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已“成年” 踏入社會要過消費體驗關

標題新能源汽車已“成年” 踏入社會要過消費體驗

連續7年被提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找不到“新能源汽車”了,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前端的引導和扶持基本已達預定目標,新能源汽車發展將從“造車”的初級階段進入市場錘鍊的新層面

就像人成年後總要踏入社會,在不少於10年的政策扶持與呵護下,各路造車勢力將一輛輛一代代新車推向市場中國成爲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最高的國家,新能源汽車也已成年。

汽車行業時代前景愈發清晰,新能源汽車消費趨勢不可逆轉。如果說,我們用政策補貼出了一個消費者買得起的新能源汽車良好開局,讓消費者用得放心的問題還擺在那裡等待解決。

比如,好用且密集的充電樁。這個問題已經喋喋不休了很多年。

歐洲市場去年純電車銷量140萬,超過中國,其密集的充電樁功不可沒。

不可否認,除了政策的扶持,歐洲市場國土面積小,通行半徑短,充電樁部署難度低。同時,純電車的續航里程普遍不高,不像中國,車輛續航里程不夠500公里都不好意思拿出來見人。

不能否認,過去幾年我國在充電樁建設數量選址優化、充電功率有效提升等方面成效顯著,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新能源汽車行駛里程不足、充電難、充電慢等“卡脖子”問題。但是,充電樁使用程度低的問題到了引起重視的時候了。

舉個小例子,雖然衆多公司積極部署充電樁,但不僅繳費方式不同,使用方式也有差異,消費者如果看到一個充電樁就能充電,可能要下載十多個App。

因此,在繼續“加密”充電樁的同時,重建不重養護、服務差等現象更有待改善。

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就是配套設施不完善,充電樁不足首當其衝,雖然“換電模式”的推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消費者的里程焦慮,但標準統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高導致盈利困難等也是問題一堆。

當“造車”已不成問題,消費短板越發明顯,使用痛點不緩解,釋放消費潛力便無從談起。

“穩定增加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取消對二手車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短短一句話,指向了與新能源汽車發展息息相關的縱深結構,傳達出疏通汽車消費後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瓶頸,提升消費者選購新能源車信心的關鍵信息

新能源汽車私人購置比重上升,意味着消費者上場。優化使用環境考驗不比“造車”難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