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圍城:上熱搜的銀行校招試題和一羣正在逃離的年輕人
截至目前,微博上的超話“今天你從銀行離職了嗎”閱讀量已經超過8600萬,帖子已有1.7萬。
今年8月,一張廈門國際銀行北京分行校招新員工吐槽“因未喝領導敬酒被打耳光”的微信截圖在網絡上引起網友的憤懣。
與此同時,又是一年銀行秋季招聘季。銀行秋招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應屆畢業生想進銀行依然要面對層層篩選:網申、初選、筆試、心理測試、面試,有的銀行面試甚至超過2輪。
幾家國有大行的校招面試題最近也頻上熱搜:除了數學、英語題外,國有大行的校招還考了仰韶文化、伽利略衛星、富春山居圖長啥樣、齒輪和槓桿理論知識、靜脈出血如何止血……
銀行,對於年輕人來說彷彿成了一座圍城:城裡人想出來,城外人想進去。
迷茫
李曼進入某上市城商行工作已經有3個月了。她2019年底研究生畢業於境外一所QS排名前100的大學。原本按部就班找工作的步伐被突如其來的疫情耽誤,導致她今年7月纔到達工作崗位。
她拿到了兩份銀行的offer,一份來自某國有大行分行,還有一份來自某上市城商行分行,她最終選擇了後者。
“國有大行分行所在地是我的家鄉(某二線城市省會),城商行分行所在地在一線城市,我現在比較傾向於到一線城市工作。” 李曼說。
銀行的招聘流程都包括網申、筆試、心理測試、面試和終面,但銀行間也略有差別。比如李曼參加的某國有大行面試時個人單面,但是某城商行面試確是小組面試。
“國有大行的面試只進行了1輪,城商行的面試3輪,包括一個簽約會。”李曼說。
談到選擇去銀行工作的原因,李曼說:“父母覺得銀行的工作比較穩定,加上疫情在家時間過長覺得自己快失去價值,拿到銀行的offer我也想去嘗試一下。”
剛進入銀行工作的這幾個月,李曼便忙碌起來。每天有固定的晨會夕會,有時候週末也有一些會議或培訓,銀行也安排新入職的員工考相關的金融從業資格證。
李曼對於目前在銀行的工作還感受不到壓力,因爲到明年年底前,李曼和通過校招一起進入該城商行工作的同齡人還處於銀行的“保護期”:沒完成工作指標按照保底工資發放,考覈壓力相對較小。
一旦過了“保護期”,李曼的工資構成就是基本工資加上提成,而基本工資是遠低於保底工資的。
“也許到時候壓力就來了,到時候再看吧。”李曼對未來也顯得有些迷茫。
徘徊
最受大學生歡迎的求職網站之一——應屆生求職網的論壇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爲什麼那麼多人說做銀行不好,但還是有這麼多人想進銀行”。
帖子裡有網友說:除了公務員,銀行是擇業首選。有網友說:金融機構中,證券、投行、基金公司什麼的,收入可能比銀行高。但是不穩定,風險也高,而且也更累,銀行旱澇保收。也有的網友用“體面”“相比其它工作,沒有專業限制”來形容銀行工作。
和李曼不同的是,王露作爲今年的應屆畢業生,她放棄了某國有大行的offer,選擇進了某券商投行部。王露本科畢業於某中部985院校,研究生畢業於境外一所QS排名前100的大學。
她應聘的國有大行經歷了網申、筆試、2輪面試。“第一輪是羣面,第二輪是多對二面試,當時的每一輪面試前還是很緊張的在準備,因爲競爭的壓力還是蠻大的。”王露說。
在今年3月初,王露就收到了某國有大行的offer。不過,她當時還在某券商投行部實習,並且可以實習留任。
“銀行工作穩定,工資還可以,再加上國有銀行福利也挺好的。所以當時我也挺糾結要不要在券商繼續實習下去。”王露說。
4月初,某券商投行部給了王露offer,王露最終放棄了某國有大行的offer。“當時仔細想了想,如果選擇去國有大行的話,需要在基層工作2到3年纔能有機會競爭晉升到分行,這裡面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券商總部投行部門和銀行支行的offer對比的話,肯定還是會選擇券商總部的投行部門。”王露說。
失落
雖然拿了國有大行的offer,但王露始終還是屬於銀行城外的人,對於銀行的體驗僅僅停留在參加銀行招聘的經歷。初入銀行還有些迷茫的李曼,對於銀行的認知還是停留在父母營造的“穩定”氛圍中。
然而對於那些在銀行待了超過1年的年輕人來說,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慢慢打破從前對銀行的“體面、高薪、穩定”的刻板印象,並企圖逃離。
應屆生通過校招進入銀行,除了總行招聘的專業技術人員(IT、法律、行政等)或高學歷者(博士、出站博士後)一般不會安排櫃檯實習,其他崗位如總行招聘的管理培訓生、分支行新員工可能都會有一段時間的櫃員經歷。
