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暫時領先特朗普25張選舉人票 還有七州結果未出

(原標題:實時:拜登暫時領先特朗普25張選舉人票,還有七州結果未出)

當地時間11月3日,美國大選迎來正式投票日。當前,東部各州投票站已關閉,中部、西部部分地區的現場投票仍在進行中。與此同時,各州開始了選票統計工作,結果正陸續出爐。

截至發稿時,現任美國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贏得西弗吉尼亞州等23個州共213張選舉人票。

前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則拿下伊利諾伊州等22個州以及內布拉斯加州的共238張選舉人票。

其中,由於內布拉斯加州和緬因州並不使用“贏者通吃”的選舉人團規則,特朗普雖然在該州得票更多,但只拿到了5張選舉人票中的4票,另1票歸屬拜登。拜登則在緬因州率先拿到3張選舉人票,該州另有1票歸屬未定。

當前,還有緬因州的部分選區及7個州的最終統計結果沒有公佈。

據美聯社(AP)實時票數統計,特朗普贏得西弗吉尼亞州(5張選舉人票)、肯塔基州(8張)、田納西州(11張)、阿肯色州(6張)、密西西比州(6張)、亞拉巴馬州(9張)、俄克拉荷馬州(7張)、南卡羅來納州(9張)、印第安納州(11張)、懷俄明州(3張)、內布拉斯加州(4張)、南達科他州(3張)、北達科他州(3張)、路易斯安那州(8張)、堪薩斯州(6州)、密蘇里州(10張)、愛達荷州(4張)、猶他州(6張)、蒙大拿州(3張)、俄亥俄州(18張)、愛荷華州(6張)、佛羅里達州(29張)、得克薩斯州(38張)共213票。

拜登則拿下伊利諾伊州(20張)、弗吉尼亞州(13張)、馬里蘭州(10張)、特拉華州(3張)、新澤西州(14張)、康涅狄格州(7張)、羅德島州(4張)、馬薩諸塞州(11張)、佛蒙特州(3張)、新墨西哥州(5張)、紐約州(29張)、華盛頓特區(3張)、科羅拉多州(9張)、新罕布什爾州(4張)、華盛頓州(12張)、俄勒岡州(7張)、加利福尼亞州(55張)、夏威夷州(4張)、明尼蘇達州(10張)、內布拉斯加州(1張)、緬因州(3張)、亞利桑那州(11張)共238票。

美國大選中的538張選舉人票共包括了435張衆議院代表選票,100張參議院代表選票,以及3張華盛頓特區選票。拿下270票及以上的候選人將贏得大選。

此前報道:

麻省劍橋牛津街:無論結果如何,特朗普已經“贏”了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麻省劍橋牛津街】

辯論之前寫過一篇小作文,簡單挖了一下之前的選舉,數了數雙方手裡的牌。現在“十月驚奇”各自剩下的牌不多了,而情況仍然不夠明朗,在這裡作爲一名生活在美國的普通人總結了下相關內容和自己的想法,與大家交流。

本人並非專業政評人士,若一些解讀存在疏漏,也希望大家指出。

一、“懂先生”連任吼不吼啊?

上一次把各方當選對中國影響放在了最後,本來是想做一個收尾,但是發現大家關注點都在這裡。國內論壇上看好拜登和看好特朗普的人吵得和美國人吵得一樣激烈,也進一步說明了這次選舉情況的撲朔迷離。所以這次第一個話題就先借此展開談一談,雙方勝選後的對華政策上會有什麼樣的特點

具體到對華政策上,大致有幾種說法,有說誰上來都一樣的,有說特朗普是商人更容易打交道的,特朗普搞垮美國對華有利的,還有說共和黨真小人好過民主黨僞君子的,但奇怪的是,儘管兩個人都執政過多年,國內對兩人對華政策細節預測卻相對較少,僅以上面幾種說法一筆帶過,語焉不詳,因此有必要對美國未來對華政策作兩套較詳細的展望。

