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一天赴5個州拉票,賓夕法尼亞州成“頭號戰場”

(原標題:特朗普一天赴5個州拉票賓夕法尼亞州成“頭號戰場”)

【文/觀察者網 郭涵】在關於計票程序不絕於耳的爭議聲中,美國大選進入最後兩天衝刺階段。特朗普“爭分奪秒”,一邊每天連跑5個州拉票,一邊提前放話稱準備好質疑競選結果,甚至“投票剛結束就要打官司”。

大選倒計時2天!特朗普一天五地上演馬拉松式拉票(來源:original)

當地時間11月1日,《華爾街日報》與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美國大選前最後一次全國民調統計顯示,全國支持率佔劣勢的特朗普,在12個關鍵搖擺州的落後程度卻明顯縮小,目前僅落後6%,被認爲仍在誤差範圍內。

而擁有20張選舉人票的賓夕法尼亞州,被兩黨不約而同地視作“一錘定音”的關鍵州。不過,該州對郵寄選票的接收與統計可能要持續3、4天。特朗普表示,若最終計票結果接近,將會訴諸律師提起上訴。

特朗普當地時間1日在艾奧瓦州舉辦集會 圖自:澎湃影音平臺

關鍵州民調差距縮小,特朗普最後48小時連軸轉

當地時間11月1日週日,特朗普顧不上休息、一整天忙於“鄉村巡演”(barnstorm),從北到南在5個州“接力”舉辦競選集會,欲在選情膠着的關鍵搖擺州做最後一拼。

根據公開日程表,他早上8點出發,從北部傳統鐵鏽帶的密歇根州開始,一路沿艾奧瓦、北卡羅來納、佐治亞與佛羅里達州南下。最後一場集會開始時已經是深夜11點。

當地時間2日,特朗普又計劃馬不停蹄地包辦4個州的5場活動:這次是從北卡羅來納州“一路向北”,掃過賓夕法尼亞、密歇根、威斯康辛等鐵鏽帶州,然後重返密歇根,爲整個競選工作劃上句號。

特朗普計劃2日繼續在4個州舉辦5場活動

如果不是因爲感染新冠,特朗普本打算1個月內持續這種高強度的“趕場”式競選。10月12日,剛出院不久的他就迫不及待地開啓“暴走”模式,計劃3周內“天天在路上跑競選”。期間,一天參加3、4場集會對74歲的特朗普來說是家常便飯。

這種做法收效如何尚沒有定論。但11月1日當天,《華爾街日報》與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發佈了選前最後一次全國民調統計。其中,雖然特朗普全國支持率仍然落後拜登約10個百分點(42%對52%),但他在12個關鍵搖擺州卻逐漸縮小了差距,從10月份落後10%,到如今只有6%(44%對51%)。

《華爾街日報》認爲,目前關鍵搖擺州的民調差距仍在誤差範圍之內,結果尚有變數。特朗普甚至可能重演2016年的劇本,在普選票落後的情況下,通過贏得更多選舉人票獲勝。

“538”民調網站顯示,拜登最新全國平均支持率領先特朗普8.6%

《紐時》:賓夕法尼亞州是一錘定音的“頭號戰場”

相比特朗普在4、5個州間“來去如風”,拜登對於選前最後48小時的安排反倒突出一個“穩”字——“坐鎮”自己的家鄉、選舉大本營所在賓夕法尼亞州。他兩天內將在該州舉辦5場活動,且不再前往其他地區,而是將深入共和黨南方“腹地”佐治亞州與北卡羅來納州的拉票工作,交給了搭檔哈里斯。

國會山報》稱,拜登最後兩天在賓夕法尼亞州發起“突襲”(blitz)。《紐約時報》形容,兩黨的激烈爭奪正使賓州成爲今年大選的“頭號戰場”,民主黨“挨家挨戶地敲門”,共和黨則試圖借特朗普的集會發動更多人投票。

