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全:“軟件定義汽車”的核心是數據

智能汽車的進步,並不是車本身進步了,而是軟件使硬件升級,通過數據讓汽車進化,老車型由於不斷地生產銷售,不斷地更新數據,不斷地再開發,最後也會開新花,這纔是‘軟件定義汽車’的概念。”國際汽車工程學會聯合會(FISITA)主席清華大學汽車產業技術戰略研究院(TASRI)院長趙福全教授說。

尋求智能安全解決方案是實現自動駕駛產業化的關鍵。爲此,FISITA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共同搭建了ISC(Intelligent Safety Conference),旨在爲中外專家、學者搭建一個以“智能安全”爲主題的高端國際交流平臺,共同推進全球智能網聯產業健康發展大會期間,《中國汽車報》記者針對FISITA ISC平臺的創立、軟件定義汽車的重要趨勢問題,對趙福全進行了專訪。

■FISITA ISC整合國際資源

趙福全介紹,無論從規模還是內容,中國汽車產業都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相關技術已經與國際前沿同步,但中國的科研創新還沒有和國際100%接軌。如何把中國汽車行業的相關技術創新介紹到國外,同時搭建一個平臺供國內外專家學者同臺碰撞?基於此,在擔任FISITA主席期間,趙福全第一次把FISITA ISC引入中國。ISC由FISITA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合辦,彙集了FISITA 37個SAE學會會員權威專家學者資源,既聚焦學術又聚焦產業,同時頗有技術深度,並將作爲一個長期品牌在中國做下去。

趙福全介紹,智能汽車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智能的車要像夥伴一樣瞭解人,但如果沒有安全保障,一切都無從談起。以前的汽車安全以機械安全爲主,但未來是軟件定義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時代,安全問題應該是最廣泛的、無處不在的,包括零部件的安全、整車的安全、系統的安全、硬件的安全、軟件的安全、數據的安全、通信的安全和網絡的安全。

FISITA ISC大會可以整合包括國內國際學術界產業界以及中外政府主管部門,甚至是跨汽車領域的諸多資源。這促進了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對於我國汽車行業乃至全球汽車產業,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軟件使汽車不斷進化

“軟件定義汽車”,近來已經成爲行業熱議焦點。趙福全認爲:“‘軟件定義汽車’不是說硬件不重要,原來的汽車更多強調的是功能性能,功能是由硬件來決定的,實際軟件也在發揮作用,但那不叫‘定義汽車’,叫‘控制汽車’,是嵌入式的。汽車從投產定格了,經過若干年的生命週期後,沒有進步,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對於未來汽車,簡單的功能和性能已經不能滿足時代需求,它需要提供服務,能滿足個性化的需求。實際上就是打破原來的侷限,通過對數據的採集、回收和處理對汽車產品進行優化,即所謂的人工智能。趙福全表示:“這些數據就來自於軟件。每個駕駛員的數據不同,優化的結果就不同,千人千面就變成了千車千面。”

所以“軟件定義汽車”的核心問題是數據,也是汽車能夠不斷進化的DNA。相對於硬件來說,軟件使車更具個性特徵;沒有硬件不行,但只有硬件不夠,需要軟件來昇華硬件,通過數據讓汽車進化。所以未來的智能汽車和傳統汽車最大的區別不在於車有多聰明,而在於車常用常新、越用越好,車能夠進步,能夠進化。

“換句話說,原來的汽車是越開越舊,駕駛員的特點和產業技術的進步都無法在老車型上體現出來。而未來的汽車如果有15年生命週期的硬件,在投產之後,每幾個月甚至每半年不斷地通過軟件進行優化,車就會越用越新,常用常新。”趙福全表示,在此情形下,使用者沒有必要頻繁更換車輛,因此未來汽車的生命週期和製造方法都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傳統車企不宜太冒進

傳統車企如何追趕汽車軟件層面飛速增長的趨勢?“實際上軟件定義汽車對於所有的車企都是新東西,基本是在同一起跑線,只是傳統車企基於現有產品,如果把軟件導入還需要一個革命性的改變,最難的在於繼承多少,又開拓多少。”趙福全認爲,新造車企業沒有繼承,可能在某種意義上一步到位,所以相對來說就容易一些。但總體而言,軟件定義汽車還尚無清晰的模式,仍需要大量的探索和積累,會是一個漫長過程,不存在傳統車企就比較落後的說法。

但無疑傳統車企要認識到,未來智能汽車是發展的大方向,其中數據是最核心的競爭力,而數據的來源是軟件,車企務必要加快形成“軟實力”。但不是所有車企都能一步到位,它是一個龐大的、複雜的、立體的、分層次的、多種能力集合體,企業要根據自己的能力找到切入點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最徹底”的企業,即看上去,從零開始的特斯拉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似乎實現了“一步到位”的軟件定義汽車,傳統車企如大衆豐田都在拼命追趕。但趙福全認爲:“包括特斯拉在內的車企其實也在探索,大方向清晰,剩下的就是戰術問題。比如特斯拉目前市場保有量較低,轉型容易;而傳統車企的數字化轉型,要面臨市場保有車輛、供應商經銷商等同步切換的問題,操作系統、控制邏輯等層面都要改變,‘大象轉身並不容易’。”

趙福全建議,軟件定義汽車時代,傳統車企轉型不宜太冒進,應該提高認識,明確打法,每個企業需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去定義。本報記者 郝文麗 《 中國汽車報 》(2020-11-09  0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