首先說一下特朗普。執政四年下來,特朗普的執政方針已經並不像之前一樣無法捉摸。借沈逸老師的說法,特朗普“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面對伊朗的反擊沒有擴大沖突的膽量,但是可以因爲自己的政治利益,對某些應對疫情至關重要的政府機構開刀。本質上,特朗普的決策本能地追求短期利益,但是會盡力避免捲入有嚴重不確定影響的事件,例如大規模衝突或戰爭。另外,特朗普在作出決定之前,會習慣性對外放出消息否定其下決心的事實,但是利益面前他則是非常誠實的。籤中美貿易協定避免中國在他追求連任時擴大貿易戰,還有近期的“祝福”甲骨文收購,特朗普可以通過習慣性否定給人造成一種不可捉摸的印象,但利益是不會騙人的。只要短期對他有利的事情他一概不會放過,無論長期下來他會損失多少。

具體到對華政策上,特朗普上任以後對華政策一直向極右轉變,因新冠達到冰點。上任伊始,特朗普任命官方報道中“習主席的老朋友”布蘭斯塔德擔任大使,包括訪華,其實證明其在對華關係上是有野心的。而彼時,特朗普執政還沒有穩定,其人事任命(比如蒂勒森任前國務卿)和政策方向有迎合中間派選民和建制派精英的部分。近些年來,隨着其政策方向在人事變動後逐漸走向極右,在之後從動用“匯率操縱國”、到“中國病毒”、到關閉領事館、乃至對抖音微信下手,中美關係跌入冰點,但是仍在下探。在可預見的將來,隨着布蘭斯塔德的回國與新大使的任命,這個下探趨勢將得到延續。而美國如果經濟持續不景氣,對華政策可能會達到衝突邊緣,到時候宣示新冷戰的人可能就是特朗普自己了。

美國駐華大使館聲明證實布蘭斯塔德離任

特朗普的對華政策,首先基於其重國內、輕外交的特點,其次是基於種族主義排外主義、“舊的就是好的”這幾大鮮明特點,並且不大可能對中國如若實施的“主動激烈的對抗手段”採取同等水平的反制措施。

首先是基於種族歧視,這一點在新冠之前還不明朗,只有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斯金納說,“中國是美國唯一的非白人對手”。而現在,全世界只有一個國家讓領導人在全世界面前喊“中國病毒”。由於美式主流文化對亞洲人的種族歧視得到了普遍的縱容和默許,許多事實上種族歧視的內容僅僅被套上了意識形態的外衣就“合理化”了。

基於國內排外主義這一點,可以從對國外學生學者的針對中看出端倪,其中中國學者人數較多並且受到特別針對,因而影響巨大。實際上,特朗普針對這些人的地方並不是他們對國家安全真的有什麼危害,讓選民相信他能“把中國人搶走的工作拿回來”。換句話說,他對身在中國的中國人幹什麼不感興趣,如何對付身在美國的中國人(也包括其他國家公民)、實現其反移民政策纔是其重中之重。

基於“舊的就是好的”這一點,來源於其支持傳統工業、支持舊(冷戰)意識形態和對現代科技的牴觸,而不大可能對主動激烈的對抗手段採取同等水平的反制措施來自於其幹大事而惜身的特點,這兩點不去詳談。

在新冠的影響下,中國面對的國際政治環境將是本世紀以來最緊張的,包括歐洲在內的許多國家,民間對中國的敵視將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這種敵視也會決定未來政治的走向,對此,國內應該做好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內循環的準備。中美關係方面,意識形態鬥爭與種族主義方向並不重合,揭穿特朗普某些意識形態包裝的對華種族歧視攻擊對於爭取歐洲支持是有必要的。歐洲的意識形態化更重,種族平等理念更深入人心(舉個例子,被公認爲極右的勒龐,今年出人意料地公開反對對華人的種族歧視攻擊),把對美鬥爭與反種族歧視有限聯繫在一起,至少會讓歐洲第三國在攪渾水之前有所顧慮。同時,特朗普反全球化、對激烈的對抗手段缺乏反制,隨意使用政治工具(說通俗一點,鬥地主先扔炸彈)三點是可能被利用的。

