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拜”爲勝!拜登已達290票 結局還有懸念嗎?

(原標題:反“拜”爲勝!拜登已達290票,結局還有懸念嗎?)

經過長達五天緊張而焦灼的開票計票,據美國多家媒體統計,美東時間11月7日凌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接連拿下了內華達州賓夕法尼亞州,已獲得290張選舉人票,如果最終結果確認有效,那麼拜登就贏得了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

不過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稱,選舉遠沒有結果,拜登正急於“假裝”成贏家。對於特朗普的這一表態,美國媒體認爲,他是“拒絕接受大選結果”。

自第14任、第17屆總統開始,美國總統一直由民主黨和共和黨輪流執政。據本報記者統計,到目前爲止,共有13任民主黨候選人和19任共和黨候選人輪流當選了美國總統,而拜登即將成爲第14位來自民主黨的美國總統。

事實上,美國大選不僅是對美國最重要的一次選舉,也牽動着未來的世界格局。那麼,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下一步走向如何呢?中美貿易談判又將何去何從?

對此,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朱殷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拜登上臺後將制定一個統一長期的對華政策,主要是“競爭+合作”。而在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看來,雖然拜登競選時一直迴避,也並未整體性地闡述對華政策,但是他曾暗示將拉攏發達經濟體一起向中國施壓。拜登這些表態可以理解爲迴歸基於聯盟體系的外交政策,他可能採取多邊主義的方針與中國博弈。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務院參事殷弘則認爲,在拜登行政當局之下,將會就第一階段中美貿易協議重新談判,中美之間將有更多溝通,美國對華軍備競爭很可能得到緩解,逐步恢復原則上或者辭語上的中美合作

拜登的中國政策顧問蘇利文曾這樣闡述對華關係:“以清醒、有效的方式處理與中國的關係是下一屆美國政府的首要任務之一。”

由此可見,最終不論誰上臺,相信中美關係在2021年都會冷靜一些,不會回到2017年之前的狀態。

一夜反水,反“拜”爲勝

在美國曆史上,在特朗普之前的43位總統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10位未能成功連任,不幸的是,特朗普將成爲第11位。

當地時間11月3到11月7日,美國經歷了史上最長的一次總統選舉,在選舉第五天的凌晨,民衆終於等來了結果。

7日凌晨,內華達州票選結果終於公佈,拜登以49.91%比47.92%拿到了內華達州的6張選舉人票,率先拿到全國538張選舉人票中270張票,隨後,賓州票選結果也公佈,拜登又以49.7%比49.1%的微弱優勢贏得了賓州的20張選舉人票,進一步擴大了領先優勢。

在總票數方面,截至北京時間6點,拜登也以7490萬餘張選票,領先特朗普的7060萬餘張,領先了足足400萬張票。而根據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的數據,拜登的得票總數已經打破了此前由民主黨人奧巴馬在2008年創下的最高票數紀錄,當時的票數接近6950萬。而即便是特朗普,也成爲了得票數最高的敗選者

此次選舉可謂跌宕起伏,在幾個關鍵州的爭奪上也格外焦灼。據美媒的美國大選實時統計顯示數據顯示,特朗普在威斯康辛州得票率領先7小時後被拜登反超,美東時間11月4日6時(北京時間4日19時),拜登在該州得票率高出特朗普0.3個百分點,隨後拜登的領先優勢擴大到0.7個百分點。而特朗普在密歇根州得票率領先10小時後,也被拜登反超。截至美東時間11月4日9:35(北京時間4日21:35),拜登得票率反超特朗普0.3個百分點。彼時,拜登以238張選舉人票領先於特朗普的213票,拜登僅需再獲得32張選舉人票即可達到270張票從而勝選。因此,贏得威斯康辛州和密歇根州的26張票格外關鍵。

又經過3天的等待,拜登的領先優勢越來越明顯,先是在內華達州的領先不斷擴大,隨後又在特朗普一直領先的賓州反超,最終以37000張票的微弱優勢拿下了賓州的20張選舉人票。

不過,雖然拜登已經贏得大選,但特朗普卻顯然不會輕易接受這一結果。

據美國媒體當地時間11月4日下午報道,特朗普陣營的一名經理髮表聲明,稱特朗普將要求威斯康星州立刻重新計票。該經理的聲明稱,“威斯康星州數個縣的計票都出現了不尋常的情況,導致產生對結果有效性的懷疑。特朗普總統有權要求重新計票,我們正準備這樣做。”

事實上,當地時間11月4日凌晨2時許,特朗普在白宮東廳發表講話時就表示,將前往最高法院,以防止“他們在4點前加入新選票”。

隨後,特朗普先後在多個州提起訴訟,但大多被駁回。

據瞭解,郵寄投票是美國總統選舉中常用的投票方式,通常不太會引起關注。但在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遲遲得不到遏止,大量選民選擇採用郵寄方式進行投票,從而引發系列爭議。美媒此前就曾分析稱,此舉很可能影響今年美國大選的選情

以多邊主義應對雙邊關係

呂祥認爲,拜登上臺後,中國將迎來一位理智的博弈者

目前,拜登的對華政策班底都是熟悉的面孔,這些人都是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干將:前白宮副國安顧問布林肯(Tony Blinken),前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鮑爾(Samantha Power),前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Susan Rice),多尼倫(Tom Donilon),以及前面提到的亞太事務高級官員蘇利文(Jake Sulivan)。

可以預見的是,拜登上任後,至少中美雙方打起交道來不會陌生,可預測性也更強。至少在奧巴馬任期的8年裡,中美保持了戰略經濟對話等機制性的會晤,定期確保雙邊關係在既定軌道上正常運行。

“拜登短期內不會出臺傷害性的對華政策,他是尊重規則的,他按套路出牌,是一個理性的博弈者,有利於緩解中美緊張的外交關係。”呂祥說。

而在處理內政事務上風格迥異的特朗普與拜登,在外交事務上也有很大區別,但還是存在相似之處。從主要政治主張來看,與特朗普在過去四年中奉行單邊主義政策,將“美國第一”與國內政策緊密的聯繫在一起不同,拜登則更主張國際主義,利用美國的“軟實力”在不斷的合作與貿易中佔據主動與上風。

朱殷也認爲,中美關係方面,特朗普繼續堅持對進行“不公平傾銷和補貼”的國家徵收懲罰性關稅;而拜登不支持使用關稅武器,但也關注“不正當競爭”問題,傾向於通過團結盟友向中國等“貿易政策濫用者”施壓。

拜登競選網站的外交政策中,他是這樣闡述的: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拜登奉行的外交政策是有利於美國中產階級的外交政策,要贏得與中國或者其他任何國家的競爭,美國都必須提高創新能力,團結世界民主國家打擊破壞經濟規則的行爲。

總的來說,在與中國的競爭中,他不會通過踩對方而擡高自己,而是通過加強美國自身實力來贏得競爭。

特朗普在過去四年各種“退羣”,也因此得罪了一大票盟友,而拜登就表示,要結束特朗普發起的“人爲貿易戰”。

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張昕則表示,拜登與特朗普的區別表現在,其代表的美國政治力量可能會適當減緩美國退出各種多邊機制的步伐,甚至有可能重新加入或推動某些多邊機制,包括在這方面尋求與中國的合作。因爲對新政府而言,這一操作相對比較容易,成本也較低。另外,民主黨政府可能還會加強與美國傳統盟友的關係,弱化特朗普所採取的以交易爲基礎、用金融數字來衡量收益成本的處理方式。那麼這可能短期內會給中國帶來更大的壓力,尤其是在亞太地區。

拜登獲超270票 大選還有哪些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