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新裝備新力量新領域訓練

近日,在一場實彈演習中,某部數輛列裝不久的新型裝甲突擊車悉數登場,在改革中誕生的特種作戰分隊等新型作戰力量紛紛亮相。該部放手讓官兵在嶄新領域陌生地域中操作新裝備檢驗戰法,讓新裝備、新力量儘快形成戰鬥力的做法,值得學習借鑑。

習主席在中央軍委軍事訓練會議上強調,加強新裝備新力量新領域訓練。新裝備、新力量、新領域三者可謂彼此倚重、缺一不可,共同構築起練兵打仗的基本要素,具體回答了戰場上由誰來打、用什麼打、在什麼地方打等關鍵問題人們常說,現代戰爭形態已發生根本性變化,涌現出許多新的樣式新的特點。新在哪裡?很大程度就體現在新裝備新力量新領域上,新裝備演繹新樣式,新力量催生新樣式,新領域孕育新樣式。可以這麼講,欲把握現代戰爭趨勢,着眼點在跟蹤新裝備新力量新領域的變化上;推進軍事訓練轉型升級,着力點在練好新裝備新力量新領域上;提高部隊打贏能力着重點在用好新裝備新力量新領域上。

凡兵大論,必先論其器。”人類戰爭發展史表明,軍隊始終是時代科技集合體,誰奪取了科技優勢,出其不意地首先使用某一新型武器裝備或某一新型作戰力量,就易獲得作戰上的顯著優勢。正如列寧所言:“用人羣抵擋大炮,用左輪手槍防守街壘,是愚蠢的。”當前,我軍新裝備型號越來越多,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但必須明確,“弦”的力量體現在箭上。只有不斷加大新裝備訓與用的力度和強度,實現人與裝備的最佳結合,才能真正在戰場上彰顯優勢。英國早在一戰時就發明了坦克,但其戰場表現不佳,沒有給敵應有的重創;法國二戰之前不僅有了先進的坦克,還有了成熟的裝甲兵戰術,但也未能轉化爲戰爭勝勢。可見,再先進的裝備如果訓不到位、練不到家,也只能是空歡喜一場。

新型作戰力量是時代軍事發展的風向標,是新質戰鬥力的增長點,也是打贏未來戰爭的制高點。古往今來,每一次成功的軍事變革,大都發軔於新型作戰力量的快速崛起。趙武靈王克服重重阻力推行胡服騎射,纔有了趙國稱雄於世;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軍隊依託防空導彈和反坦克導彈的奇兵突襲,纔打破了以色列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剛剛組建的我軍地空導彈部隊,一次次擊落美製高空偵察機,捍衛了國家的神聖領空。時至今日,新型作戰力量日益成爲帶動戰鬥力整體提升的新引擎、撬動打贏天平的新槓桿,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關切。需要指出的是,新型作戰力量的巨大潛質轉換成實戰能力絕不是水到渠成那麼簡單,其更大的作戰價值、更強的作戰效能,必須在實戰化演習和對抗演練中去發現和挖掘。缺少這一關鍵環節,或者說重建輕訓重管輕用,就不可能發揮好新型作戰力量的拳頭作用。

克勞塞維茨說,“人們不能像挑選貨物那樣隨意選擇戰區”,戰爭不可能在我們熟悉的領域爆發。明天的戰爭,陸海空天電都是戰場,極可能會在新邊疆打響,會在物理空間技術空間和認知空間打響。明天的陸軍不再是單純的陸地攻防,既可能乘海軍艦船登陸作戰,也可能乘空軍飛機實施遠程投送打擊,還可能擔負防衛火箭軍導彈陣地的作戰任務。對諸軍兵種來說,平時多到嶄新領域、陌生地域“經風雨”,才能做到一旦有事,不分領域、不分地域、不分環境,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如果僅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練來練去、“一招鮮”上想來思去,必將難以適應未來戰爭全域作戰的需要。

使命如磐,戰鼓催徵。以中央軍委軍事訓練會議爲標誌,預示着全軍實戰化軍事訓練將進入新階段、躍上新徵程。謀劃新裝備新力量新領域軍事訓練,提高新裝備新力量新領域實戰化運用程度,需要我們轉變理念,既要看編制表上新裝備新力量的比例,更要看實際訓練中新裝備新力量動用的比重;既要把單裝、單兵練精,更要融入體系、把系統練強;既要大膽訓練,也要科學練兵,勇於在複雜的戰場環境、頻繁的戰鬥轉換中讓新裝備打頭陣、新力量唱主角,全面檢驗官兵的生理極限、裝備的性能極限、人與裝備結合的戰鬥力極限,真正讓新質戰鬥力資源動起來、活起來。

蘇聯軍事家格魯季寧說過:“軍官的理論和技術知識水平以及實際經驗的多少,歸根到底決定着軍隊訓練的質量及其戰鬥準備程度。”經驗表明,一名不熟悉新裝備、不善用新力量、不敢涉新領域的指揮員,其知識結構、科技素養必然存在某種缺陷和不足。各級指揮員必須認清使命與挑戰,自覺站在時代前沿、戰爭前沿、科技前沿,認真鑽研現代戰爭制勝理論。要撲下身子、站在排頭,在帶頭參訓中學習新科技、掌握新技能,通過提升駕馭新裝備新力量的能力,牢牢攥緊未來戰場一擊制勝的鐵拳

(作者單位:陸軍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