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頻被“取關” 中小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出路在哪
在頭部效應凸顯的背景下,中小型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發展舉步維艱。如今獨立基金銷售機構遭遇基金公司終止合作再現,12月15日,中郵創業基金髮布公告稱,將於12月18日起,終止與深圳盈信基金銷售有限公司、成都華羿恆信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華羿恆信”)、泰誠財富基金銷售(大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誠財富”)、浙江金觀誠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金觀誠”)的銷售合作關係。
同一日,華安基金也發佈公告稱,將終止泰誠財富、成都華羿恆信、浙江金觀誠辦理公司旗下基金相關銷售業務。另外,華商基金、東方基金也紛紛宣佈終止泰誠財富繼續辦理旗下基金相關銷售業務。
針對上述現象,部分公募內部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獨家透露,發佈相關公告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收到了相關的窗口指導,要求與上述基金代銷機構終止合作。同時,也有滬上某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由於部分基金代銷機構被監管處罰,所以公司決定終止與這類機構的合作。
例如大連證監局官網今年12月發佈的公告顯示,泰誠財富在銷售私募基金時,存在累計超過200人等違規行爲,因涉及人數衆多,金額較大,造成嚴重的社會不良影響,因此大連證監局決定對泰誠財富實際控制人林卓予以公開譴責。而此前在10月,大連證監局也曾針對泰誠財富相關違規行爲對其採取公開譴責的措施。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分析,基金公司終止合作,一方面考慮到監管風險因素,另一方面考慮到代銷成本的問題。牽涉到證券從業人員因違法代銷等情形,可能會面臨警告或罰單等處罰,直接或間接增加成本,處罰成本以及監管成本因素等都是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事實上,自今年下半年來,已有九泰基金、萬家基金、銀華基金等數十家基金公司先後發佈公告與部分基金代銷機構終止合作關係。
而在這其中,大泰金石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泰金石”)首當其衝,被多家基金公司“取關”。多位相關公司的內部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由於大泰金石遭監管處罰,所以公司決定與其終止合作關係。此外,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也與相關代銷機構本身銷售能力很弱,且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有關。
那麼,爲何大部分基金公司會選擇在今年這個時點,集中宣佈與部分基金代銷機構終止合作關係?北京某大型公募內部人士稱,或是由於今年來監管力度加強,因此對基金代銷機構的管控也更嚴格。在此背景下,監管部門也要求基金公司終止與部分資質不符的公司的合作關係。某資深市場人士則評價,在當前100多家第三方機構裡,真正做大的只有幾家。如果小的第三方機構不能解決當前亂象橫生的問題,也很難吸引到投資者。
某中型公募市場總監稱,互聯網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一方面,基金代銷機構新規實施後,非貨基的日均保有量成爲衡量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一個指標,甚至會導致部分中小型機構被迫註銷牌照,如果基金公司不提前去做風險控制,針對合作機構進行篩選,少數通過相關第三方購買的資金可能因此受到影響,這既關係到持有人的利益,也關聯到基金公司的口碑。另一方面,當前基金公司通過代銷機構也不僅僅是走量的需求,還會擴充到營銷宣傳、投資者教育等,一家既缺乏滿足這些需求的能力,也很難在銷售量有顯著提升的第三方,很容易被邊緣化。
上述市場總監提及的基金代銷機構新規,即爲今年10月起正式實施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中明確要求,基金銷售機構的業務許可證自頒發之日起,有效期三年,符合相關要求的,業務許可證有效期予以延續,每次延續的有效期爲三年。而要求中除了部分基礎性展業條件外,未實質開展公募基金銷售業務,最近一個會計年度非貨基銷售日均保有量低於5億元也成爲一個考量的指標。
換句話說,基金代銷牌照不再是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金字招牌”,新規施行背景下,這一行業最多每隔三年就會經歷一輪洗牌。那麼,中小型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如何才能在大浪淘沙之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在北京某基金研究人士看來,傳統的獨立基金銷售機構應該給客戶持續提供更有價值的資訊,纔有望獲得客戶進一步的認可。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基金代銷行業的馬太效應也越發明顯。某公募從業人士則坦言,可以借鑑當前部分頭部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運作模式,即不只侷限於銷售基金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