拜登最後兩天在戰場州賓夕法尼亞發起衝刺 《國會山報》

《紐約時報》:拜登與特朗普計劃在賓夕法尼亞一決雌雄

分析認爲,特朗普在賓州的贏面大於密歇根與威斯康辛州。據路透社最新民調,過去一週,拜登在後兩個搖擺州的領先擴大到10個百分點,在賓州則是領先7%左右。

對拜登來說,拿下賓州除了“狙擊”特朗普的選情外,也意味着自身通往白宮的道路一舉明朗。這裡擁有20張選舉人票,是關鍵搖擺州中僅次於佛羅里達的一大“票倉”。4年前,特朗普曾依靠郊區農村地帶的支持,在賓州終結民主黨的六連勝。

但是今年,當地許多郊區白人婦女出於對特朗普應對疫情表現的不滿,轉而支持拜登。值得一提,賓州總人口80%爲白人。

拜登1日在集會上強調:“賓州對這場大選至關重要(critical)。這不是修辭,改變這個國家的力量,是字面意義上地取決於費城與賓夕法尼亞人民之手。”

“還有兩天,我們將終結這屆分裂國家的總統任期。”

!

特朗普:選舉一結束就在賓州打官司

相比拜登,特朗普10月31日也在賓州連續安排4場集會,第一夫人梅拉尼婭還出面助選。他一度衝着支持者喊話:“如果我們贏下賓夕法尼亞州,(大選)就直接結束了。”

選前最後一天,特朗普甚至把賓州的集會地點特意安排在拜登的出生地斯克蘭頓(Scranton)附近,頗有“叫板”的意思。

拜登在選前最後兩天“坐守”賓夕法尼亞 圖自:澎湃影音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1日,賓州已經回收240.4萬張郵寄選票,佔該州註冊選民總數(約910萬人)的四分之一。而賓州法律規定,直到11月6日下午5點前,都允許接收標明11月3日寄出的郵寄選票。這意味着,該州大選結果可能需要好幾天的時間統計。

此前共和黨曾要求廢除這一規定,但在上週被聯邦最高法院打回。特朗普11月1日則表示,若賓州的最終計票結果接近,已經準備好“打官司”。“選舉剛一結束,我們就會立馬派出律師。”

事實上,隨着投票日臨近,與這次美國大選相伴的法律爭議不絕於耳。11月1日當天,得克薩斯州最高法院否決了共和黨要求廢除當地哈里斯郡12萬張選票的決定,目前仍在等待聯邦最高法院裁決。

在當天艾奧瓦州的競選集會上,特朗普曾信心滿滿地說:“不會有權力交接,“因爲我們會贏。”美媒Axios透露,他私下表示,若11月3日當天初步計票結果領先,將會直接自行宣佈“勝利”。但特朗普事後否認有這回事。

拜登則在集會上對此迴應:“總統不可能偷走這次大選的結果。”

相關閱讀:

大選會帶來一個分崩離析的美國嗎?調查稱18至29歲的年輕人表示自己"絕對"會參加投票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2020年的美國總統和國會大選不但掀起了空前的參與熱潮,還帶來前所未有的結果不確定性。即使到了選前數日,各方對總統選舉結果的預測,都認爲自己支持的候選人將毫無懸念地大獲全勝。基本上如同大多數共和黨和民主黨的支持者對於新冠疫情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們的信息源也各有差別。

2016年的總統大選特朗普“意外”獲勝,使得許多媒體分析師對民調的準確性提出質疑:民調採樣是否傾向於反映民主黨人的態度?特朗普的忠實支持者是否在民調的參與度及表態上有所保留?美國總統選舉採用選舉人團制,而不是普選,因此全國性民調不是最有價值的指標,而必須看關鍵搖擺州。

新冠疫情造成大多數州採取了改變投票程序的因應措施,包括改變提早投票的時段和擴大郵遞投票的範圍,使得之前可能無法參與投票的選民得以參與,因此帶來新的變數。郵遞期限、以及開票程序和時間也成爲爭議焦點。加上特朗普曾表態不會接受敗選結果,並質疑郵遞投票和選舉過程正當性

這些因素的疊加,使得媒體及華爾街都準備,除非出現一邊倒的情況,選後結果可能有一段懸而不決的時間,甚至受到法律挑戰。事實上,到目前爲止,就選民如何、何時何地進行投票、收到郵遞投票的截止日期、以及何時可以開始計票等細節,今年全美各地已出現了350多起訴訟。

如果此次美國大選後出現對選舉結果和過程的司法挑戰,會不會導致激烈的街頭衝突,甚至暴力示威抗議?美國引以爲豪的民主機制,是否能夠支持和平的政權轉移或行政系統運行?

