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協潘光偉:發揮行業六大優勢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潘光偉

人民網北京11月12日電 (記者羅知之)在今日舉辦的“第三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上,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潘光偉表示,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爲金融扶貧主力軍,突出行業優勢、創新產品服務、加大投入力度,爲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做出了貢獻。

潘光偉說,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同時也是我國首份普惠金融發展規劃的收官之年。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爲金融扶貧主力軍,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首先是監管政策有效引領,爲銀行業開展扶貧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近年來,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部門連續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扶貧政策。銀保監會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扶貧工作從機構設立、產品研發、考覈評價、資金運用等方面實施差異化監管,明確普惠型涉農貸款精準扶貧貸款的增速、增量考覈要求,提高扶貧貸款不良率容忍度,落實盡職免責要求。積極引導銀行業機構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向未摘帽貧困縣加大金融資源投入;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內部資金轉移定價、考覈激勵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優化服務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金融供給機制

二是發揮各類型金融機構優勢,推動“輸血”扶貧轉爲“造血”扶貧。金融扶貧契合“開發式”扶貧的靶向,堅持“小額分散”和商業可持續性的原則,重視培育貧困戶“造血”的致富能力,是融資和融智相結合,能夠促進貧困地區羣衆使用現代金融工具,增強信用意識,建設良好信用環境,改善貧困地區的金融生態,有利於拔掉窮根,增強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

三是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金融服務可得性與便利性顯著提升。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力度,通過探索“兩權”抵押貸款模式,緩解新型農村經營主體信用不足的融資難題,以金融手段盤活鄉村中的“沉睡”資產。通過“雙基聯動”、“拎包銀行”、“夜市銀行”、“水上銀行”、“流動服務車”等金融服務模式,打通了邊遠地區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和“最後一步路”問題,讓老少邊窮地區及弱勢羣體均等享受優質銀行服務。因地制宜創新開發了多元化、特色化小額分散扶貧金融產品和服務平臺

四是金融科技賦能,助力精準扶貧提質增效。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對農戶的精準“畫像”,對各種扶貧需求的精準識別,靈活高效地配置扶貧資金資源。如工商銀行建設了專門用於扶貧資金管理區塊鏈平臺,實現扶貧資金從審批到撥付的全流程“透明使用”、“精準投放”和“高效管理”。建設銀行持續深化科技賦能,以數字化技術推動鄉村治理轉型,創新開展“雲生產”勞務扶貧模式,推動貧困戶通過勞動增收致富,打造“造血式”扶貧典型

五是用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爲金融支持脫貧攻堅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銀行業金融機構從戰略定位、組織架構、體制機制、資源配置、模式創新等方面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大、中型商業銀行均已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普遍成立由“一把手”任組長的扶貧工作領導小組,以專門機構、專門人員、專項資金、專門審批和專門考覈體系,構建條線化管理和專業化經營機制,實現貧困地區政策性金融服務全覆蓋。

六是行業協會勇於擔當,凝心聚力助力脫貧攻堅。中銀協積極發揮平臺作用,引領會員單位協同發力,凝心聚力助力脫貧攻堅,組織外資銀行開展“公益地方行”,倡議會員單位對定點扶貧縣開展捐贈幫扶。同時,加大培訓宣傳力度,幫助扶貧旗縣幹部開拓視野,助力扶貧與扶智相結合,通過典型引領等形式,挖掘出行業100個脫貧攻堅典型案例,講好銀行業的“扶貧故事”,全面展示銀行業金融扶貧風采,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