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發展研究生教育須保障質量

教育數據顯示,我國2020年研究生在學人數突破300萬。1949年,我國研究生在學人數僅629,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突破300萬。我國研究生教育快速發展服務國家發展的需要,提升了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能力

研究生在學人數超300萬,這是什麼概念?根據全國事業發展統計公報,1995年我國研究生在校生14.54萬人,本專科在校生290.64萬人。這意味着,我國研究生在學規模,在25年間增加了20倍,今年的在學研究生數,超過了25年前的本專科在校生規模。

數量上講,這當然是了不起的發展成就。但是,如果研究生教育只有規模的發展,而沒有教育質量的提高,沒有嚴格的質量把關,那麼,伴隨研究生規模增加的,必定會是研究生學歷的貶值。將會造成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結構和質量,與社會的人才需求脫節。這就要求研究生教育必須保證質量,從考試、招生、錄取、課程設置、實習以及論文寫作各個環節,按照高標準進行設計和操作。研究生教育上了規模,相對而言,意味着入學條件的降低,因此,“寬進嚴出”應該成爲研究生教育的“標配”。嚴出的相關設計及其機制,是保證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體制化保證。

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超過50%,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今年,我國高考人數爲1071萬,錄取人數預計會超過1000萬,從高等教育規模發展看,擴大本專科教育規模的“潛力”已經不大。在這種情況下,擴大研究生教育規模,很可能成爲接下來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

擴大研究生教育規模,有很大的現實需求。一是解決本科畢業生就業難的需求。今年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18.9萬人,就有緩解本科畢業生就業難的考量。當本科招生規模達到每年500萬人時(去年431萬人),解決這麼大規模學生的就業問題,繼續深造無疑是重要選擇。某種程度上說,研究生教育將發揮本科畢業生“就業蓄水池”的作用。

二是在“學歷社會”中,用人單位對學歷的要求會水漲船高,於是很多學生有進一步提升學歷的訴求。在旺盛的學歷需求下,擴大研究生規模並不會遭遇招生難,因爲即便研究生學歷貶值,讀研也會逐漸變爲剛性需求。

三是高校把舉辦研究生教育,以及擴大研究生規模比例,作爲提升辦學層次的努力方向。很多本科院校不安於只進行本科層次的教育,這部分學校將成爲接下來研究生擴招的主力軍,而且“潛力”巨大。

培養不同學歷層次的人才,說到底,要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如果不是基於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而發展研究生教育,一方面會增加相關教育的投入、消費,在研究生教育中,國家要投入更多經費公衆也要爲自己或家庭成員在本科畢業後繼續讀研“買單”;另一方面會製造學歷泡沫,當在學研究生規模已經和25年前的本專科在讀學生規模相當後,會出現明知學歷貶值卻仍要提升學歷的“不得已選擇”。

其實,保障每一層次、每一類型教育的質量,不是用學歷標準而是用能力標準評價人才,才能引導學校辦學者。重視培養質量,也會引導受教育者以能力提升而非學歷提升來規劃自己的學業發展。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後,不能再以學歷爲導向發展高等教育規模,而必須重視高等教育的內涵和質量建設。當然,重視內涵、質量建設,比擴大規模難多了。從這一角度看,研究生不妨保持目前的規模,適度擴招,進行結構優化和質量提升,避免大批地方本科高校盲目發展研究生教育,爲社會的“學歷高消費”降溫

作者熊丙奇,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