空前的參與度

今年通過郵寄選票或提前親自投票的人數,比四年前的美國大選超出許多。選舉專家預測,今年全美範圍內的郵件投票率將在50%~70%之間,而2016年約爲23%。提早現場親自投票也打破了記錄。預計大多數美國人將有史以來第一次在11月3日大選日之前投票。

距2020年選舉日還有三天的時候,一些州的早期選民投票率已經是2016年的六倍多。截至10月31日上午,“美國選舉計劃”所提供最新數據顯示已經有9006萬選民投票,已超過2016年1.39億人投票總數的64.8%。夏威夷(104.5%)和關鍵州德克薩斯(100.4%)的提前投票已經超過了2016年的總投票數

雖然數據並不完整(因爲有些州未能提供政黨信息),但提前投票數中政黨隸屬關係分佈已有統計:45.9% 民主黨人;30.1%共和黨人;0.7%;23.3%無黨派關係。

小黨

美國合格選民中,自我識別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的比例一般很接近,因此這個數據顯示民主黨人傾向於提前和郵遞投票,而共和黨人傾向於投票日當天到投票所現場投票。但是在佛羅里達、北卡羅來納、內華達和愛荷華四個重要州,共和黨人開始在選舉前四日追趕民主黨提早投票的優勢。

另一個重要現象是年輕人的投票率將顯著增加。根據美國人口局的數據,歷史上年輕人一直是各個年齡層中投票率最低的族羣。其中的一個原因是許多年輕的選民都是新選民,登記投票和進行投票的過程可能使新手卻步。大學生遠離家鄉就學是另一個原因。儘管2016年大選18到29歲的年輕選民是唯一投票率與2012年相比有所增加的年齡組,但當年這個年齡層的投票率仍只有46.1%,遠低於65歲及以上(70.9%)、45歲至64歲(66.6%),和30歲至44歲的人羣(58.7%)。

哈佛大學政治學院在10月26日發佈了對18至29歲的年輕人進行的調查,發現6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絕對”會參加投票,這是該調查20年來的最高比例,也遠高於2016年47%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2016的意向調查數據與人口局最後實際的統計數據幾乎等值。如果今年的調查準確的話,表示年輕人的投票率可能提高超過10~15個百分點。

對提早投票選民的分析同樣表明,年輕選民的組成比2016年或2018年中期選舉更大。據民主黨數據公司TargetSmart調查,已經有600萬名30歲以下的選民提前投票,而2016年同期大約有200萬名年輕選民提早投票。

皮尤研究中心在2018年3月發佈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千禧一代選民(1981年至1996年出生)中,59%的人支持民主黨或傾向於民主黨,32%的人支持共和黨或傾向於共和黨。哈佛的數據顯示,自9月以來,在最有可能投票的18至29歲的年輕人中,63%支持拜登,25%支持特朗普。

選舉前的法律爭議

特朗普拒絕承諾接受選舉結果,並且用極限快車的方式(從9月26日提名到10月27日就任)把巴雷特法官送進美國最高法院,以填補因金斯伯格逝世而留下的空缺。這使得目前最高法院保守派VS自由派的比例爲6:3,爲選後可能的司法挑戰提前佈局。

雖然美國法官在理論上應該超越黨派,但是2000年共和黨候選人小布什和民主黨候選人阿爾·戈爾就佛羅里達州有爭議的選票糾纏不清,最高法院的判決依照既有的政治傾向而由保守派(共和黨)勝出。

最高法院在10月28日拒絕改變關鍵州北卡羅來納和賓夕法尼亞的州法院對延長投票截止日期的決定,使這兩州有更多時間接收以選舉日爲郵戳的郵寄投票。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和共和黨反對這些州的延長期限,因爲根據民調顯示,支持拜登的選民傾向於以郵遞方式投票,而支持特朗普的選民傾向於到現場投票。