說完特朗普,簡單說說拜登。

拜登這個人是中規中矩的政客,如果他上臺,沒必要改變奧巴馬時期的對華政策大方向。奧巴馬時期是兩國新型大國關係的建立時期,在這一時期美國吸納了大量中國高端人才。當然,由於美國專注於改變國內政策方向,這一段時間(2009-2016)也是國內意識形態領域鬥爭最激烈的時期。拜登上臺可能會尋求緩和對華關係,但是他無法阻止美國內部逐漸擴大的反華潮,而且中國也不是過去的中國了。

11月1日奧巴馬和拜登在密歇根爲大選做衝刺拉票 視頻截圖

拜登如果上臺,對華政策有基於意識形態、基於全球領導力兩大特點,對中國將有更多政治利益交換。

基於意識形態這件事,可以說是民主黨的老調重彈。不同於共和黨傳統政客基於個人價值觀與經驗,和特朗普政府基於種族主義核心、意識形態外表的對華方案,民主黨對於他們這一套意識形態是非常看重的。有一件小事可以看出兩黨的不同,2008年,希拉里和佩洛西曾以中國人權問題爲由,要求布什不去中國觀看奧運會,結果老布什小布什無視了他們,一家七口能去的都去了。因此,國內一些沒有提過的相關問題可能會隨着拜登的當選被重拾起來。

基於全球領導力這件事,美國將在一系列問題上回歸國際組織,而目前美國的國力仍然會讓它在迴歸的過程中不會遇到巨大的阻力(雖然說TPP有可能回不去了)。在一些新聞看不到的地方,比如科技、防疫、推動朝鮮半島問題的解決,中美具有共同利益,在雙方關係不緊張的情況下可能會迴歸廣泛的合作。但是,美國總統畢竟爲美國國家利益工作,中國將在國內輿論環境、南海、臺海、香港等多方面面臨挑戰。同時,新冠導致歐美對中國的負面情緒會在極大程度上促進歐美的團結,而西歐也不可能像對待特朗普一樣對待拜登,甚至有可能爲了展現對拜登的歡迎而刻意與美走近,影響到與中國的關係,這些對中國將來影響力的擴大都會造成挑戰。

無論誰當美國總統,都會客觀上打壓中國的產業升級,只是方式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我們都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應對國際環境惡化與關鍵產業鏈被卡這兩方面。

二、民調不準所以川皇必勝?再談民調不可信論

寫這個的時候正好遇到拉斯穆森發了新的數據,特朗普領先一個點。而且近期的討論中不斷有人拋出“民調不靠譜,所以特朗普必勝”的結論。因此還是有必要回到2016年的民調,來探討民調的可信度。我的觀點是:2016年普選民調是準確的,但是今年則未必。

2016年各大民調最終結果,拉斯穆森預測希拉里贏1.7%,IBD預測希拉里贏1%,ABC/WP預測希拉里贏3%,RCP均值希拉里贏3%,最後希拉里普選票贏2.1%,所以歸根結底普選票預測大多數還是靠譜的,問題是搖擺州民調出現了偏差,而且這種偏差的數據有可能影響了雙方競選資源的分配,加上特朗普一定的運氣成分,才使得特朗普最終翻盤。2016年的內容在之前一篇風聞中我簡單提過,這次就不贅述了。有關沉默的大多數,我注意到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四年前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社交媒體,網絡上發言支持特朗普的人遠遠少於現在。是特朗普支持者更多了還是他們有理由敢說了,這個就見仁見智了。但是考慮到特朗普前三年還是四平八穩,客觀來說幹得不錯,支持特朗普在現在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

