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於對美表忠心?澳高官突然熱衷談“臺海衝突”,澳媒:他們“癡迷於一場對華戰爭”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姚瑞思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任重 張倍鑫】澳大利亞將“協防颱灣”?澳總理莫里森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及臺灣問題,臺灣多家媒體7日“提煉”出“澳總理:如果中國大陸武力犯臺,澳將支持美國及盟友”之類的標題。其實,這只是島內一些人爲自己“壯膽”。對於若臺海戰事爆發,澳大利亞會否支持臺灣,莫里森沒有直接回應,而是強調澳一貫所持政策。莫里森還出現口誤,稱澳遵循“一國兩制”。臺灣話題近來在澳大利亞熱度極高,既有臺官員頻頻上媒體受訪,更有澳高官不斷談論“對華戰爭”,敲響“戰鼓”。儘管觀察家們認爲澳中發生直接戰爭的可能性極小,但那些煽動性言論卻有很高的危險性,也讓中澳關係走出困境變得更加艱難。
澳對臺政策遵循“一國兩制”?
澳總理莫里森6日接受當地一家電臺採訪,被問及會不會支持臺灣時,他回答說:“我們一直履行支持美國及印太地區盟友的協議。”對此,臺灣一些媒體迅速解讀爲“如果中國大陸武力攻臺,澳將支持美國及盟友”。
但在澳國內,媒體上沒有這樣的說法。還有媒體明確稱,莫里森沒有直接回應,而是強調會繼續在印太的佈局,被再三追問後才說澳政府一向“支持自由”。
實際上,莫里森談及臺灣的一個背景是,電臺主持人援引《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6日刊載的專訪臺灣“外長”吳釗燮的內容向他提問,吳釗燮聲稱臺灣已準備面對來自中國的“最後攻擊”,並希望澳大利亞支持臺灣。
莫里森受訪過程中還發生了一個插曲。他對主持人說:“我們始終理解‘一種制度,兩個國家’的約定,而且我們還將繼續遵循我們(關於臺灣)的……我應該說‘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政策。”“外交政策錯誤:莫里森錯誤引用有關臺灣的‘一國兩制’政策。”新西蘭“新聞中心”網站7日稱,莫里森似乎想說不承認臺灣是一個國家,但繼續與臺灣發展貿易、文化和教育關係的“一箇中國政策”,類似立場也爲新西蘭所採取。
英國《衛報》評論稱,莫里森似乎想說一箇中國政策,但“意外支持了北京的立場”;莫里森提到澳會遵循“一國兩制”,與其所在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的一箇中國立場不一致。澳在野黨一名發言人諷刺說,幾天前莫里森政府還在爲臺海衝突“敲戰鼓”,如今就把臺灣放棄了。
“在臺灣問題上,不僅澳總理,澳聯邦一級決策層很多人其實對真實情況並不瞭解,甚至不想了解,只是出於意識形態急於選邊站隊。”華東師範大學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陳曉晨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更深一層看,堪培拉決策圈是一個“信息繭房”或“信息閉環”,他們看到聽到的涉華信息是扭曲的,很多直接或間接來自美國。不少澳政客自以爲獨立作出的決定,其實是美國想讓他們做的。
他們“癡迷於一場對華戰爭”
過去兩週,澳高官頻頻爆出有關臺灣以及與中國大陸衝突的言論。4月下旬,澳內政部負責安全事務的秘書長邁克·佩祖洛公然稱,“戰鼓”已經敲響,澳必須準備好“再次派出我們的戰士去戰鬥”。澳防長達頓也稱,不能低估臺海爆發衝突的可能性。