這段櫃員經歷,對於很多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是不情願的。張超在某上市城商行中從業超過13年,他對澎湃新聞說:“北大清華畢業的做櫃員、接客服電話現在也不是新聞了。當下來看,銀行業務解構,個人主觀能動性下降,新人會做一些重複簡單的事情,對於新人來說很無趣,年輕人剛進銀行可能會不適應。”
脫口秀演員House在最近大熱的《脫口秀大會》上曾說起自己當銀行櫃員的經歷。他用玩笑似的段子描述起自己曾經作爲銀行櫃員生活:做銀行櫃員特別辛苦,櫃面面對的是客戶,而客戶一生氣啥話都敢說,最過分的一次客戶跟我說“你有什麼資格上廁所,你今天就是尿在櫃檯裡,也得把事情給辦了”;作爲銀行櫃員,你以爲我們接待的是很多客戶,但其實不是,我們接待很多現金,要數錢;你知道在那個密閉空間裡點錢有多髒嗎,你把點鈔機打開,裡面積了一層厚厚的人民幣的粉末,我感覺每臺點鈔機清一清再拼一拼,理論上都能再拼出一兩千塊錢;我們上一天班點一天錢,鼻子裡都能再吸進去一二十塊錢,所以那會每個老員工都得了慢性鼻炎;網點忙活了大半年爲了一次評優,一個人犯錯誤就什麼都沒了。
House在脫口秀大會上說自己曾經穿着紙尿褲上班,但對於從事櫃員工作的人來說,這個細節雖然好笑但也真實。微博“今天你從銀行辭職了嗎”的超話中就有一位網友說到自己想辭職的原因是“因爲不能上廁所不能喝水而得的腎炎”。還有一位網友在下面評論:我是腎結石。
壓力
在微博超話“今天你從銀行離職了嗎”中,有關薪資的討論比較多。李曼也對澎湃新聞表示:“其實銀行最終能不能留住人最重要的還是看薪資。”
一個微博網友在這個超話下發的微博爲:我現在總在想,我都不如裸辭回家裡蹲算了,雖然不掙錢,但也不花錢,怎麼想也比現在每月掙三千,房租一千多,每個月入不敷出強。
在這條微博底下,另一個在銀行工作的網友評論:只有更慘,並曬出了自己10月13日收到的10月員工工資,爲2514.06元。
張超告訴澎湃新聞:曬出的工資還是真實的。這可能是基本工資,沒有或很少的業績提成,還可能因爲遲到、禮儀、投訴等被扣錢了。
對於李曼提到的保護期工資,張超說:保護期也是理論上的,一些非業績的考覈可能還是會扣錢的。
一位某股份制銀行的從業人員告訴澎湃新聞:她所在的銀行,給剛進的新人工資倒不至於這麼低,第一年年薪最少10萬保底。
不過她所在的銀行,年輕人的離職率相對還是較高的。她說,新進的應屆生中,1年之後能留下來的也就五成左右。
究其原因,她認爲:相比較銀行壓抑的工作氛圍、等級觀念明顯的傳統工作體制,還有分派到個人的考覈,活力四射的互聯網企業更具有吸引力。不過對於應屆生來說,她覺得進銀行是好事,“畢竟銀行屬於金融行業,長遠看,收入、增長的見識都不錯”。
在這些超話下,除了薪資待遇,提及的想從銀行離職的原因還包括:考覈壓力大,加班,遇到難打交道的客戶,網點的領導過於苛刻等等。
在很多人眼裡,銀行是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但隨着科技的發展,銀行和互聯網企業一樣,也存在着所謂的加班文化。
“今天你從銀行辭職了嗎”超話下一個微博網友發的微博爲:各位獄友們,你們一天上班到下班工作時長多久?不包括加班,我是10小時。下面的微博評論有11小時,12小時。還有網友評論:我是對公櫃員,早上8點20的晨會,晚上八九點才能走。
在張超看來,這可能是年輕人想要離開銀行的一個原因:這其實受到互聯網文化的影響。互聯網興起之後,特別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得工作節奏、時間顛覆了原來朝九晚五,銀行相應的節奏變快,壓力變大。現在銀行太多了,導致金融過剩的局面,銀行之間的競爭變相把壓力傳導到新人身上。
逃離
今年5月,“80後”葉玲和陳亮在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成了同事。值得一提的是,兩人都是從銀行離職而來。
葉玲此前在一家市級農商行工作,離職前已經是該行旗下村鎮銀行營業部主任。陳亮則輾轉了1家國有大行和2家股份制銀行分行來到這裡。
2011年,葉玲進入某市級農商行工作,當時父母對她這份工作很滿意:穩定、體面。但當葉玲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沒有時間談戀愛時,父母也開始對葉玲這份外人看起來很好的工作產生“質疑”。
