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也應責令特斯拉召回

最近,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方面和市場層面的消息特別多,產業熱度明顯升高。這表明高度自動駕駛技術越來越成熟,走到了產業化的臨界點,各方面的關注度和參與度隨之迅速趨高。

先說跨界融合,蘋果要和現代汽車合作製造智能電動汽車,百度攜手吉利入局造車。再說監管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要求車企OTA升級備案,《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規範(試行)》公開徵求意見。再看測評,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汽研”)表示要測評和發佈智能汽車指數,意欲接續“中保研碰撞測評(C-IASI)”的輝煌。不過,若論輿論熱度及其持續力,誰也比不過市面上的特斯拉。2021年第一天,特斯拉在華公佈了國產Model Y和改款國產Model 3的售價,其中國產特斯拉Model Y售價比進口版低15萬元左右,立即引爆輿論,震動了新能源汽車圈;與此同時,“特斯拉的利潤率高達30%,還有很大的降價空間”的觀點也不脛而走。目前,特斯拉的多數中國同行還在爲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盈利問題一籌莫展,聽聞此言,難免愈發後背發涼。

特斯拉這條“鮎魚”着實厲害!不過,這條“鮎魚”的另一面也十分生猛,傳達給人的感覺是無所畏懼、心無敬畏。有媒體稱,2020年,特斯拉失控事故有數十起之多。然而特斯拉的迴應卻出奇的一致:“未見異常”,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都怪車主操作不當。特斯拉的答語中似乎還隱藏着“你不要訛人、不要撒謊”的意味。在筆者的印象裡,自打特斯拉電動汽車問世以來,對待事故責任,特斯拉差不多一貫如此。

“我沒錯,都是你的錯。”把話說透了,說白了,特斯拉的態度就是如此冷酷和傲慢。這讓那些出了事、因崇拜而買車的特斯拉粉絲何以堪?在他們頂禮膜拜的高科技神物”面前,他們欲辯無力、欲辯無依,只能硬生生地吃了這個大虧,嚥下那口惡氣

顯然,對於智能汽車及其有關係統,非專業人士和非專業機構幾乎無從判斷故障因何而起,因爲這已經超出了絕大多數人所掌握的傳統汽車知識範疇和既有的用車修車經驗。即便是一些自詡很懂汽車的車迷,也未必能把傳統汽車上諸如ABS(防抱死系統)、TRC(牽引力控制系統)和ESP(車身電子穩定系統)等電子安全系統的運作機理一一說明白,更不要說更爲複雜的自動駕駛系統了。

個人無力辯責,監管機構也長期缺位,沒有施展應有的作爲。如果說標準法規由於主導技術晦暗不明難以及時周全確定,那麼,從使用層面及時劃出確保消費者安全和公衆安全的紅線並不是多麼艱難的事情,關鍵在於關注實際、關心公衆的程度有多高。政策和法規可以滯後,但也不能拖得過久。不然,有關機構難免落下“不作爲、慢作爲”的評價。

筆者以爲,特斯拉在中國的產銷量正在井噴,失控事故數量也隨着保有量劇增而井噴,這個醒目的現象不能置之不理。監管部門對於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監管不應該只侷限於要求OTA升級必須備案這一條上,而應該把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放在第一位,積極、勇敢、及時地使用“召回”這一武器,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督促車企謹慎行事,打消其搞技術“大躍進”、把老百姓當做“小白鼠”的僥倖觀念。

中外車企,一視同仁;對待特斯拉,尤應如此。長期以來,無論是在哪裡,特斯拉都像一個被慣壞的天才,驕縱任性,享受了太多的嬌寵和遷就,爲了讓它有所收斂,減少產品安全隱患,該是好好管教的時候了,也好給整個行業立個規矩。

適時適度地強化監管,與對待高科技和新生事物應有一定寬容度的態度並不矛盾。寬容和遷就不應該是無限期的,應該有時間、空間和力度的限制。不然,只會寵壞企業、滋生惰性,養成以我爲中心、漠視消費者,甚至是驕縱恣肆的壞秉性。與此同時,行業風氣會被“寵物型企業”帶壞,待到輿論鼎沸之時再行治理,不僅監管機構被動不堪,而且沉痾難起矯正的難度也大多了。

在特斯拉的母國,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就對特斯拉下手了。1月13日,NHTSA責令特斯拉召回15.8萬輛Model S和Model X汽車,原因是車輛媒體控制單元(MCU)出現故障,可能導致觸摸屏無法工作。衆所周知,特斯拉把很多儀表和按鈕都集中到了中控屏上,該屏不工作,車輛還有安全性可言嗎?這個時候,特斯拉在中國官網上的迴應還是那麼自我:“故障對加速、剎車或轉向等基本駕駛功能沒有影響,也沒有發現任何與此相關的人員受傷或碰撞事故。”據說,特斯拉的言辭補救措施並未獲得NHTSA的認可。NHTSA認爲,故障會影響後視攝像頭、轉彎信號燈、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等安全功能,且調查中發現故障率明顯高於同類案子。

美國的監管機構下手了,中國的呢?筆者相信,很多人心裡都會有這樣一問。據悉,特斯拉汽車產品的觸屏故障在中國也有出現,讓車主的行車安全受到威脅。必須承認,中國監管部門並非沒有作爲。去年10月23日,特斯拉宣佈在中國市場召回將近5萬輛懸架系統存在安全隱患的Model S、Model X汽車,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啓動缺陷調查息息相關。儘管如此,特斯拉仍將問題歸咎於中國司機,認爲懸架損壞並非質量問題,而是部分中國車主濫用造成,並表示受到了監管部門的壓力。如今,觸摸屏故障的潛在風險更大,中國也應責令特斯拉召回問題車輛。

1月13日,中國汽研發布了年度智能車型測評結果,榜單中不見特斯拉,筆者的感覺是既奇怪也不奇怪。特斯拉確實該在中國實施主動召回了,不要非等到破鼓萬人槌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