的很多新產業,比如在陶瓷文物身份證方面,如果與區塊鏈技術結合,再與陶瓷科技鑑定結合,給每一個文物一張身份證,它一定會帶來中國民間文物的繁榮。陶瓷的修復,傳統修復就是靠人工手工匹配,如果把我們一千萬磁片以數字化的形式推上網絡,每一個在家裡玩遊戲的時候,你就已經爲御窯廠的文物修復貢獻了一份力量。也許在我們御窯博物館裡面就可以永遠記載你這位參與的遊戲工作者已經爲我們修復好了一件文物,而且會永遠在我們的展示牌上介紹這件文物是你什麼時候在什麼地點,通過多少片瓷片把它修復而成。包括我們也可以開展陶瓷考古體驗,考古是非常專業的事情,不可能讓普通大衆到考古工地。大家去過秦始皇墓,兵馬俑的考古,我們只能看到考古工作者在考古的時候工作,但如果與數字化融合,就能夠讓每一個年輕、有興趣的學者參與到陶瓷考古。當然還有陶瓷的動漫、陶瓷的音樂、陶瓷的遊戲,上午管遊戲的胡老大,在他的遊戲當中就已經把陶瓷的場景與遊戲完美結合,這都是未來可期的。

瓷器號稱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陶瓷文化,千年瓷都景德鎮作爲世界最早的工業城市,其御窯廠引領世界陶瓷幾百年,當陶瓷文化插上數字化的翅膀,我覺得未來可期。陶瓷文化數字化大有可爲。作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我覺得陶瓷文化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最有效的途徑。

最後感謝聆聽,也歡迎各位去景德鎮御窯廠走一走、看一看,謝謝!

2020本站未來大會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本站公司聯合主辦,杭州市商務局、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濱江區人民政府、北京本站傳媒有限公司以及本站(杭州)網絡有限公司承辦,中國移動總冠名。大會將進行三天的頭腦風暴、涵蓋了預見未來、新基建、人工智能、區塊鏈、潮商業、UP生活以及和文化等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