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將是汽車業 “兵家必爭之地”

小米造車的“衝擊波”中,易車和滴滴“造車”的消息也引起不小的震動。儘管易車造車證明是一個“愚人節的玩笑”,滴滴也“不予置評”,但兩家公司如若真的“官宣” 造車,必然將是強有力競爭對手。

當“軟件定義汽車”成爲新的行業共識,軟件能力就成爲衡量造車能力的首要指標。這也是衆多互聯網科技公司敢於入局造車的原因。小米、百度、滴滴、易車這些互聯網大廠”自不必說,就連恆大這樣熱衷於“買買買”的跨界玩家也宣佈聯合騰訊和百度打造了H-SMART OS系統,以顯示自己的軟件能力。

在軟件能力之上,可以基於智能物聯網搭建產品生態鏈,這正是小米、蘋果華爲等科技企業核心優勢。例如小米的ALoT平臺截至2020年年底已經連接了3.25億臺設備,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物聯網平臺,在全球科技企業中能搭建這種智能生態鏈的屈指可數。從需求端來看,由於習慣使然,加之數據跨平臺的遷移複雜以及新平臺的學習使用成本較高,更多消費者期望有一個“超級平臺”可以聯通所有智能設備。也就是說,一旦小米汽車和小米手機等生態鏈全面聯通,沉澱出的鐵桿用戶將大概率順暢地遷移到智能汽車。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軟件能力的追求,背後的驅動力是對於數據的爭奪。而這也是易車和滴滴的“可怕”之處。作爲汽車資訊行業頭部企業,易車建立的“全息動態用戶數據平臺”掌握着購車人羣的多維行爲數據,不僅包含用戶的基礎屬性物理屬性、興趣標籤、汽車偏好等,還包含用戶在線上看車、選車、買車時的動態行爲場景。而滴滴同樣掌握着用車需求以及場景的海量數據。基於如此巨大規模的汽車終端用戶數據和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對於造車而言將是其他硬件企業難以企及的優勢。

毋庸置疑,軟件和數據的競爭正在成爲汽車產業賽道。正如業界資深專家羅清啓所言,真正改變汽車產業航向的不是動力系統而是數據系統。作爲一個硬件裝置,汽車最重要的作用不是跑“路”而是跑“數據”。也就是說,汽車產業真正的革命是把輪子裝到數據上,汽車正成爲我們進入更大數據世界端口。目前,這個數據世界也正急遽變化,並將成爲真正形而上的汽車產業。汽車行業未來最大的收益將來自於圍繞數據服務的“後市場”。因此真正的汽車革命不應是“去部件化”的革命,而是直接“去汽車化”。

當前,“新四化”的洪流呼嘯而至,汽車工業正面臨百年一遇的大變革:新技術、新模式、新生產方式層出不窮,從製造模式到銷售模式都在一邊發展一邊改變,更多的行業和資源都被席捲其中。在這樣的大縱橫、大交流、大突破中,必然誕生下一個時代龍頭,也必將誕生代表一個國家硬核科技實力的科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