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博士生髮科普論文閱讀過萬可評國家獎學金?

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新的《研究獎學金評定辦法》公佈後引熱議。在博士生申請參評國家獎學金的基本條件中,增設“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寫科普論文並公開發表於相關媒體平臺,閱讀量超1萬”,作爲申請參評條件之一。

網友解讀爲,這意味着,博士生在公衆發文,閱讀量上萬即可獲評國家獎學金。對此,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相關負責人10月9日迴應紅星新聞稱,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不是說達到1萬就能夠評上。這只是一個入門門檻,不是一個獲獎的門檻。”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新修訂的《研究生獎學金評定辦法》

該負責人表示,此條新規適用於博士生及碩士生。獲評國家獎學金,還包括科研思想政治學習成績以及平時參加公共活動、“雙創比賽等各方面表現,“每個人把優秀的素材展示出來,我們作一個綜合評價。”

據介紹,該院申請參評國家獎學金的具體步驟爲,“首先到規定時候符合條件就申請,把相關的證明材料提供給我們。然後我們會走一個國家要求的(規程),有一個現場答辯的程序,有點像面試。他會把他表現優秀的這些點,給評委會介紹一下。通過打分到評議,最後根據名額確定獲獎的人員。”評選週期約爲一個月。

該《研究生獎學金評定辦法》顯示,評定須經現場答辯

言及增設本條新規的初衷,該負責人稱,旨在進一步普及科研知識,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倡導建立更全面的人才評價體系,“科普對我們學院來說,也很重要。以前學校裡做的更多是基礎研究,自己感覺做了很重要的工作,但老百姓不容易聽懂,專業程度比較高。希望說一些老百姓能聽懂的話。”

該負責人解釋說,如果缺乏恰當的科普,相關專業從招生環節開始可能就會受到限制,“說了半天說我們的學科很好,但大家都聽不懂。我們學院是4個專業:新材料、光電信息生物醫學工程、新能源,都是非常有潛力朝陽產業,需要吸引優秀的人才進來。”

至於閱讀量爲何定在“超1萬”,這位負責人說,這是希望對該院人才培養產生一種新的導向,希望在更多的方面更全面地評價學生,“希望同學們除了關心發表SCI的論文之外,也能關注對他們個人成長髮展很有用的一些東西。”

而對於有網友質疑點擊率可進行人爲操作、或存在不實數據情形,他強調該新規只是一個入門門檻,“我們都是內行,會通過文字內容,給它一個合理、科學的評價。如果一篇質量不高的科普文章,即便他刷到了1萬(流量),想獲獎的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在他看來,“絕大多數學生,沒有人會去幹這種無聊的事情。但是如果後面出現了具體案例,我們可能還會進一步去完善這個制度,把它做得更周密。”

談到對發表科普論文的“相關媒體平臺”的規定,該負責人表示,“目前還沒有細緻的要求。”同時他表示,目前尚未接到學生對此條新規的諮詢,“實際上我們現在能做這個事情的學生並不多。”

標題南大博士生髮科普論文閱讀過萬可評國家獎學金? 學院:只是入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