特朗普和共和黨人的競選策略之一是降低美國郵政的經費,從而耽誤選票的郵遞。美國華盛頓州聯邦法院與賓夕法尼亞州最高法院同時在9月17日做出裁決,下令中止郵政總局局長近日做出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因爲這些措施意在干預2020年總統大選。

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在10月28日裁決的兩個案例站在三個自由派大法官的立場,支持了關鍵州賓夕法尼亞州法院的延長命令。但是10月26日最高法院以5票對3票否決了聯邦法官在威斯康星州下令的缺席投票截止日期的延長方案。羅伯茨提出的理由是,州法院比聯邦法院更有資格詮釋選舉法,威斯康星州的延長決定來自聯邦法院,而非州法院,不同的體系有不同的適用先例。因此,最高法院決定允許修改賓夕法尼亞州的選舉規則,但不允許威斯康星州修改選舉規則。

這些糾紛使不少人擔心,一場富有爭議的選舉將嚴重破壞對美國民主的信心。然而這種有爭議的選舉在美國曆史上並不少見,其中除了一個例外,它們並沒有嚴重損害美國的政治體系。研究美國選舉的政治學家亞歷山大·科恩認爲,即使特朗普或已經表示會接受選舉結果的拜登對大選的結果提出異議,美國民主仍將得以持續。

選舉合法性與政權和平過渡

科恩認爲,選舉本身是支持政府和體制的要素:“選舉產生了合法性,因爲公民爲國家領導人的選擇做出了貢獻。即使在過去有爭議的選舉中,合法性也得以維持,因爲這些爭端是按照規則處理的。政客和公民可能對結果的不公正性大聲抗議,但大多數有爭議的總統選舉都沒有對政府的合法性構成威脅。”

法治社會中,選民不但投票支持特定候選人,也等於是對制度和規則投的信任票。美國20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幾次類似危機:1800年,托馬斯·傑斐遜和亞倫·伯在選舉學院獲得了相同數目的選票。衆議院遵循憲法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經過36次投票,傑斐遜獲勝。

1824年,安德魯·傑克遜獲得了超過約翰·昆西·亞當斯和其他兩位候選人的普選和選舉人票,但未能贏得選舉團多數所需。衆議院按照憲法規定的程序,選擇亞當斯作爲獲勝者

1876年,拉瑟福德·海耶斯和塞繆爾·提爾登之間的選舉備受爭議,因爲南部幾個州未能明確證明獲勝者。後來由國會設立的選舉委員會通過黨際談判解決。

1960年,民主黨人約翰·肯尼迪和共和黨人理查德·尼克松之間的競選活動中充斥着選民欺詐的指控,尼克松激進的支持者在許多州都要求進行重新計票。最後由於在冷戰期間美蘇之間的緊張關係,使尼克松勉強地接受了這一決定,而不是使美國陷入內亂。

2000年,共和黨候選人小布什和民主黨候選人戈爾就佛羅里達州的選票發生爭議。最高法院的決定終止了重新計票的過程。戈爾公開承認布什勝利的合法性時說:“儘管我強烈不同意法院的判決,但我接受。”

這些實例顯示,儘管敗選者和支持者對結果感到不滿,但是在法治的基礎上,敗選者接受了法律程序所得出的結果,使得美國民主政治制度得以持續。

美國分崩離析的可能性

但是美國曆史上有一次例外:1860年的選舉結果通過血腥的內戰來解決,美國內戰導致60萬美國人喪生,但是美國保持完整。

亞伯拉罕·林肯擊敗其他三名候選人後,南部各州拒絕接受結果,他們認爲選擇不保護奴隸制的總統是非法的,從而選擇藐視選舉結果。這場選舉合法性的爭端基於南北之間的根本分歧,沿着地理分界而形成不可逾越的鴻溝和對峙。

1860年選舉和其他有爭議的選舉最關鍵的不同之處是,南方和北方在奴隸制的道德問題上存在絕對的分歧,此外美國南方同盟各階層之間基本上是統一聯手。

目前的美國雖然在政治和社會上存在某種程度的“分裂”,但政治信仰的分佈遠比內戰時南方同盟的意識形態凝聚力更爲分散和複雜。這說明很難出現具有實際分裂的政治勢力,因爲這些勢力之間可能缺乏足夠的凝聚力或一致的核心利益。

如果特朗普拒絕承認選舉結果的合法性,並且拒絕交出總統大權。在美國最高法院裁決期間,美國國內是否會出現大規模騷亂和襲擊事件,呈現美國南北戰爭以來最混亂的局面?