舊金山灣區一輛特朗普支持者的車“高調”行駛着 圖自 社交媒體

但是相比2016年,今年的情況對民調纔是真正的考驗:要預測各個搖擺州哪些人會在新冠影響下堅持出來投票,同時,提前投票、郵寄選票和今年看起來遠高於過去的投票率,爲選舉增加了不確定性。因此,除非拜登在選前一個星期的每一個民調中都有超過百分之五的領先優勢,否則雙方的獲勝概率都不超過百分之六十,結果可能會和民調有較大的差距,但是這個差距多大,是偏向誰,恐怕誰也不好說。當然,如果拜登在選前一個星期的每一個民調中都有超過百分之五的領先優勢,那麼可以說其獲勝概率高達百分之七八十,不過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出現。總的來說,這次預測美國大選結果是一項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當然,那些信誓旦旦說特朗普百分之百當選,拜登百分之百當選的人,已經遠遠超出了結合實際情況理性分析的範疇,變成一種信仰了。與其說他們認爲誰更可能當選,不如說他們更希望誰當選,誰當選更符合他們的個人利益。對於這種人,我們就不要用自己的理性判斷挑戰他們的信仰了。

三、口哨與小狗——第二次辯論中拜登的“狗哨”

之前,左欄轉了知乎上@閒吟客的一篇文章,提了一下拜登的石油政策可能會對賓州石油工人的選票產生影響。其實縱觀整場辯論,雙方都在改變之前的形象,特朗普往拜登的方向走了兩步,拜登呢,則往特朗普的方向走了兩步。

特朗普往拜登的方向走了兩步,是因爲其放棄了首場辯論插話策略。對於這個變化,靜音麥克並不是決定性因素。首場辯論特朗普之所以多次放飛自我插話打斷,應該是其團隊希望讓選民留下一個拜登沒辦法說完整一段話的印象。拜登自小口吃,對於一個有類似障礙的人來說,說話被經常打斷,無法表達完整觀點,是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心理影響的,甚至會因此出錯。特朗普團隊的盤算大概是,如果拜登因此而出錯,可以在選民心中加深特朗普給拜登安的“老年癡呆”等負面印象。相比之下,這一招付出的成本幾乎爲零——特朗普的大嘴巴已經盡人皆知,多插幾句話不會有本質影響。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特朗普宣傳了半年的老年癡呆拜登居然頭腦清楚地挺下來了,並且對這個插話作了有效的防備:對選民說話,而不對特朗普說話。在這個情況下,插話顯然不起作用,而在靜音麥的啓用之後,插話被打斷帶來的戲劇性效果對特朗普沒有好處,所以這個盤算加上特朗普團隊精心縫製的“拜登老年癡呆”這頂帽子,到此算是被證明沒有奏效,無論拜登口誤再多,再拿拜登老年癡呆說事,就像是說自己的選民老年癡呆一樣了。

但是特朗普團隊並不是沒有辦法,除了老年癡呆這一頂帽子,還有另一頂“極左社會主義”的帽子在,這頂帽子針對的是搖擺州佛羅里達爲數衆多的古巴裔選民,也包括依靠傳統能源爲生的得州、賓州、新墨西哥等州產油區的工人。特朗普及其團隊的初步想法就是,在辯論中給拜登下套,讓他不得不說出支持恢復奧巴馬醫保(特朗普口中的“社會主義醫保”),結束石油工業這樣的話。但沒想到的是,拜登不僅穩穩笑納了這頂帽子,還嫌帽子太小不夠戴。不僅僅說要恢復奧巴馬醫保,還要擴大其範圍;不僅僅說特朗普種族主義,還說解放黑奴的林肯是種族主義者;最後還應着特朗普的話說出要結束石油工業,把特朗普看呆了。如果這是一次失誤,那麼後面作掩飾還容易理解,但是這麼輪番語不驚人死不休,失言了還要藉機會多說兩句不high不休,這實在不像拜登平時四平八穩的風格。那麼如果不是拜登想不開故意輸掉選舉,又會是什麼原因呢?