“當時在銀行上班,工作量還是蠻大的。我自身不是很聰明的人,爲了完成工作任務,我要花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因此也就沒有過多可以支配的時間。”葉玲說。
銀行的工作量大,開會這件事就可見一斑。葉玲說:那時候固定的會議是每天早上的晨會,每週二的周例會,週四的全員學習會,還有很多臨時會議。除了內部會議,還有很多外部會議,比如人民銀行、銀保監局組織的會議等。
在“銀行開會多”的問題上,接受採訪的銀行工作人員大部分表示有共鳴。
葉玲對澎湃新聞表示,作爲一個市級農商行,其在所在地級市中金融競爭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在這裡有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的分支機構,還有外地中小銀行的分支機構,過度競爭和同質化競爭嚴重。這樣的後果就是員工越來越辛苦,收入也不會有明顯提升。”葉玲說。
客戶的不理解也是葉玲想要離開銀行的一個原因。有一次,她因爲轉賬流程慢被客戶在櫃檯罵哭。“因爲很多中小銀行或者分支機構,流程都需要反饋到總部或者管理部那邊審覈,所以這樣就會耽誤業務本身的時間。客戶有好說話的還好,不好說話的着急就會兇你,因爲他們不會去理解你們的系統,只會認爲是你耽誤她時間。”葉玲說。
葉玲的現同事陳亮本科畢業後即進入某國有大行一分行工作,也是在這份工作中,他認識了現在的妻子。他在該國有大行的職位是客戶經理,他妻子當時的職位是櫃員。考慮到兩人在同一個支行不太合適,剛好他在該國有大行的一位領導調任到某股份制分行,並且邀請他一同過去,陳亮就從某國有大行辭職來到某股份制銀行。
原本,陳亮在某國有大行的領導跟他承諾帶他跳槽做零售,但到了該股份制銀行後,該領導把他調到了支行營業部。於是陳亮在該股份制銀行只待了2年不到就跳槽到另外一家股份制銀行。
在第二家股份制銀行分行中,陳亮的職位是個貸客戶經理。可是,陳亮所在的銀行安排他做企業貸款輔助工作,導致陳亮一整年都在做企業貸款。年底時,由於陳亮的編制是個貸客戶經理編制,行裡便質問他爲什麼個貸任務沒完成。陳亮因爲“任務沒有完成”便被扣錢了。
在今年3月,陳亮徹底遠離了他原本從事的銀行,來到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工作。
一位股份制銀行中層管理人員趙平對澎湃新聞表示,大部分銀行缺少完整的員工培養體系,這是導致年輕人離開銀行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趙平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現在銀行也要有更加細分的專業方向,如專門的審批人員,在做業務方面比如專門做上市公司板塊業務或者預上市公司板塊業務,這樣才能提高銀行的綜合競爭力;近年來監管越來越嚴格,監管部門也可以督導銀行考覈,不能唯利是圖,也要去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與此同時,年輕人也要學會在銀行發現自己感興趣並擅長做的事,向領導主動爭取機會。
“你連離開都不怕,還怕去爭取機會嗎?”趙平說。
擁有十幾年銀行工作經歷的張超對年輕人逃離銀行的現象表示:“從管理者角度來說,都是希望在不違反勞動法的情況下把人用足,銀行的各項制度不針對任何人。你覺得單位對你好,就奉獻一點;你覺得單位對你不好,就強大一點,在這裡學點本事,以後利用平臺跳槽。”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逃離銀行”一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近年銀行業人才的頻繁流動,更多地反映出金融體系的深化和新興業態的崛起,而不是說明銀行“不行了”。
對於一些年輕人想要離職銀行,董希淼說,年輕人要對銀行的工作理解清楚了,覺得可以接受再選擇去銀行工作。如果懷着工作找不到先找一份工作再說或者說已經瞭解過後來發現不是這麼回事就走了,這其實很不好,因爲對年輕人來說也是有一定的時間成本。銀行的招聘成本也很高,對銀行來說也會造成一定的損失。當然銀行也應該反思,比如崗位描述是不是應該更清楚些,對人才的培養或者崗位安排,是不是讓應聘的年輕人充分了解。
此時,新一輪的銀行秋招已經開啓。在應屆生論壇上,關於“要不要進銀行”的話題又被提起。
(文中李曼、王露、張超、葉玲、陳亮、趙平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