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大敗局,理想主義是如何坍塌的?

3月底,一則“破產重組”的申請,將曾經的百億獨角獸柔宇科技推向了風口浪尖。柔宇官方當即否定二連,但其危機警報幾乎是公開的秘密。

柔宇的拳頭產品是柔性屏。2014年,央視新聞聯播介紹了這種如紙片般輕薄柔軟的屏幕,柔宇一夜成名。2019年F輪融資落地後,柔宇的估值超過了60億美元。

2020年末,柔宇是當時僅次於中芯國際的第二大科創板項目。

同年,創始人劉自鴻榮登福布斯億萬富豪榜,名次高於任正非[2]。

然而柔宇的IPO卻一路跌宕,最終在2021年2月對外宣佈終止。當年年底,柔宇出現資金鍊問題,劉自鴻被法院限高。

尷尬的是,柔宇快速下墜的這些年,“大環境”卻一片向好。

2021年,中國成爲全球第一大面板生產國。同時,摺疊屏手機迅速普及。去年四季度,京東方的摺疊面板出貨量超越三星,位居全球第一。

萬衆矚目的柔宇科技,爲何在破曉折戟?

憧憬

草創之初,柔宇曾給市場提供了一個爽文級的故事開頭。

創始人劉自鴻是個典型的技術精英:市理科狀元,清華本碩,斯坦福博士。上學的時候,劉自鴻有個與牛頓相同的愛好——躺在草坪上思考科技的未來。

雖然沒被蘋果砸到腦袋,但他仍靈光一現——屏幕可以做得像紙一樣輕薄、可摺疊。

2012年,劉自鴻創辦柔宇科技,成功研發柔性屏。演示視頻中,僅需晃動單個手掌,即可將一塊厚度只有1/5頭髮絲的柔性顯示屏,變成一面搖曳的旗幟。

柔宇的拳頭技術是一種名爲ULT-NSSP(超低溫非硅製程集成技術)的製造工藝。

據劉自鴻的介紹,相比京東方、TCL華星、三星使用的LTPS(多晶硅),ULT-NSSP的工藝製程溫度更低,且省略掉了高溫脫氫等複雜工藝,因此成本更低、良品率更高,且屏幕的彎折性更好。

消息一出,就有產業資本給出了3億美元的收購邀約。

此後幾年,柔宇科技一直是資本市場的寵兒,從公司成立到上市前,柔宇一共融資13輪,總融資額98.5億元。

爲了推廣自家的柔性屏,柔宇不可謂不努力。

2019年的春晚上,柔宇展示了由960塊屏幕組合而成的30件舞蹈服裝。與此同時,柔宇的屏幕還相繼出現在了LV的手袋上、深圳機場的裝飾樹上、瀘州老窖的酒瓶上。

爲了服務好下游客戶,柔宇專門成立了一支團隊,先在內部做好柔性屏的產品創新與解決方案,再提供給各個行業的客戶。

換句話說,就是柔宇先把搭載柔性屏的產品做出來,以免客戶不知道柔性屏能用來幹嘛[5],再勸下游客戶大規模量產,以便推銷自家的柔性屏。

然而,這種不遺餘力的推廣恰恰折射出柔宇的尷尬:柔性屏技術很好,但下游客戶明顯並不買單。

爲了推動柔性屏的普及,柔宇一度親自下場做終端,推出了“全球首款摺疊屏手機”柔派,售價8999元起步,512G存儲版本高達12999元。

然而上市11個月之後,柔派手機的天貓官方旗艦店月銷量僅有212臺[7]。

失靈

在電子產業,能讓下游掏錢的不是“先進的方案”,而是“足夠便宜的先進方案”。

柔宇的折戟有一個類似的對標:

世紀初,索尼主導的藍光技術與東芝的HD DVD展開激烈的競爭。兩者雖然都是視頻存儲的技術,但技術標準不同。和柔宇一樣,索尼爲了將藍光技術推向市場,選擇用自家的遊戲機PS3當試驗田,爲藍光技術開開路。

2006年,搭載了藍光光驅的PS3正式發售。

由於搭載了過多“高科技”,20GB版PS3的初期售價高達499美元,60GB版本更是高達599美元——這還是索尼虧本賣的情況下。

而微軟同期發售的Xbox 360售價只有299美元與399美元。

在這種情況下,PS3首年出貨只有360萬臺,離索尼600萬臺的預期相去甚遠。成本高昂的藍光光驅成爲了罪魁禍首之一。

雖然藍光多年後成功戰勝了HD DVD成爲主流方案,PS3也經過歷次迭代收復失地;但由於早期糟糕的市場表現,讓索尼在市場競爭中一度陷入被動,也直接導致索尼遊戲機之父久多良木健引咎辭職。

久多良木健驕傲地展示PS3

新技術誕生之初都存在成本過高的問題,強行教育市場往往收效甚微。

因此在消費電子產業,新技術的應用往往來自下游終端的“推動”,而非上游零部件供應商的“倒逼”。

過去幾年迅速崛起的OLED面板是個典型案例。

2017年,蘋果在新推出的iPhone X中首次搭載了OLED屏幕,10個月時間賣出了6000萬臺。此後,OLED屏幕漸漸開始成爲旗艦智能手機的標配。

小尺寸OLED面板在技術層面的成熟可以追溯到世紀初,世界上第一款使用OLED面板的手機,是2008年發佈的諾基亞N85。iPhone X的作用則是通過龐大的銷量,大幅度加快了OLED面板的量產成本,讓新技術變得廉價。

iPhone X之後,國產手機廠商加速轉型,面板公司迅速開始了OLED的產能投資,進一步拉低了面板成本。

摺疊屏也是同理。去年四季度,京東方在摺疊面板市場擊敗三星,很大程度上受益於Mate X5等國產摺疊屏手機的出貨,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訂單。