聯想到之前特朗普對白人至上主義者“stand back and stand by”(退後,待着)的狗哨,看來這次辯論哨子不知道怎麼跑到了拜登的嘴裡。這種大跨步提高醫保範圍,結束石油工業的激進言論,很難不讓人想到一個人,對,那就是桑德斯“桑書記”。

特朗普首場辯論中在主持人華萊士的提問和拜登的“挑釁”下對白人至上主義者喊話“退後,待着” 視頻截圖

桑德斯的支持者主要是美國青年學生,而在之前的2016年,桑德斯在最後時刻被不明不白搞了下去,才讓希拉里上場,使得相當一部分支持桑德斯的人失望從而沒有去投希拉里。2020年,民主黨算是吸取了教訓,首先政治立場偏左的沃倫分走了一部分支持者,其次桑德斯早早退選支持拜登,營造一種無論如何都要投民主黨的和氣氛圍。然而,拜登長期以來模糊的政治立場使得部分桑德斯支持者仍然有疑惑,在特朗普、不投和拜登三者之間徘徊。拜登或許是發現桑德斯的支持者仍然沒有轉化成自己的選票,才主動在辯論中提出一系列向桑德斯靠攏的政策,以推高這一部分人的選票數量。然而,這種做法可能不僅僅影響到得州,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新墨西哥州、賓州,以及決定性地影響佛羅里達的投票結果。拜登做這件事,到底是精確計算的結果,還是事後被證明是昏招,在今年搖擺州小數點後一位的較量之下,恐怕還要一段時間才能知道。換句話說,拜登有簡明扼要的新的政治主張了,特朗普還沒有;但是政治主張是否受歡迎,還有一定的時間才能知道。

對於全家雷打不動、死站一個黨派的選民來說,支持誰都已經確定了。而對於那些自主選擇投票的人來說,雙方其實都不是最好的選擇。選民希望出去正常旅遊社交,又怕感染新冠;希望經濟發展,又怕失去美國的國際地位;希望解決長久以來的種族歧視問題,又忌憚於部分低素質少數族裔的暴亂。這些決定了今年大部分人其實仍然不得不在兩個不那麼好的人之間選一個。

特朗普可以吸引的人大多數是失業後急於尋找工作的、農村的、在奧巴馬醫保中利益受損的人,以及警察羣體;拜登則容易吸引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的民衆,大多數學者、學生,由於新冠而失業的一部分和由於新冠被減薪的人,還有城市選民。

在特朗普支持者眼中,特朗普前三年的經濟增長值得肯定,而最後一年他即使在新冠的影響下也在努力開放工作挽救經濟,硬漢精神值得肯定;特朗普致力於實現法律與秩序,而大家不堪黑人運動之擾;而替換傳統能源則是要了他們引以爲豪的以車爲基礎的“美國生活方式”的命。特朗普實現了其大量競選承諾,包括對華強硬,而拜登自己則是一個劣跡斑斑的老年人,與華盛頓官僚沆瀣一氣,與中國烏克蘭有不清不楚的利益關係,一事無成,難當大任。

而反過來,拜登支持者則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情況:托特朗普的福,美國新冠死亡人數不斷上升,特朗普治下經濟增長並未強於奧巴馬,但是因新冠爆發股市熔斷經濟衰退,而他本人無視美國人民安危開放經濟爲自己牟利;他抗疫無能,對疫情舉手投降,對福奇倒是火力滿滿;特朗普的選舉承諾破壞了美國的根基,是赤裸裸的爲選舉違反法律;美國種族歧視深入骨髓,特朗普沒有辦法統一所有人,反而出於選舉考慮火上澆油造成族羣分裂。拜登固然不是最好選項,但是他可以帶來一批技術官僚,強於特朗普任人唯親,將個人凌駕於國家之上。

