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東育:《理想照耀中國》的美感是如何產生的

理想照耀中國》在敘事上刻意“規避”掉了一些人物高光時刻,以細節來構建40個選題整體的震撼和溫暖。

——————————

30分鐘之內講完一個故事,40個故事貫穿建黨百年的歷史征程,這樣的劇集該怎麼創作?《理想照耀中國》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單元式系列短劇”形式,書寫了一首“理想”長詩

真理味道》講述了陳望道翻譯並傳播《共產黨宣言》的故事,誤把墨汁當成糖的片段戳中了無數觀衆;《守護》裡,共產黨人張人亞的父親張爵謙牢記兒子生前委託,守護重要文件長達20多年;《磊磊的勳章》中,作爲國家女子柔道隊陪練,劉磊磊16年職業生涯中被摔倒284萬次……

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記者採訪時,《理想照耀中國》總導演傅東育說,這是一部“詩選劇”。“每天請大家花半個小時時間,靜靜地聽一個小小的故事,爲一個人笑笑或者感動一下——‘雖然我不認識他,但我想了解他’。美感是這麼產生的”。

2020年8月,《理想照耀中國》核心團隊開啓了一場面向全社會徵集選題的活動,網友們一起參與推薦他們感興趣的人物故事。最終,核心團隊篩選出40組人物和故事。

傅東育說,選分集導演的過程中,他會認真看這些導演的作品。“看他們的作品是不是包含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和理念?他們曾經的創作是不是走進生活、提煉生活?如果經歷過這些,我相信這個導演的作品不會‘懸浮’。”

曾執導過《破冰行動》等口碑製作的傅東育形容,自己是一個“手藝人式的導演”。《理想照耀中國》中“每一個故事,當我從第一場戲理到最後一場,總有些讓我非常觸動的點。有些時候會理出拍攝思路跟分集導演溝通交流”。

覆蓋了“革命時期、建設時期、改革時期、復興時期”四個階段,40個故事,無一不是短小精幹,以每個人一生中閃亮的時刻,匯聚成百年間照耀過這個國度的理想星光

在傅東育看來,理想或許很宏大,但絕不是高高在上。《理想照耀中國》在敘事上刻意“規避”掉了一些人物的高光時刻,以細節來構建40個選題整體的震撼和溫暖。

中青報·中青網:40個故事40種風格,你是希望每個故事突出自己特點,還是說整體有一個共通氣質

傅東育:我要求它們各自極致化。開篇《真理的味道》,是一個非常具有表現主義手法的作品;《磊磊的勳章》《生命有詩》,就把“紀錄感”拍到足夠極致了。我要求所有的導演儘可能去完成他們的想象。我很慶幸的是15個分組的16位導演非常好,呈現出了千姿百態、百花齊放式的表達特點。

中青報·中青網:創作反映真實歷史事件或人物的劇集,怎麼平衡故事的真實性和表達的藝術性?

傅東育:我個人的理解是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歷史背景真實感必須營造出來,他那時候騎什麼自行車?戴什麼手錶?吃什麼飯?所有細節的代入是非常講究的。

那麼關於人物創作,情感表達要有真切感。不管是什麼樣的故事,不管在哪一個年代,人性人情永遠是相通的。不管我們的受衆是50後還是90後、00後,共同的溫暖,共同的情感,永遠有感召力。我們不能浮誇地去表達情感,不要概念化地表達情感,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在環境氛圍的渲染上,要有真實感;在人物情感的表達上,要有真切感。同時,所有的藝術表達,無論是攝影剪輯、音樂還是特效,都要講究高質量藝術化。如果創作沒有特點,不按照觀衆所能接受的語態和節奏來表達,四平八穩,我覺得是沒有吸引力的。

中青報·中青網:今年有許多關於建黨百年的影視作品,爲什麼這類作品能與當下年輕人產生共鳴?

傅東育:年輕人在潤物細無聲之間接受我們通過作品傳承的概念和價值觀:善良、誠實、擔當、責任……現在的90後、00後沒有這些品質嗎?有!他們難道不爲犧牲、奉獻或者擔當感動嗎?一樣會感動。

一部影視作品,如果觀衆覺得好看,那是因爲這個故事戲劇性很強,情感有共鳴,受到感召。觀衆會想:“我如果活在那個年代,會不會成爲那樣的一個人?我會不會像很多角色一樣,身上有那種自然而然的英雄主義?”

很好的一點是,我確實看到最近觀衆在“迴歸”,迴歸我們的現實主義作品、主旋律作品。這些作品越來越有技術含量,有藝術水準,並且有感召力,這是多好的一件事情。我們還在路上,還要再努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羣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5月18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