終端產品中的大部分新技術,其技術層面的突破都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許多新技術難以普及,原因不是它們不夠先進,反而是因爲過於先進。

殘酷

2022年,柔宇科技獨立董事劉姝威,發佈了一封求助信。劉姝威用了近2/3的篇幅,介紹了柔宇的科研成果,希望憑此博得資金援助。

柔宇的技術實力確實強勁,但在面板這個行業,競爭的關鍵詞是“成本”。

和存儲類似,面板的特點是週期性、重資產,且產品高度標準化——誰的便宜買誰的。

所以,面板產業的經營思路是“越虧越投”,在面板價格底部頂住虧損擴大產能,熬死競爭對手搶佔市場份額。

三星在追趕日本企業的過程中,忍受了長達12年的持續虧損。京東方也常被質疑“業績大起大落”。華星光電是一個沒有虧損的特例,原因是老大哥TCL能用自家的電視業務持續輸血。

因而,面板產業主打一個憑億近人。柔宇的故事,一家名叫JOLED的日本公司肯定特別熟悉。

2015年,日本爲了復興本國面板產業,由日本產業革新機構出面,將松下和索尼的OLED業務拎出來,重組成JOLED公司。

JOLED可謂繼承了日本製造業最豐厚的家底,其中之一就是一項名爲“印刷OLED”的生產工藝。

相對於其他OLED生產工藝,印刷OLED的生產設備更簡單,成本低廉,與柔宇的ULT-NSSP技術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時日本媒體樂觀地認爲,高科技傍身的JOLED,或許有潛力與韓國LG一爭高下。然而大步擴張的JOLED,很快在量產上遇到了難題。

面板企業的命門在於,能不能在對手具備產能優勢的情況下,扛住虧損完成痛苦的產能爬坡,實現成本競爭力的反超。與之對應的是天文數字的資本開支,京東方剛剛在成都建成的8.6代線,總投資額高達630億元。

京東方公司公告

然而,JOLED成立的原因,恰恰是因爲深陷虧損的松下和索尼甩包袱,能拿來建設產線的投資可想而知。

2020年,完成中尺寸OLED面板籌建的JOLED,賬上已一窮二白,連引進生產大尺寸面板設備的錢都湊不出來[9]。

危機之下,JOLED一度想效仿ARM的輕資產模式,搞技術授權合作——自己收技術授權費,面板廠負責量產。並且找到了生產經驗豐富的華星光電作爲合作方。

但ARM模式並未奏效,JOLED於2023年宣告破產,其王牌技術“印刷OLED”也被華星光電收入囊中。

JOLED官網的大事件,止步於2021年3月

時至今日,日本面板產業只剩下了JDI一根獨苗。一個半導體領域最重要的細分產業,居然在它的發源地幾乎消失了。

柔宇陷入困境的方式,與JOLED如出一轍。

2018年,柔宇已經完成了柔性屏產線的建設;但由於IPO失敗,柔宇的現金流出現了嚴重問題,導致產線一直無法正常運轉與擴產,更無力完成法國空中客車等產品訂單。

過去,劉自鴻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很喜歡用“豆腐上建大廈”這一比喻[10]。

他的原意在表達柔性屏的技術路線太過特殊,缺少產業鏈上下游的支持,沒想到一語成讖。

尾聲

在劉自鴻爲數不多的公開採訪中,曾反覆提及對馬斯克的欽佩。

“創新創業,就是要敢於天馬行空地想象。”他曾說道,“如果不是敢於想象,他(馬斯克)怎麼可能站到火箭發射領域的前沿,這是很多國家都不敢去嘗試的領域。[4]”

2014年,拿到3億美金收購合同的劉自鴻,一度動搖過,“如果我簽了,這是一個可以讓我每天去馬爾代夫曬太陽的offer[3]”。

但如果給劉自鴻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他或許同樣會拒絕這份邀約。

真正向往太陽的人,從來只有一種生存方式——竭盡全力打造一對翅膀,儘管很可能會摔得一敗塗地。科技的進步,正是建立在無數融毀的翅膀之上。

編輯:陳彬

視覺設計:疏睿

責任編輯:陳彬

封面圖片來自ShotDeck

參考資料

[1] 企查查

[2] 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中國子榜

[3] 劉自鴻,屏幕後的理想主義,每日人物

[4] 劉自鴻是如何領航一家全球成長最快獨角獸公司的,中國青年報

[5] 專訪柔宇劉自鴻:摺疊屏成本僅爲競爭對手一半,界面新聞

[6] 企業的邏輯,胡春民

[7] 尷尬的柔宇:柔派銷量無比慘淡,碰瓷小米反而招來質疑,砍柴網

[8] 拯救柔宇,劉姝威

[9] 日本JOLED聯手中國TCL是想學ARM,日經中文網

[10] 專訪柔宇科技劉自鴻:柔性屏如同在“豆腐上建大廈”,本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