拜登表示,如果特朗普輸了,但不承認結果,軍隊將護送特朗普離開白宮。軍方高級官員和衆議院衆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民主黨衆議員亞當·史密斯表示,特朗普如果對選舉結果提出異議,就不能指望國防部提供軍事援助。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爾利將軍在8月28日書面迴應國會議員的提問說,他認爲軍隊在選舉中將不起作用。

今年夏初,明尼阿波利斯的一名警察殺害了黑人喬治·弗洛伊德之後而引起多州街頭抗議暴動,但是面對特朗普呼籲軍隊鎮暴之際,國防部長馬克·埃斯佩拒絕啓用《暴動法》派遣現役軍人平息騷亂。當時軍事官員表示準備無視總統命令,因爲軍隊宣誓效忠的是美國憲法,而不是特朗普。以同樣的邏輯,軍事領導人向衆議院保證,他們將無視干涉選舉的非法命令。

如果特朗普或拜登不承認選舉的結果,美國憲法明確規定了解決的步驟:首先,總統不能單方面宣佈選舉無效。其次,投票違規行爲將由負責選舉程序完整性的爭議州進行調查。

根據美國的憲法原則,各州的法律主導本州的投票程序,因此選舉糾紛將先由州法院處理。想要在任何特定州挑戰選舉結果的候選人,必須首先確定選舉過程違反的州法律規定。在大多數情況下,州法院的決定將決定哪位總統候選人獲得州選舉人票。

下一步可能是向最高法院上訴。爲了推翻任何州的初始選擇,必須證明存在計票錯誤或選民欺詐的證據。如果這些法律挑戰失敗,在就職日,當選總統將依法就任。就任的總統將擁有充分的法律權力來行使其辦公室的權力,除非受到彈劾不能被罷免。

儘管2020年大選的結果肯定會使許多選民感到不滿,但大多數法律專家認爲,美國的法治基礎足夠抗壓,目前美國並沒有像1860年全面分裂的歷史、社會和地理力量。

早期的投票數據顯示,民主黨人通過郵寄方式進行投票的人數遠多於共和黨人。因而選舉專家認爲,在賓夕法尼亞州和威斯康星州等直到選舉日才計算郵寄選票的州,初步結果可能會偏向特朗普。民主黨人表示擔憂,特朗普將在選舉之夜宣佈勝利,然後聲稱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所計入的支持拜登的郵寄選票涉及選舉欺詐。

但也有選舉專家表示,儘管目前看來選舉結果的不確定性極高,今年由最高法院的裁決決定選舉結果的可能性並不大,不太可能重演2000年的危機。這是因爲要發生這種情況,必須要碰到許多因素的彙集,包括某一州或某些州的結果決定整個大選、在這些州雙方的差距微不足道、爭議州投票和計票過程嚴重缺陷、以及爭議州出現功能失常的重新計票流程。

美國人會接受選舉結果嗎?

如果美國大選結果進入司法挑戰程序,是否會在多事之秋的2020形成社會動盪? 這個問題有幾個層次:支持一方的選民是否會接受另一方獲勝的“正當性”?如果不能接受,訴諸法律挑戰的可能性如何?是否會進而質疑選舉過程本身公平與否?如果還不服,是否會走上街頭抗議?

今年經歷了“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抗議運動,以及由白人至上主義者在許多州挑起的反對抗疫封城令的示威,使得“法律與秩序”變成許多選民擔心的重要考慮。而如果選舉糾紛激烈,可能會帶動另一個街頭示威的風潮。

美國各地的執法機構正在幕後爲任何內亂的發生做積極部署和準備。例如,西雅圖警察局正密切追蹤右翼極端主義團體之間的討論,並且開始調度和培訓人員,確保在11月3日選舉日前後有足夠人力保障公衆集會的安全。但是到目前爲止,警方認爲這些組織的討論尚未構成任何實際威脅。

