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知識產權制度助力脫貧(新知新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用好知識產權制度,能夠更好激發貧困地區自身發展動力,爲推動相關特色產業發展提供有力制度支撐。

運用專利權推動生物遺傳資源利用。一些偏遠山區具有潛在發展優勢,專利權制度能夠將這些潛在優勢轉化爲現實優勢,在推動脫貧產業發展上大有可爲。我國生物資源豐富,生物遺傳資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比如,一些偏遠山區中醫藥資源較多,中醫藥產品專利申請相對較少,在化妝品酒類飲料、食品、保健品高附加值領域專利申請更少,產業發展成熟度較低。爲這些地區的中醫藥產品申請專利權,有利於增強其中醫藥產業發展能力,拓展生物資源保護利用空間。這些地區可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藉助先進的技術手段充分利用本地生物遺傳資源,開發培育新的特色農林產品。探索建立生物遺傳資源原生地優先受益的遺傳資源惠益共享機制。科研院所利用貧困地區生物遺傳資源取得植物新品種權,應考慮授權貧困地區優先使用,幫助當地發展區域特色產業

通過發展地理標誌產品培育綠色產業品牌。地理標誌是與“三農”聯繫比較密切的一種知識產權客體。地理標誌產品對特定區域的自然地理要素依賴性較強,產品生長離不開特定的海拔、緯度光照雨水、土壤、雲霧等環境條件。這是貧困地區發展地理標誌產品所具有的難以被複制的優勢。一些貧困地區着力運用地理標誌發展特色富農產業,通過地理標誌產品爲精準扶貧貢獻力量。註冊一個商標、提升一個品牌、壯大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典型案例不在少數。應積極開展地理標誌產品的認定和保護工作,制定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劃,完善技術標準體系、質量保證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保證地理標誌產品質量穩定。加強對地理標誌註冊、運用的指導和宣傳,建好地理標誌、商標管理組織,把發展地理標誌產品作爲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重要手段,提高地理標誌運用和管理能力,把地理標誌培養成貧困地區的綠色品牌,不斷拓展脫貧產業的發展前景。

運用著作權促進特色村鎮建設和旅遊產業開發。一些貧困地區傳統特色文化樣態保存較好、紅色文化資源豐富。藉助豐富的自然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貧困地區可以對文化資源進行再創作,對已進入公有領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賦予其新的表現形式,演繹成新的文化產品,並取得著作權。可充分運用著作權制度,挖掘新的文化產品的經濟價值。比如,創作具有濃郁民族風情和地方特色的文學、音樂作品,藉助現代技術手段賦予傳統文化資源新的表現形式,創作反映本地文化的舞臺劇實景劇等。以這些新文化產品爲支撐,推進特色村鎮建設,將自然山水鄉風民俗、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建築融於一體,實現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有機結合,帶動貧困地區特色旅遊影視產業發展,爲貧困地區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需要注意的是,貧困地區的知識產權源於當地的自然和文化資源,依託這些資源發展脫貧產業時,要注重與貧困地區農村、農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保障農民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共享發展利益。

(作者單位: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