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記獨家丨憶兩次重大采訪中的丁鋼

【導讀】與老丁一起的兩次共同採訪,時間雖短暫,但他的言傳身教讓我記憶猶新。

丁鋼中國青年報社原國內部的老主任。我在中國青年報工作20多年,諸多的人和事定格我的記憶。丁鋼就是其中的一位。

就職中國青年報社,特別是做報社機動記者那段時間,我與丁鋼主任交集甚多。老丁一家除小兒子外都是新聞人,他和夫人郭梅尼、女兒郭藍燕三人都擔任過中國青年報社記者部的主任,被中國新聞界傳爲佳話。老丁調入中國青年報社編輯部之前,在東北、江浙、上海等地做過地方記者,穿行滇藏邊界,翻越唐古拉山,報道中印自衛反擊戰,就讀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豐富的新聞從業經歷造就了他敏銳的新聞敏感,使他成爲中國青年報社最擅長組織重大新聞戰役的一線領導組織者。在見證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我對幾十位來自各條戰線青年改革人物的採訪,參與的十餘次全國人大政協兩會、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國慶閱兵等重大政治新聞報道,都是在他的指揮下成功完成的。

作者(左一)在中國青年報60年社慶時與丁鋼(左二)郭梅尼(右一)夫婦的合影

1983年我與老丁經歷的兩次採訪――瀋陽“296劫機事件”和全國兩會上廖承志突然逝世的追蹤報道。讓我對記者應具備的新聞敏感和應該擔當的責任有了更爲直接和深刻的理解。

(一)

1983年,5月5日上午,卓長仁等6人持槍劫持了瀋陽飛往上海的民航296航班。一百多名乘客機組人員被劫持,飛機落在當時的南朝鮮春川機場。

無論在哪一個國家,發生劫機都是重大事件,其中必有重大幕後新聞。我一時拿不準報社是否會同意對這種突發性重大敏感新聞事件進行採訪和報道,迅速接通了老丁的電話

老丁讓我等他回覆。他動作很快,不一會兒我就接到回電。他聯繫了國家民航局,但情況非常複雜,那邊不同意採訪報道。老丁說:“役軍,這件事從哪一個角度看都是大新聞,你可以進行些基礎性採訪,把事件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下一步看事態的進展再定奪。”

我立即行動,第一時間趕到瀋陽某單位,一下插到該單位保衛處進行採訪,成爲國內外第一個對此採訪的記者。保衛處是破譯“296劫機事件”內幕的突破口,被帶上296航班的幾支手槍,都來自這裡。

採訪順利,我獲得了許多人至今都沒得到的第一手資料。這給我了一個重要啓示:記者採訪突發性重大新聞,必須立即行動,先下手爲強。但就在採訪結束幾小時後,我接到被採訪人的電話,不同意被採訪內容被報道。

劫機事件後,爭奪與反爭奪的暗戰,在安置着一百多名乘客的酒店裡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展開。乘客中黨團員發揮了穩定人心的作用。

老丁得知情況後馬上打電話,說要儘可能採訪296航班乘客中的代表人物。他立即從北京趕到瀋陽,和我馬不停蹄,夜以繼日採訪。

(二)

作爲中國青年報社機動記者、特派記者,我曾南下太平洋,報道中國衛星發射的曲折過程。曾跨過羅湖橋,探尋中國涉外婚姻的悲歡奧秘。我在中青報所撰寫發表的文章,包含着老丁和其他編輯同志的心血。老丁曾經對我說:你們是新聞捕手,我就是“油漆工”,會讓你們的文章在報紙上光鮮亮麗

老丁是一個耿直、率真的人,說話辦事直來直去,不磨嘰,不拐彎抹角。記得有一年我從地方記者站抽調回國內部值班,部門裡人員生病的生病,出差的出差,老丁又要外出參會,就剩下我一個人。正當我忐忑不安時,老丁說:“這裡你都熟悉了,只管幹。大事給我打電話,穩當點不會有問題。”

我和老丁另一次共同採訪,是六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會議於1983年6月6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6月10日上午,我突然得到廖承志當日凌晨去世的消息。老丁說:“你馬上覈實,消息確認,應立即追蹤採訪。”這不僅因爲廖公是即將誕生的新一屆國家領導人中副主席人選,還因爲他曾擔任過團中央的副書記全國青聯主席。

隨後,老丁和我一起研究制定追蹤報道廖公逝世的方案,進行採訪。

當我和老丁走進榮高棠老人的家的時候,他正在桌前翻看照片榮老拿着廖公和毛主席、朱總司令合影的照片讓我們看。他說,1949年四五月份,他和廖公、馮文斌蔣南翔等人一起籌備全國團代會和全國青聯大會。會上,馮文斌當選團中央書記,廖公當選團中央副書記、全國青聯主席,榮老當選團中央秘書長。當時廖公是中央委員,馮文斌不是。但廖公不計較這些,積極配合馮文斌的工作。榮老說廖公對黨忠誠,謙虛謹慎,平易近人,一天到晚總樂呵呵的。樂觀的人應長壽,沒想到他走得這麼早。

林麗韞曾擔任全國婦聯副主任、全國臺聯主席。六屆人大一次會議,她是臺灣代表團團長兼任大會執行主席。晚上,我們趕到她的駐地。提起廖公,她非常難過,聲音嘶啞:廖公走得太突然,大家都沒想到。

林麗韞第一次見廖公是1953年。她和父親一起參加日本華僑護送抗日烈士骨灰回國團,廖公與護送團全體成員一起座談。中日友好這條路走得非常艱難,廖公和許多人一起,推動民間外交,打破壁壘,實現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爲改革開放打開一扇門。

對林麗韞的專訪見報後,新華社當天向國內外播發了《中國青年報》這篇專訪。

與老丁一起的兩次共同採訪,時間雖短暫,但他的言傳身教讓我記憶猶新。中青報歲月,如一座時光豐碑。2018年底,84歲的老丁辭世西行,而對老丁的記憶,在我諸多記憶中凸顯其位。他黝黑的時而嚴肅酷如包公,時而快樂笑紋盪漾的臉總浮現我眼前,隨和時叫我聲“小馬”,嚴肅起來即稱“役軍同志”,還真叫人心裡放不下……

(作者曾任《中國青年報》副總編輯,《中國改革報》社長兼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