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開始?螞蟻花唄額度"被砍" 有人降到3000元以下

(原標題:整改開始了?螞蟻花唄額度突然“被砍”!有人直接降到3000元以下,發生了什麼?)

螞蟻集團最近風波不斷,在主動下架互聯網存款產品之後,今天把花唄的額度下調了!

花唄調整年輕用戶額度

近期,一些網友在社交媒體上曬出截圖,表示自己的花唄額度被降低了,不少網友反饋額度被降到了3000元以下。

針對有部分網友稱其花唄額度被降到了2000元或3000元一事,螞蟻集團12月23日回覆稱,花唄近期正在調整部分年輕用戶的額度,倡導更理性的消費習慣。

花唄是螞蟻集團推出的依託於場景信用消費工具,“花唄”的用戶量超過1億,其中約50%分佈在三線以下城市。用戶在消費時,可以使用花唄的額度,享受“先消費,後付款”的購物體驗。花唄最初的應用場景集中在淘寶和天貓,隨後擴展到停車繳費、出行、醫院、餐飲、超市等。

網友評論

此前花唄廣告惹爭議

10月份的時候,花唄上過一則廣告,廣告中稱,一名建築業從業者在囊中羞澀時,用花唄借錢給女兒過了生日。網友普遍認爲,將普通勞動者心酸經歷作爲營銷素材是赤裸裸的濫用親情營銷,背後代表的價值觀讓人無法認同

另外,還有花唄讓快遞員說出“熱愛的不能省”,並用花唄分期買了第一把薩克斯;工作之前借錢去環球旅行,等等。

分析稱,“類似的廣告,容易對剛剛走入社會,沒有控制力,更沒有經濟實力的年輕人產生誤導,在自己沒有能力情況下去透支購買力,使年輕人的路還沒開始就已經負債累累,從而引發社會事件。”

微衆銀行下調微粒貸消費信貸授信額度

最高額度20萬元

不止花唄,騰訊旗下微衆銀行“微粒貸”推送“額度調整通知”稱,微粒貸額度將於2020年12月26日下調至20萬元,已有借款不會受到影響。此前,“微粒貸”提供個人最高30萬授信額度。

對此,微衆銀行迴應稱:據《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相關規定,爲促進業務平穩健康發展,微衆銀行微粒貸產品個人消費貸款授信最高額度將調整至20萬元,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爲普羅大衆提供方便、快捷的普惠金融服務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多家銀行、互聯網金融平臺提供最高30萬元的平臺,除了微衆銀行的微粒貸、還有螞蟻集團的花唄借唄、美團借唄、京東白條、小米金融、百度金融、滴滴金融、微博借錢等。

早在今年7月17日,銀保監會披露《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時就指出,互聯網貸款應當遵循小額、短期、高效和風險可控的原則單戶用於消費的個人信用貸款授信額度應當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到期一次性還本的,授信期限不超過一年。

郭樹清:部分互聯網金融機構誘導過度消費

引發一系列問題

12月8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的演講中指出,推動互聯網金融機構審慎經營

郭樹清提到,一些互聯網金融機構通過各類消費場景,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誘導過度消費。有的機構甚至給缺乏還款能力的學生過度放貸,出現違約之後進行強制性催收,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對此,我們堅持對同類業務統一監管標準,堅決制止監管套利

銀保監會消保局局長

持牌金融機構和新興金融科技公司都必須保護好消費者權益

11月2日,銀保監會、央行就《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公開徵求意見,着力於規範網絡小貸業務此前存在的風險和問題。

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隨後撰文稱,金融服務供給主體,無論是持牌金融機構,還是新興金融科技公司,都必須保護好金融消費者權益。

郭武平表示,新興金融科技公司和持牌金融機構一樣,其客戶都屬於金融消費者。從消費者服務角度看,金融科技公司的“花唄”“白條”“任性付”等產品,其內核與銀行發行的信用卡沒有本質差別,也具有信用供給和分期付款的功能,消費者支付的利息與費用是其盈利主要來源;再如“借唄”“金條”“微粒貸”等產品,與銀行提供的小額貸款無本質差別。

郭武平認爲,對於金融科技公司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目前缺乏明確規則和要求,出現了監管套利行爲,與持牌金融機構形成不當競爭,最終難以有效保障金融消費者權益。

“金融科技公司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亂象更加值得高度關注。”郭武平說,與持牌金融機構相比,金融科技公司更加依賴購物、交易、物流等行爲數據,更多依據借款人的消費和還款意願,缺乏對還款能力的有效評估,往往形成過度授信,與場景誘導共同刺激超前消費,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羣和年輕人深陷債務陷阱,最終損害消費者權益,甚至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危害。

在收費方面,郭武平認爲,金融科技公司缺乏統一標準,一般高於持牌金融機構。比如“花唄”與銀行信用卡業務基本相同,但分期手續費高於銀行,與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同時,有的金融科技公司存在過度收集並濫用客戶信息信息管理不當的問題,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其信息在平臺方、支付機構、出資方等之間流轉,侵害了消費者信息安全權。

郭武平表示,對於不同市場主體合作中發生的侵害消費者權益問題,監管部門在查處持牌金融機構的同時,對相關金融科技公司也要開展延伸調查。針對寡頭壟斷行爲,要就相關公司是否存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情況,組織開展消費者問卷調查。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防止贏者通吃,“店大欺客”,侵害消費者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互聯網存款一夜間全下架

近日,繼螞蟻集團首先下架銀行存款產品之後,騰訊理財通、度小滿金融、京東金融、滴滴金融等平臺紛紛做出調整下架互聯網存款產品。

截至目前,監管部門尚未正式禁止相關互聯網存款產品的銷售,上述互聯網平臺下架相關產品均爲主動行爲。

12月18日的消息顯示,螞蟻集團旗下的支付寶App“銀行存款”功能主動下架多家銀行的存款產品,以後不再銷售。

截至發稿,支付寶、騰訊理財通、度小滿金融、京東金融、陸金所、滴滴金融、攜程金融APP等互聯網金融平臺,均下架了互聯網存款產品。

互聯網存款產品的發行模式其實並不複雜,銀行通過第三方互聯網金融平臺銷售存款產品,產品和服務由銀行提供,平臺提供存款產品的信息展示和購買接口(債權債務關係爲存款人與銀行)。

通過平臺銷售的存款產品,全部爲個人定期存款,以3年、5年期爲主,3年期利率最高爲4.125%,5年期最高爲4.875%,均已接近或達到全國自律定價機制上限。近半數產品的起存金額僅50元,且都可以提前隨時支取。

從平臺上展示的銀行類型來看,多爲中小銀行,例如,北京中關村銀行、振興銀行、華通銀行、華瑞銀行、金城銀行、營口沿海銀行等。

所謂“互聯網存款產品”,是指商業銀行藉助互聯網金融平臺推出的存款產品,商業銀行需向互聯網金融平臺支付“導流費”等手續費。互聯網存款產品最早可追溯到2018年,近年來漸成部分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的重要渠道。

專家指出,“互聯網存款業務,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擾亂存款市場競爭秩序,可能導致高息攬儲等無序競爭行爲出現。二是加重銀行負債成本。中小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如果跟不上,會影響其發展的穩健性和可持續性;地方性銀行通過互聯網平臺,將存款業務擴展到全國,突破經營區域限制,也與迴歸本地的精神和原則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