選前幾天美國各地的企業和零售商已經開始在店面櫥窗釘上木板及採取其他安全措施,以防在選舉日當天或前後可能發生街頭暴力動盪。喬治華盛頓大學建議學生在選舉日之前儲存冷凍食品、藥物和其他用品,就像爲颶風或暴風雪即將來襲一樣爲“選舉日”做準備。

首府華盛頓特區的幾家知名企業計劃在選舉日或整週關閉。特區地鐵警察局表示尚未收到暴力威脅,但許多團體已申請大規模示威的許可。

選前最後的週末,大批特朗普支持者在德克薩斯州中部圍堵拜登的競選巴士,迫使拜登的競選團隊打911緊急電話,甚至取消了某些競選活動。特朗普甚至公開稱讚他的追隨者的極端行爲。

國際危機組織在一份長達30頁的報告中警告說,兩極分化的美國在選舉前後將面臨“陌生的危險”:“儘管美國人已經習慣了四年一度的競選活動中一定程度的仇恨,但他們在記憶中並未經歷當權者可能拒絕選舉結果,或可能導致武裝暴力的可能前景。”

目前來看,最大的威脅仍然是少數的極端分子。種種民調顯示,不管是拜登或特朗普當選,大多數的美國人仍然會接受大選結果。路透社/益普索從10月13日至20日進行的民意測驗顯示,在所有受訪者中,79%的人將接受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勝利,其中包括特朗普連任支持者中的59%。所有受訪者中有73%表示將接受特朗普的勝利,包括拜登支持者中的57%。

這個數據表示,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支持者中,各自有超過40%不能接受對方候選人獲勝,但是能夠接受的仍佔多數。22%的拜登支持者和16%的特朗普支持者表示,如果他們支持的候選人敗選,他們將進行街頭抗議甚至訴諸暴力。

另一個由富蘭克林·皮爾斯大學和《波士頓先驅報》在9月30日至10月4日對全美100名登記選民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超過10%的美國人表示“不準備”接受總統的選舉結果。受訪的選民中,70.6%的人表示,如果特朗普獲勝,他們準備接受結果;14.1%的人“不準備”接受,還有13.5%的受訪者表示不確定。在相反的情況下,有78.9%的人表示願意接受拜登的勝利,有10.7%的人表示不接受,而9.3%的人表示不確定。

考驗美國體制的“抗壓性

上述調查也顯示,大多數受訪者對美國的選舉制度仍然抱有信心,82.0%的人表示他們對選票將得到準確的計數和正確對待“非常”或“有些”自信,其中表示“非常”相信佔51.6%。10.7%的人表示他們不太相信,而5.5%的人說他們“一點也不相信”。當被問到是否同意選舉和政治制度被“操縱和有偏見”時,有52.0%的人說他們不同意,有42.6%的人說他們同意。

美國大多數新聞機構計劃在今年預測選舉結果時格外小心,因爲早期結果可能無法提供全面的信息。一些州計劃在11月3日晚上報告結果,但另一些州的計票過程需要更長時間,具體取決於何時開始計算郵寄選票。某些州不允許在選舉日之前開票,因此有些州可能在選後數週內沒有完整的結果。

大選前的兩星期,摩根大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通過電子郵件向銀行員工傳達了尊重民主進程的“至高無上”重要性,而包括領英(LinkedIn)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在內的260多名美國企業高管簽署聲明,警告美國經濟的健康取決於其民主的力量。

此後美國商會、商業圓桌會議、以及代表零售和製造業等六個行業組織發表了罕見的聯合聲明,呼籲進行和平公正的選舉,並指出郵寄投票的激增可能會使結果延遲“幾天甚至幾周,敦促所有美國人支持聯邦和州法律規定的程序,並對國家長期以來和平與公正選舉的傳統保持信心。

整體而言,美國式的分歧屬於“外顯型”,也就是不同政治理念的羣體會很活躍地表達不同的尖銳意見,形成表面上很大的撕裂感。最後衡量這個系統能否正常運作的尺度取決於政治和社會體制的“抗壓性”,也就是面臨高壓和矛盾時,如何有秩序地化解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激烈衝突。

無論如何,基於不同權力的制衡與法治系統的程序,美國的體制應該能夠承受2020年選舉的巨大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