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他於昨日去世
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著名航天專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總體設計部退休人員褚桂柏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週歲。
據《光明日報》此前報道,2009年11月2日下午,錢學森家中的靈堂裡,被稱爲錢老“四大弟子”的孔祥言、朱毅麟、李頤黎、褚桂柏在錢老遺像前深深地鞠了三個躬。作爲空間技術領域的知名專家,40多年前,他們組成“四人小組”,由錢學森耳提面命,親自指導他們進行我國早期衛星技術和空間技術發展的探索研究。1963年至1964年,他們是接近錢老最多的人。
報道介紹,1963年1月,國務院決定將上海機電設計院劃歸爲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建制。錢學森建議上海機電設計院選派4名年輕技術人員到國防部五院來,由他親自指導,開展人造衛星研究設計的先期準備工作。
上海機電設計院派出了孔祥言、朱毅麟、李頤黎和褚桂柏4位年輕人,組成研究小組赴京。
褚桂柏回憶說:“1963年春節一過,我們四個人一月份來到北京。錢學森一看四個人的檔案,笑眯眯地跟我說:我和你是同行。因爲我是交大機車班的,錢學森在交大讀書時也在這個系。我本來見這麼有名的大科學家挺緊張的,這一說一笑,就不太緊張了。”
錢學森親切地告訴他們,將在一年或稍多一點的時間內由他親自指導,任務是收集和學習國外人造衛星和其他航天器的技術資料,跟蹤國外宇航技術的發展動向,在此基礎上編制我國衛星和空間技術的發展規劃。錢學森特別吩咐後勤部門爲他們創造較好的吃住條件。
錢學森在繁忙的領導工作中,每星期召見“四人小組”一次,從未中斷過,每次大約2—3.5小時,先由組長孔祥言爲主彙報一週來工作的情況,包括收集到的參考資料的名稱、大致內容、學習情況、遇到的困難和下一步打算。然後告訴他們怎樣學習和分析參考資料,並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們帶着問題學,加深理解。他特別強調,對國外的資料要獨立思考,善於分析,千萬不要人云亦云。
《光明日報》報道介紹,在錢學森的精心安排下,“四人小組”每週用一半的時間到國防部五院情報所上班,收集、學習火箭、衛星和其他航天器的參考資料。情報所爲他們提供了專用辦公室,還派該所研究人員幫助他們從該所的圖書館和資料室查找和借閱資料。
經過錢學森的刻意磨練,“四人小組”初步掌握了星際航行和衛星設計的基本知識,在1963年秋完成了一個比較粗略的《中國1964—1973年空間技術發展規劃(草案)》。這也許是我國航天發展史上最早的空間技術發展規劃草案。
1964年5月間,在錢學森的推動下,上海機電設計院以“四人小組”爲骨幹,成立了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衛星總體研究設計室——第七研究室。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在1965年5月完成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方案設想》。爲開展衛星研製工作培養了骨幹隊伍,積累了經驗,打下了技術基礎。
1964年5月間,在錢學森的推動下,上海機電設計院以“四人小組”爲骨幹,成立了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衛星總體研究設計室——第七研究室。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在1965年5月完成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方案設想》。爲開展衛星研製工作培養了骨幹隊伍,積累了經驗,打下了技術基礎。
1965年8月中央專委第13次會議原則批准了中國科學院負責研製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按照上級指示,七室完成了衛星運載火箭第三級固體火箭的總體方案設計。1966年到1969年間,七室又完成了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方案設計,經國防科委批准,於1969年9月11日召開了全國有關單位參加的返回式衛星方案論證會。
在錢學森的指導、培養和推動下形成了以“四人小組”爲骨幹的第七研究室(衛星和飛船研究室),以七室爲主的這支衛星研究設計隊伍,成爲我國後來研製各種應用衛星的主力軍。
另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微信公衆號介紹,1967年9月11日,錢學森在返回式衛星方案論證會(即“9·11會議”)開幕式的講話中,首次提出了“航天”一詞,從此,“航天”一詞便逐漸爲大家所認同。
錢老給衛星研製人員褚桂柏的回信中,界定了“航天”的關聯概念:“1.(行)星際空間——太陽系內的空間。宇宙空間——太陽系外的空間。行星際航行——太陽系內的飛行;宇宙航行——太陽系外的飛行,總稱航天。2.用‘航天技術’,不用‘宇宙空間技術’,不要誇大。”
後來,錢學森又將航空、航天、航宇的範圍進一步界定爲:大氣層以內、大氣層以外太陽系以內、太陽系以外,又譯定了與之相關的一系列名詞:如將“宇航員”“太空人”統一爲“航天員”等等。
來源:澎湃新聞、新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