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樑建章:如何理解生命的意義?

作者|謝涵

編輯|陳秋

運營|陳小妍

另鏡(ID:DMS-012)

如果世上真有長生不老藥,你是否會選擇永生?

在攜程集團董事局主席樑建章所撰寫的科幻小說《永生之後》中,把「永生」作爲故事的主旋律,帶着讀者穿越未來世界,描繪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形態,從而引導人們去思考當下生命的意義和人類文明的延續。7月14日至16日,由這部科幻小說改編的舞臺劇將在“上音歌劇院”上演。

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樑建章在小說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創新和傳承。樑建章也是研究人口與創新16年的經濟學家,對於這部舞臺劇,樑建章在近日與另鏡的對話中表示,創新與傳承是值得思考的,希望去朝這個方向思考。需要不斷地去探索新的東西,這也是這個劇的創新之處,生命意義的詮釋,也是一個比較新的角度。

在當今“碎片化”的信息時代,樑建章認爲,我們需要一些深度思考的時間,來關心一些每個人都需要思考的哲學問題。相對於宇宙的浩瀚,生命固然短暫和渺小,但只要存在愛情、親情以及生死,渺小的人類就可以無限延續,從而孕育無限的創新,並將其在空間和時間上無限傳承。

《永生之後》故事重要主線是一家神秘公司發明了長生不老藥,社會也因此慢慢演變成兩個圍城,出現了“長生區”與“生死區”兩個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

選擇服用長生不老藥的人們生活在“長生區”,生命可以無限延續,但隨着人口數快增長而被禁止繁衍後代。而選擇不服用長生不老藥的人們生活在“生死區”,要面對生老病死,但也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可貴,這裡的人更充滿生命力和創造力。

故事脈絡中,處處暗藏衝突。永生和繁衍後代是最大的導火索。“長命區”和“生死區”生活氛圍也是冰與火的存在。

“去探索,創造,和愛。”這是這部作品的主題。而故事中,女主角黛瑪的出現打破了平靜的海平面,點燃了所有的矛盾點,也讓故事得以昇華。“生死區”的黛瑪,闖進了“長生區”男主角傑德的世界。當傑德遇到洋溢着青春氣息的黛瑪,愛被重新點燃。而兩人將共同面臨是否選擇永生,是否繁衍後代以及思考未來科學真正要改變和顛覆是什麼。

當“長生區”的人們獲得永生,生命反而缺少激情、活力和情感,失去對生物醫藥、基因科技、核能技術、太空探索和人工智能研究的熱情和冒險精神。而“生死區”的人們卻更富有探索精神,不斷的爲社會創造價值,感受生命的意義。

樑建章一直非常關注我國的人口問題,希望能引起社會的各方面的重視,特別是國內少子化問題。現實社會中,樑建章也在身體力行的踐行着自己的呼籲。6月30日,攜程正式宣佈,凡入職滿三年的攜程員工,生孩子後每年可以領取1萬元生育補助,可以連續領取5年,未來將有大約2萬名新生兒能夠領到這筆錢。攜程表示未來將投入10億元進行員工生育補貼。

樑建章向另鏡表示,人口的老齡化或人口減少,根本上是一個問題,就是少子化。少子化導致了老齡化,導致了人口減少。少子化不僅僅是總量的減少,結構的惡化,還有對於創新的影響,這個是最根本的問題。不是說勞動力少了的問題,而是創新,整個國家的競爭力下降的問題,或者是在全球財富分配能力的問題。

當今科技發展這麼快,未來到底哪個科技會顛覆現在人類社會的形態,會使得人類文明朝哪個方向發展?這是很多科學家、未來學家都在思考的話題。人工智能、虛擬人,還是太空,還是環境,基因技術?哪一項技術會從根本上改變人性和人類的社會結構?

樑建章表示,我們所知的是,人類會控制新出現的科學技術。人類會覺得許多新技術風險很大,會恐懼,就像科幻小說裡寫的,機器人把人類奴役或者是基因技術把人類改變了。現在看來,許多新的技術都在得到控制,比如有人稍微改改人類基因就要被抓起來,或者稍微發展一陣子人工智能就有人說要慢下來。

以下是另鏡節選的對話樑建章實錄:

關於劇情創造

Q:是什麼契機想要把《永生之後》變成一個話劇?

樑建章:這個書本來也是比較適合搬上舞臺的。得看現在什麼東西是虛擬的,還是要能夠有沉浸式的感受。編成舞臺劇,也能拉動經濟和旅遊。所以就想做舞臺劇。

至於劇情還是有比較大的變動的,這是導演和編劇的再創作,這樣比較適合舞臺劇。確實這個話題值得,有這麼多觀衆在一起思考這樣一個哲學命題,還是應該有一個更加不同的震撼效果。

Q:這個話劇版哪一點是您覺得最滿意的改編?

