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沒救”的黃土高原,中國死磕70年後,是如何治理成功的?

黃土高原位於我國西北部,橫跨七省,面積約64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在1億以上。然而,就是這樣一片廣闊的土地,曾被聯合國認定爲“不適合人類居住”的貧瘠土地,這片土地沒救了。

然而中國人身上有股“不信邪”的狠勁,誓要與天地鬥上一鬥,改善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

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發祥地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方之一,據統計,每年有超過10多億噸泥沙被沖刷流失,這些泥沙最終流進黃河中,導致黃河含泥量高,黃河還有個別稱“泥河”。

對於黃土高原形成的原因,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衆說紛紜,有“風成說”、“水成說”和“風水成說”三種說法。

不過近些年,發現一些風成說無法解釋的現象。如果是風導致的話,那麼黃土中的粗沙含量應該是沿着風向遞增纔對,但是實際結果卻與之相反。

另外在黃土高原的底層發現一些砂礫層,這是典型的水流沉積物,基於此,如今科學界普遍認爲黃土高原是在“水”的作用下形成的,逐漸拋棄了“風成說”,但是一定程度上,也是風加重了黃土高原荒化的速度。

根據地質勘探,發現黃土高原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1000多萬年前,當時的黃土高原地區還是一個巨大的湖泊,但是隨着印度洋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發生碰撞,青藏高原逐漸隆起,連帶着周邊區域的高度也一起上升。

就這樣,在青藏高原的帶動下,把黃土高原的海拔高度提升到800-3000米,原先的湖水慢慢往東流失,最終堆積出華北平原。在失去所有水源後,黃土高原的湖底就露了出來,成爲今天黃土高原看到的樣子。

黃土高原由於是湖底細膩的沙石土壤,土質酥鬆,非常利於耕種,只用木棍,就可以把土壤刨開種下種子,非常有利於農業種植。

我們的祖先們意識到這點,逐漸向黃土高原聚集,在7000多年前建立起仰韶文化的農耕文明,從這以後,在接近6000年的時間裡,黃土高原都是我國古代核心區域。

這種狀態一直維持到宋朝時期,由於黃土高原綠植覆蓋率逐漸降低,社會中心開始逐漸向東移。但是不可否認,黃土高原在促進中華文明形成、發展、成熟的過程中發揮巨大作用,是一個重要的舞臺,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

荒漠化嚴重的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雖然在前期發揮巨大的作用,但是隨着人口增加,黃土高原逐漸開始不堪重負。增加的人口,需要更多的土地來養活。

所需要的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大,大片綠植被毀,種上莊稼。隨着生產力的提升,對黃土高原環境破壞的力度也越來越大,綠植覆蓋率從先秦時期50%以上,到宋朝時期降低到了33%。

也正是這個原因,最終導致黃土高原的沒落,其核心地位開始下降。到建國初期的時候,黃土高原的綠植覆蓋率已經只有6%左右,可以說已經到了沙漠化的邊緣了。

這一時期的黃土高原,由於荒漠化嚴重,留不住水汽,降雨量進一步減少,年均降雨量不足600毫米,而且大多集中在夏季,極不均衡。有時一場暴雨,就可以下到全年降雨量的30%左右。

在大量水的沖蝕下,進一步加大水土流失,荒漠化也更加嚴重了。一時之間,風蝕沙揚,沙塵滿天飛,不僅不利於種植,也不利於生存。也是因爲如此,聯合國才認定爲黃土高原,已經成爲不適合人類居住的貧瘠土地,在他們看來,黃土高原已經沒救了。

多管齊下,分步治理

在新中國建國之初,面對黃土高原的現狀,也是面臨一個難題。治,還是不治?治又應該如何治?並且治理的時候還沒有參照對象,在世界範圍內,還沒有哪個國家把如此大的荒漠化土地治理成功的案例。

治,明顯非常困難,無異於逆天改命。除了死磕沒有任何取巧之法。

不治,那裡生存超過1億人口,他們今後將會如何生存,即便遷往其他地方,也沒有哪裡可以容下如此多的人口。

並且,一旦黃土高原徹底荒漠化,那麼中國西北將會再出現一個巨大的“沙漠”,進而影響整個西北方。可以說後果非常嚴重。

最終經過專家們的商討,制定了一些列治理方法。前面說過,黃土高原降雨量低,這也是黃土高原持續惡化的一個主要原因,而想要改變現狀,那麼第一步就要改變缺水的現狀,只有水充裕後,才能談改善生態環境的事情。

期望老天按照人的意志來降雨,肯定不行,這本來就是逆天改命的事情。還是要靠自己,既然天上不行,那就從地上想辦法。通過水利工程來做出改變,把降下來的水留住。

在夏季雨水量充沛的時候收集雨水,然後在其他乾旱的季節進行輸送。不僅可以蓄水保土,而且可以改善灌溉環境。既然方案確定後,說幹就開始幹。

這一干就是70多年時間,截止到2021年,黃土高原上已修建大大小小淤地壩5萬多座,總容量超過100億立方米。這些水利設施的修建,不僅有效的阻止水土流失,而且還確保灌溉用水,可謂是一舉兩得。

修建水利設施還只是第一步,如何才能在養活1億多人的情況下,還要增加綠植面積。這也是一個兩難的問題,辦法就是修建梯田。

這些修建的梯田一般都是沿坡修建,不僅可以攔截雨水,減少地表徑流,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並且還可以增加耕地面積,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偉大創舉。

在做到上面兩項後,接下來就是退耕還林,將不宜耕種的地方,退耕還林,或者退耕還“草”,以恢復植被面積,有效減少水土流失。在國家大力扶持之下,大量不宜耕種的土地迅速被綠植覆蓋。

在多管齊下的治理方式,黃土高原的綠植面積也顯著提升,經過70年死磕,已經由建國初期6%左右,提升到如今的63%,是以前的10倍多,而黃土高原也是我國綠植覆蓋率提升最快的區域之一。

根據人工草地水土保持作用分析,在綠植覆蓋率達到20-40%左右的時候,對土壤有明顯減少侵蝕的作用,當覆蓋率達到60-70%的時候,可以減少土壤侵蝕量的90%。

也正是黃土高原治理有顯著的效果,也減少了水土的流失,曾經的“泥河”,近些年也開始變得清澈起來。

也只有中國人這種“不信邪”的精神,纔會死磕70多年,逆天改命成功,把黃土高原這樣的貧瘠土地變得綠意盎然,讓它重新煥發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