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銀行業的發展之二——大銀行VS小銀行(上)
2023年年底在梳理監管機構對於我國金融業的政策導向相關文件的時候突然有了一種感慨,過去十年中小銀行的好日子基本走到頭了,未來十年可能會有一半中小銀行消失(主要是被兼併,合併或託管)。
《關於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嚴格限制和規範中小銀行跨區域經營行爲。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堅決取締非法金融機構,嚴肅查處非法金融業務。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
要完善機構定位,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做強,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嚴格中小金融機構准入標準和監管要求,立足當地開展特色化經營。
如果再和前幾年就開始的嚴禁中小銀行異地展業等相關規定可以看出這幾年國家對中小銀行的監管越來越嚴,而且可以預見未來10年中小銀行的發展受到的限制會遠多於支持。
如果我們把現在的政策和十年前,甚至幾年前比就能發現政府對中小銀行的態度發生了180度轉變:
2017年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改善間接融資結構,推動國有大銀行戰略轉型,發展中小銀行和民營金融機構。
2012年我印象中當時政策是鼓勵中小銀行發展的。當時金融專家還專門撰文爲中央支持中小金融機構發展叫好,我節選一段:“鑑於目前還不能把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希望寄託在大銀行身上,只有大力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才能加快解決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不足的問題,這也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關鍵環節。”
那麼究竟是什麼造成了政府對中小金融機構態度的180度大轉彎呢?我思考過一段時間,結論是2點:1,中小金融機構監管不到位,風險意識淡漠,常常成爲麻煩的製造者。2,中小金融機構對普惠金融支持的優勢正在被金融科技所取代。
中小金融機構風險事件頻發
回首過去10年,中小金融機構暴雷、跑路、破產、被接管的情況接連不斷。最開始是各地的貴金屬交易所暴雷,典型的案例是昆明泛亞,最終被定性爲“非吸”(非法吸納存款)涉案損失金額338億。
接下來就是各地的P2P紛紛跑路,最典型的案例是深圳紅嶺創投,涉嫌“非吸”超1000億。從2010年P2P興起到2020年所有P2P全部關停,最終合計形成壞賬8000億人民幣。
再往後就是地方銀行登場了,包商銀行成爲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二家正式破產的商業銀行。第一家破產的銀行是海南發展銀行。包商銀行破產給我國銀行體系帶來多大沖擊呢?我們可以從存款保險披露的年度說明找到蛛絲馬跡:
存款保險2021年3月披露的2020年年度存款保險說明有如下信息:爲推進金融風險化解,使用存保基金676億元開展風險處置,爲1024億元金融穩定再貸款提供擔保,使用165.6億元購買不良資產,使用88.9億元認購徽商銀行股份,100億元用作存保公司資本金,其中66億元用於出資設立蒙商銀行。
從上面的描述中可知,即便不考慮金融穩定再貸款,爲了處置包商銀行的爛賬還是動用了超過1000億,如果考慮金融穩定再貸款那就超過2000億。這裡面還沒算包商銀行破產案例中那些未能追回的對公存款和同業存款損失。包商銀行破產還沒幾年,又出一個某省村鎮銀行網絡存款兌付危機。
現在回頭看,最近10年之所以有這麼多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和過去十年放鬆對中小金融機構監管有很大的關聯。
普惠金融1.0
從10年前的表述看,最開始國家願意支持中小銀行爲代表的中小金融機構發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爲了支持普惠金融。我們這裡不妨將那時候的普惠金融稱爲普惠金融1.0版本。
10年前專家說的沒錯,大行確實不願意做普惠金融。在普惠金融1.0時代,換你是大行行長你也不願意做。10年前我國的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金稅工程三期也還沒完成,各種用電,用水,工商註冊數據都沒有聯網公開。在這種情況下對於銀行來說最頭疼的是客戶風險評估和盡職調查。
中小企業普遍缺乏完整的會計報表或者報表質量未經審覈。大銀行習慣的依靠財務報表評估客戶風險的辦法對於中小企業不適用,或者成本擡高。大企業批一次貸款可能就是幾千萬上億,中小企業貸款要想做到同樣的規模可能需要做幾十甚至上百個客戶。
在普惠金融1.0時代,普惠金融做得好的銀行都是中小銀行,比如:台州銀行,寧波銀行等等。他們做得好的訣竅是讓信貸員成天和小企業混在一起,信貸員對於企業的經營情況,資金結轉規律,甚至老闆的個人情況都一清二楚,說白了就是人海戰術。
國有大行這邊看着30萬員工人不少,但是平攤到全國上萬個網點後,每個網點的人數並不多。在三四線城市國有大行的網點密度和員工數目遠遠低於當地的地方性銀行。所以,拼人海戰術大行特定做不過中小銀行。
另一個原因是過去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對資本的需求旺盛,總體處於資本短缺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找大行貸款的客戶很多,大行傾向於把款貸給那些信譽好,體量大的大型企業。
所以,在10年前普惠金融主要是中小銀行在做,爲了支持普惠金融,監管鼓勵中小金融機構發展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今天,我們先討論到這裡,明天繼續討論普惠金融2.0背景下,國有大行對中小銀行的反擊和未來的趨勢。
所以,在10年前普惠金融主要是中小銀行在做,爲了支持普惠金融,監管鼓勵中小金融機構發展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