樑建章:演員對這個劇的熱情是空前的,他們特別想討論這個話題,會有各種各樣的解讀,對於外星文明,對於永生藥,對於腦機接口,各種各樣的。因爲太多新的東西,他們都想加到裡面,因爲時間是有限的,我也就可能要拉回來,

我當然也是第一次做這個事情,所以也不是很有經驗。也是在摸索的過程當中。

關於永生話題

Q:永生可能會是一個極端的痛苦,個人會怎麼選?

樑建章:這個小說和我其他的文章都在說創新跟傳承,如果兩者兼得的話,可以活很久,又可以不斷創新,也有後代,創新是包含創造後代的這層意思。如果能夠既創新又能永生的話,那就會選擇兩者都有了。但在人類到外太空移民之前,是不可能兼得的,外太空移民這件事情沒有那麼快。

我個人傾向還是希望創新跟傳承是更重要的。如果永生了,但沒有任何可以做的事情,沒有什麼新的東西可做,整個社會是固化的,那其實是非常沒有意思的。等於你一輩子固化在一個地方,所以真的要選擇的話,永生也不是很好。

這本書的本身的意義也是如此,不光是延續,還要有創新,去探索未知,包括需要不斷的有新鮮的血液加入才行,這對傳承也是很重要的。

Q:《永生之後》演出之後,希望會有怎樣反響?

樑建章:創新加傳承是很值得思考的東西,我覺得,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朝這個方向思考。

比如說追求能夠留下些什麼東西,無論是基因,還是創新也好,跟延續是統一的。今天之所以能思考問題,也是以前的人不斷的傳承和創新到我們今天這一代。

人類本能的也是對新的東西特別有好奇感,或者是有探索欲。未來,會越來越多的人去從事創新相關的產業。雖然有AI代替很多很多的重複性的工作。那創新相關的工作還是會由人類去做。也會是個人、企業和國家競爭力的表現。

需要控制風險,但還是需要不斷地去探索新的東西,這也是這個劇的創新之處,生命意義的詮釋,也是一個比較新的角度。

關於人口問題

Q:如何看待人口的老齡化?

樑建章:人口的老齡化或人口減少,根本上是一個問題,就是少子化。少子化導致了老齡化,導致了人口減少。少子化不僅僅是總量的減少,結構的惡化,然後對於創新的影響,這個是最根本的問題。不是說勞動力少了的問題,而是創新,整個國家的競爭力下降的問題,或者是在全球財富分配能力的問題。

改變這種現狀也有很多政策提議,其中有些提議有些是很難實現,或者是需要很長時間去改的,比如教育問題。有些是可以立竿見影,發錢就立竿見影。現在需求不足,正好是可以通過發錢來刺激需求,通縮也是需要靠發錢來防止通縮。

有些人說,有沒有這麼多錢?這些人又說,我們人口減少了也沒有問題。人口如果是年輕人少一半的話,也不是個問題。你想想,如果年輕人少一半,那是不是說,我們現在其實有一半的人口工作,這個社會也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如果是這個成立的話,這個社會的資源是夠的,只不過是現在的政策並沒有把生孩子作爲對社會的貢獻去給予足夠的補償或者足夠的認可。

至於不結婚這個問題我覺得沒有太大的辦法,因爲兩性越來越獨立,對於過去傳統的婚姻,肯定會是一個衝擊。但是如果我們從生孩子的角度,我們的福利政策一定要能夠讓,即使不結婚的那些人也有能力去生孩子。

Q:是否在通過藝術想傳遞某種人口方面觀點?

樑建章:我覺得現是很值得去思考這個問題,這個劇應該是一個比較獨特的方向,去探索人類未來,我覺得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一個事情。

科技有些方向是空間上的拓展,那就是太空旅行。有些是時間上的拓展,可能是永生。還有就是反方向,非常微觀的,如果能夠研究出非常微觀的話,那人腦跟電腦、模擬人腦的虛擬世界,這也是一個方向。

而這些方向,太空旅行是最難的,微觀世界人腦虛擬化的這樣一種探索,其實是更容易,這已經有很多題材講這個東西了,反而長生不老應該是會不斷提升的,當然也不容易,但是太空旅行肯定比太空移民要容易。所以最有可能的是長生不老的技術會根本上改變人性。

Q:你如何看待當下青年創業?

樑建章:當下整個經濟對創業不是很有利,還有年輕人減少,創業的活力肯定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