借《亮劍》一句話講,這不是意識形態的衝突,更像是現代城市文化和傳統美國鄉村文化的對立。由於今年系統不同於往年,到目前爲止的高投票率,目前沒人可以說利好哪一方。當然,在目前的情況下,無視新冠影響是不可能的,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各州之間仍然互相存在的旅行禁令,郵寄投票,和相當一部分州關閉的酒吧。

四、特朗普採取的策略與拜登的應對策略

首先要確定的一點是,無論大選結果如何,特朗普現在已經“贏”了大選。原因很簡單,美國分立的“三權”現在基本都在他手裡:白宮代表的行政權,衆議員按州多數、參議院絕對多數代表的立法權和最高法院多數代表的司法權。在大法官巴雷特走馬上任以後,可以說特朗普的總統位置,只要他不想交出來,就可以不交出來,選票欺詐什麼的就是個藉口,換其他藉口也沒什麼問題。

然而要堵住反對者(至少是大部分反對者)的嘴,一個合適的名頭很重要。爲了這個名頭,特朗普在想辦法造儘可能大的新聞。從夫妻雙雙得新冠、到拜登兒子“拜冠希”,特朗普團隊的料基本就是不死不休。第一次辯論之後立刻得了新冠,休息三天後奇蹟般痊癒,留下白宮相關人員感染一片、一地雞毛。

哈佛大學政府系學者付澤提到特朗普有兩點優勢:1)其“地推”的競選策略彌補了其在民調中的劣勢;2)疫情也許會產生“聚旗效應”有利於現職總統。對於前者,特朗普染疫明顯限制了其活動,對競選造成負面影響。而對於後者,關鍵搖擺州反映出來的數據並不明顯。

許多人喜歡拿特朗普與約翰遜作類比,但是這個比較忽略了英國人和美國人性格上關鍵的不同。英國有着面對敵人不屈不撓、淡化危機的傳統,而這種傳統在二戰中德國空襲、地鐵襲擊等危機事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新冠對於英國人來說是“另一個危機”,這也可以解釋約翰遜支持率的提升——英國人至少承認危機的存在,只是對危機有所淡化。而相比之下,美國本土近百年來除了911以外沒有遇到過新冠這樣的外部直接威脅,而特朗普的做法則是認爲這個威脅不存在。這種“鴕鳥政策”之下,特朗普支持者固然可以無視疫情威脅,但正視疫情的人無論如何也不會支持他,特朗普自然也沒辦法把染疫率轉變成支持率。

然而,拜登的兒子“拜冠希”的“電腦門”卻被證明是有效的策略,原因並不僅僅是《紐約郵報》報道本身,而是社交媒體刪帖從反面增加了其可信度。近兩個星期以來,特朗普在搖擺州的支持率有着明顯的上升,同時拜登支持率下降,意味着中間及偏保守派選民開始站隊,除了歸功於巴雷特大法官的任命,剩下的就是“拜冠希”神助攻的功勞了。

10月16日“電腦門”發生後搖擺州民調走勢RealClear Politics民調數據截圖

民主黨的直接反擊包括曝光特朗普750美元納稅和他的中國海外賬戶,但是效果還不明顯。

然而,就算美國人看不明白,中國人也應該看明白了。不論特朗普還是拜登爆的料,都是典型的“美式黑料”:故事關鍵證據多數難以證實,有的存在明顯邏輯問題,通過故事本身可以簡單粗暴地發現傳播者針對的人羣,並且通過反推可以清晰地看到講故事的人想要獲得什麼利益。

之前特朗普被曝辱罵老兵就是這樣的例子——沒有關鍵錄音證實,針對軍人及軍屬,發起人是民主黨利益相關,達到勸阻溫和保守派和中間派選民給特朗普投票的目的。特朗普的稅也是一個道理,針對的是他有偷稅嫌疑,但是國稅局沒有可以曝出來的材料,那麼750美元的稅就沒有關鍵證據,然而這篇新聞一出,特朗普選票已然被影響了。