本週一,9家澳媒刊載對達頓的“獨家專訪”,後者誓言要就對華戰爭的前景“與公衆進行更坦率討論”。第二天,專訪達頓的《悉尼先驅晨報》爆料稱,去年4月,澳大利亞特種作戰部指揮官芬德利向麾下官兵訓話時稱,北京已經在對澳進行“灰色地帶”戰爭,澳軍必須爲未來很可能蔓延到實際衝突做計劃。6日,據澳“新聞9”網站報道,頻繁炒作涉華議題的澳聯邦參議員帕特里克受訪時宣稱,澳中緊張局勢升級,澳面臨“潛艇能力不足”的危險。
“爲什麼澳大利亞癡迷於一場對華戰爭?”澳大利亞新聞網報道稱,澳政府就對華戰爭做了諸多暗示,專家認爲背後另有動機。比如打造外來“假想敵”是團結人心、轉移矛盾的常用手段,莫里森政府最近因沒處理好疫苗接種問題而面臨輿論壓力。
美國《新聞週刊》也提出這樣的疑問,並稱無論是在英語世界還是中文圈,莫里森政府高官最近的言論都讓人吃驚。報道稱,他們看來是對美國上任和現任印太司令部司令3月有關大陸對臺“野心”言論的呼應。此外,“臺灣‘外長’吳釗燮多次出現在澳大利亞媒體上,闡述臺北面臨的來自對岸的軍事和經濟脅迫”。
還有學者分析稱,由於中國早晚會趕超美國,澳大利亞精英對美國撤出該地區的前景極爲擔憂,因此,澳政客及將領的言論可以被視作針對美國人而非中國人而發,即試圖驅使拜登政府採取更具進攻性的立場。
“很多人把澳大利亞的對外行爲理解爲單純配合美國,這是不全面的。”陳曉晨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澳大利亞的對華外交具有比普通“跟班”更強的主動性,“跳得比主人還要高”。堪培拉近年對自身實力和國際地位抱有不切實際的評估,醉心於“中等強國外交”。一些聲音認爲,爲美國火中取栗,可以實現澳大利亞的利益。
緊張關係會繼續升級嗎?
“澳大利亞反戰運動所剩無幾,誰來阻止向‘戰鼓’前進?”《衛報》6日的一篇專欄文章稱,由於多種因素,澳大利亞左翼中被指望反對戰爭的一些人,開始相信支持發展軍事也有進步性,以致從意識形態到組織,反戰運動可依賴的資源枯竭。
“今日俄羅斯”6日稱,澳許多身居高位的政客、將軍及記者瘋狂談論“極有可能”與北京發生軍事衝突,他們的戰爭表態是在澳社會“製造共識”的樣板。爲了世界和平,這些動輒談論戰爭的人需要長大、閉嘴。
頻頻談對華戰爭,讓澳國內很多人不安。澳前外長鮑勃·卡爾近日稱,澳外交官“應找出避免這場噩夢的出口”,即“數百萬人的流血犧牲和幾乎半個地球的毀滅”。“世界對澳升級與中國的緊張關係感到困惑,”澳大利亞新聞網7日稱,連美國也加入這一行列。文章援引CNN的報道稱,相比中國,澳軍事規模很小且沒有核武器,它突然暗示要與中國開戰,實在荒唐。
6日,《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發表社論稱,假如臺海發生戰爭,澳或履行1951年簽署的《澳新美安全條約》,支持美國。但文章也稱,澳中開戰將帶來災難,因此必須審慎面對臺灣局勢。而在《新聞週刊》看來,大多數觀察家認爲澳中之間直接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依然很小,何況一旦大陸攻臺,無論是澳大利亞還是美國,都沒有涉及防務義務的政策。
由於澳屢屢對華挑釁,6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表聲明,決定無限期暫停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活動。7日,澳貿易部長丹·特漢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盼與中方展開討論,化解分歧。澳中關係研究院院長勞倫森7日接受美國CNBC採訪時說,中方的決定並非象徵性的,在堪培拉撕毀維多利亞州的“一帶一路”協議後,北京進行鍼對性迴應的前景就一直存在。
《澳大利亞人報》8日稱,接下來,達爾文港將成爲澳對華政策的一個試金石。澳國防部“重審”中企租用該港協議,完全是受政治體系驅動,與中企做了什麼等無關。而莫里森最終作出的任何終止協議的決定,都會給澳中緊張關係帶來“影響深遠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