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曦:行員的財富在銀行
文/劉書寧
今(2014)年8月甫從兆豐金控轉任土地銀行董事長徐光曦,大半的金融生涯都待在國內金融體系中最具國際化的兆豐集團。外語流利、學富五車的徐光曦,在兆豐金控時期鮮少接受媒體專訪,這是他首度接受《臺灣銀行家》訪問,暢談個人的金融職涯歷程,以及金融業面臨種種挑戰的體悟。
相較其他公股行庫的董總,徐光曦在交通銀行曾出任國內分行經理,並遠赴紐約出掌該行海外分行經理長達3年,讓他對國內外金融業營運模式的差異,有深刻的觀察。
徐光曦細數,不論是人力佈局、聯貸等放款案審覈速度,位於紐約的外銀分行,與一般國銀的紐約分行營運模式大不同。以人數來看,當時交通銀行紐約分行不到20人、中國商銀約50餘人,但日系、歐系銀行在紐約分行的人力卻是國銀紐約分行的數十倍以上。以日本瑞穗銀行爲例,在當地有700至800名行員,巴克萊與德意志銀行的人數更達上千人。
從業務面來看,國銀紐約分行一般以聯貸之參貸爲主;其他外銀的紐約分行則進一步做證券化業務,甚至外匯業務及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交易量也很大。
即使是聯貸業務,國銀與外銀投入規模也有顯著差距。徐光曦舉例說:「其他大規模外資銀行在一個聯貸案能承作的額度,通常至少有1億至2億美元,但臺灣在當地的銀行業者頂多只能承作1,000萬至2,000萬美元。」
徐光曦直言,聯貸業務方面,最寶貴的是出任管理銀行或主辦銀行,可以在利息收入之外,還能有管理費及手續費收入,但臺資銀行紐約分行受到額度限制,只能做爲普通參貸銀行,賺取利息收入,沒有手續費或管理費,非常可惜。令徐光曦印象深刻的是外銀審案速度,「在紐約,外資銀行的聯貸案通常2個星期內就能結案,不必提到常董會討論,而是授權銀行經理部門決定。」但在臺灣,必須經過放審會、董事會等繁瑣程序,結果是在紐約當地的聯貸商機常常就被其他外資銀行趁速度快速之便而攔走。
儘管如此,徐光曦在紐約分行仍交出成功的聯貸案代表作,而且和現任TVBS董事張孝威有關。兩人大學時代即相識,當年張孝威擔任臺積電財務長,臺積電在美國轉投資公司WaferTech要進行聯貸案,結果直接找上徐光曦。徐光曦正好要從紐約回臺休假,還特別前往拜訪臺積電,因而談下這筆3億美元的聯貸案。
臺資銀行紐約分行能夠承作3億美元的聯貸案,在當年已屬難得,即便現在亦是如此,但是,徐光曦仍感嘆:「外資銀行在紐約市場的案子,額度遠比這個大得多。」
此外,令徐光曦感觸良多的是,大企業走出海外時,國銀卻不能跟着走出去,導致大企業聯貸授信轉而找外資跨國銀行,國銀只能眼看客戶流失。這是臺資銀行目前面臨的主要困境,例如鴻海、廣達等大廠,當年是由國銀陪着一起成長,但現在因跨國轉投資多,需要的往來銀行已不再是國銀,而是以海外據點廣佈的跨國銀行爲主,對國銀來說非常可惜。
增資、整並 銀行業須突破瓶頸
徐光曦在紐約分行3年,加上出掌兆豐銀行總經理長達8年,讓他十分清楚國內外金融市場差異、優劣及盲點。他直言,臺灣金融業進步速度很慢,比不上亞太地區其他國家,如7月份的《The Banker》雜誌排名,國銀在全球排名中最前面的是兆豐銀行,但僅名列全球第171名,與臺灣在全球經濟實力名列第18名並不相稱。以獲利來看,臺灣的平均利差僅1.42%,在亞洲國家排名……
●徐光曦
現職:土地銀行董事長經歷:兆豐金控暨兆豐銀行總經理、交通銀行副總經理※ 精彩全文,詳見《臺灣銀行家11月號》。※ 本文由財團法人臺灣金融研訓院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