同樣,“拜冠希”同學的故事也是一個道理——如果拜登真的有足夠的本事,爲什麼要讓兒子尋尋覓覓地在民主黨鐵票倉特拉華州跑到一個特朗普粉絲那裡修電腦?而且一般修電腦的人一定是電腦要急用,他反倒貼上兄弟的貼紙然後一留就是半年,生怕別人不知道這和拜登有關。

相比於在電影中追求細節完美的中國人而言,美國人講故事煽動情緒的能力很強,但是基本邏輯和細節就不一定完美了。要知道,魔鬼常常藏在細節中。當然了,對特朗普而言,他纔不管細節,他寧可用行政手段也要施壓聯邦調查局,把這個案件做成對拜登本人的調查,打擊其選民投票熱情,其他的並不重要。別的不說,你看他四年前當選後動希拉里一根毛了嗎?

競選策略上,或許是擔心拜登出問題,他的老搭檔奧巴馬選擇出山,高超的口才應該會給拜登一些加分,但是鑑於參加者寥寥,其影響還不好估計。

同樣,關於近期的突發事件,拜登車隊在得州被圍堵,以及進一步的警察暴力與逐漸極端化的遊行示威,由於距離大選日期過近,民調很有可能難以準確反映其結果,這些突發事件引發的投票結果變化究竟多大,答案我們只有到選舉日才能知道了。

拜登競選車隊在得州遭特朗普支持者車隊“伏擊” 視頻截圖

五、美國將何去何從

這一場競選下來,大家跟着坐了一回過山車,看了一圈熱鬧,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美國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而且很難隨着領導人的更替而解決。

美國的兩黨政治觀賞性確實不錯,但是其本身只是一個形式,目的是爲了提供來自不同利益階層的全面觀點,從多個角度分析利弊,其本質內容還是要拿出對國家足夠好的政策並組織力量實現。

然而,近些年來(尤其是2012年後)兩黨都發現,製造對手貪污腐敗、通敵賣國、執政無能的故事並廣泛傳播,要比提出更好的政策更加容易;煽動選民的非理性情緒要比讓選民理性選擇更加容易;利用執政黨優勢犒賞自己選民,打擊對手票倉要比競選集會喊破嗓子更加容易。

這樣的發現催生了一批只懂得競選不懂得治國的政客,就像只懂得應試不懂得應用知識的學生。奧巴馬這個美國人眼裡的“高分低能”雖然不是這種人的代表,但是已經多多少少露出了端倪。而特朗普則是這個制度下的極端,如果說奧巴馬是高分低能的書呆子,特朗普則是一個能把抄卷子和替考用到極致的人,至於其真實水平,不能說沒有,但是不重要了。選舉的邏輯是,如果你可以不去管疫情,然後還可以贏得選舉,那麼爲什麼要浪費時間在疫情上呢?

用打擊對手代替政策較量的結果就是,兩黨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要爲反對而反對。你支持科學抗疫,我就說科學不能影響政治,你支持戴口罩,我就反對戴口罩。結果就是本來應該有全國性共識來解決的問題,被硬生生搞出來一半人反對。尊重科學,保護環境,反對種族歧視,幫助弱勢羣體,這些本來應該是所有人都支持的事情,都要荒謬地有一半人明裡暗裡的反對,那什麼事情又能做成呢?

結果我們就看到了,美國雖然國力還在,但是美式務實精神已經幾乎被消磨殆盡,沒有人從跨黨派的基礎上去想什麼對這個國家有好處,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只想着把選民當蛋糕來切,去保證自己的利益,能撒手不管就不去做事情。很多政客記住了存異,忘記了求同。

在中國長大的我們,都知道什麼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什麼是“發展纔是硬道理”,什麼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些構成了橫跨各個階層的主流社會共識,也構成了中國自改革開放以後四十年來經濟飛速發展的基礎。然而,大洋彼岸的這個國家,連這些基本的共識也無法達成。

開票進行中特朗普和拜登這樣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