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資週刊/林哲良:蘋果落地了沒?!

步入產品窗期蘋果及相關個股股價勢必難有所表現。然而,在股價經過大幅修正,且本益比接近十倍之後,投資人此時該繼續追殺,還是逢低找買點,恐怕值得深思

【文/林哲良

冬天午後,約莫三點多,位於臺北市南京東路巷子裡的咖啡廳,陸續進來幾個西裝筆挺的男子,圍着圓桌,聊起近期外資所發表的蘋果(Apple)相關研究報告。這樣的場景反應出蘋果家族的一舉一動,仍是法人圈熱烈討論的話題

據瞭解,這些人多數是券商或投信的操盤人,其中,還有明星基金經理人。當天,他們所共同關心的是,蘋果供應鏈的相關個股,近期股價跌深之後,波段的買點是否已經浮現。想知道答案,或許這些操盤人可以好好請教一下iPhone 5內建的Siri軟體運氣好的話,應該能得到一些靈感的啓發。

蘋果如此不堪一擊嗎?!

就股價表現來看,蘋果王朝似乎岌岌可危,而近期蘋果砍單傳聞,更讓臺灣供應鏈的股價「欲振乏力」。然而,蘋果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嗎?!從產業發展趨勢及蘋果的競爭力及應變能力等因素來看,實際情況恐非如此。換句話說,蘋果目前還不到一敗塗地的地步

基本上,透過iOS、APP及雲端等軟體、網路服務,蘋果仍牢牢地鞏固住自家iOS封閉系統既有的地盤。事實上,根據ChangeWave的資料顯示,iPhone手機用戶對於iOS系統的滿意度高達七一%,遠高於Windows及Android系統的五三%及四三%。

持平而論,品牌忠誠度仍是蘋果未來得以重新振作的有利武器之一。這一點,或許可以彌補蘋果在部分硬體關鍵零組件掌握程度不如三星劣勢。不過,「果迷」的熱情反應在購買行爲上,將是相當短暫的,而且以長線的觀點來看,變心的風險始終存在,一旦步入新產品的空窗期,蘋果的營收及獲利表現將喪失魅力,這一段期間,股價自然難有表現。

持平而論,就資本市場的角度而言,多數人(尤其是法人)對於一家只能夠守成卻無法成長的企業,興趣通常不高;換句話說,未來蘋果營運一旦陷入這樣的局面,投資市場或許僅能根據蘋果營收的起伏變化,低買高賣,給予「區間操作」的投資評等。過往,投資人持續且熱烈地追逐蘋果及相關概念股股價的場景很難再看到。

熱烈追逐蘋概股場景不再

事實上,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及全球平板電腦的發展,某種程度反映出蘋果此刻所面臨的問題,以及蘋果該如何去解決產品發展趨勢的問題。

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且相較於全球市場,中國市場仍處於高度成長期。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今年之所以能夠保持三五%以上的高度增長,全拜低價智慧型手機所賜。然而,蘋果目前在此一領域幾乎毫無涉入,因爲如此,其在中國市場的市佔率也被遠遠拋在五名之後。

此外,就平板電腦來看,蘋果iPad系列市佔率在去年第三季一度下滑至接近五○%水準,過往動輒保有六○~七○%市佔率的現象不再。不過,就在蘋果執行長庫克(Cook)決定迎合部分消費者的需求,推出尺寸較小的iPad mini之後,蘋果iPad系列的市佔率因此也出現止跌回升的跡象,這一點說明蘋果有能力應變市場需求變化。

回顧iPod產品的發展歷程,蘋果有能力針對不同的市場區隔,及時地推出能夠得到消費者認同的產品。除此之外,蘋果帳上有一六一.五四億美元的現金與二三六.六六億美元的短期可供出售證券,「銀彈」充足的狀況下,可同時展開許多新產品的研發,並做出大規模的促銷活動。樂觀看待,傳聞中的低價iPhone及大尺寸iPhone其實是有跡可循的。

繼續追殺還是逢低佈局

根究柢,蘋果股價之所以能夠自二○一一年起,自三○○美元以上的高價位,展開長達一年多的倍數漲幅,主要是期間所發表的產品,帶給世人許多「心」的震撼。

而隨着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進入規格價格戰之後,眼前,投資人或許只能期待iTV再次喚起消費者對蘋果產品的瘋狂。若能成真,那或許是蘋果及其供應鏈展開另一段多頭長征旅程的故事。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710期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