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窮志:解決銀行信用債和數據金融平臺問題的深層路徑

本站研究局稿件未經同意禁止一切媒體轉載,包括友商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

作者|劉窮志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本站研究局專欄作家

近日,銀行間市場信用債和數據金融平臺話題正在火熱討論中,一些實操性問題分析政策建議已經不少了,多數問題也基本達成共識,比如銀行分業經營、加強銀行監管、去標杆、反對平臺壟斷與資本無序擴張等。本文僅就實操表層之下的深層問題談幾點看法和主張。

一、設立實體經濟委員會,監管金融業務

經濟與金融的關係是決定與服務的關係,金融業務必須有利於經濟增長。當前一些觀點過於糾結於金融業務本身的調整,囿於狹窄的金融圈而不能跳出來,應該以經濟來抑制金融過度“創新”。

一種可行的政策建議是,對金融業務的監管,除銀保監會監管外,再設立實體經濟委員會,由各行業企業家組成,對金融業務監管,未經其許可,不得“金融創新”。

二、規制私人部門壟斷

無論是數據金融平臺,還是其他私人經濟部門,只要形成了壟斷,就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包括壟斷市場份額和壟斷價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必要、及時、有效,但並沒有完全否定數據金融平臺。

治理私人經濟壟斷的可行辦法是規制,規制的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拆分,將大型壟斷企業分解爲若干中小企業,做強可以,做大值得商榷。二是價格規制,構建激勵性價格規制體系。

三、構建競爭中性機制,促進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共同發展

資本的出路在哪裡?在於活力,在於競爭力。無論是私人資本,還是公共資本,競爭中性纔是出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共同發展,同樣必要、及時、有效。但如何共同發展,值得學者們探索。

一個可行的競爭中性路徑是對私人經濟(包括外資)進一步開放領域,國有經濟(包括國有銀行)與私人經濟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在同一個廣闊的平臺上公平競爭。當然,宏觀調控是前提。

四、以科技置換槓桿

去標杆提出多年了,但一直難以較好地解決。其根本原因是粗放經濟增長方式,經濟增長依賴於勞動力、資本等傳統要素,依賴於投資、消費、出口傳統“三駕馬車”,這些政策與槓桿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糾結於這些傳統辦法難以使去槓桿有力度。

相比於勞動和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加數貢獻,對經濟增長乘數貢獻的要素是科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將科技思路放在第一條,完全正確。以科技政策置換去槓桿政策,完全可以實現效率對風險的替代,而不是簡單的權衡了。當務之急是堅決落實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思想,保護知識產權,充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本站研究局(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本站研究局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

移駕微信公號 看這裡看不到的內容

精彩推薦】點擊進入本站研究局·中國版>>

【精彩推薦】點擊進入本站研究局·國際版>>

過去120年全球表現最佳的澳洲市場 也扛不住了

爲什麼買不到口罩?科普:口罩是“高科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