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五代的點翠技藝:從“守正”到“創新”

新華社天津11月18日電 (新華社記者 周潤健)位於天津市和平區建安書院工作室,是李靖最喜歡待的一個地方,在這裡,他會放下生活中的各種瑣事,“偷得浮生半日閒”。李靖是白氏點翠修復與製作技藝的第五代傳承人,一位“90後”。

“看着手中的點翠殘件我會想它有怎樣的故事,有時還會發呆一會兒。我喜歡這種奇妙的感覺。”在工作室裡,他這樣對記者說。

“‘點’就是點點貼嵌,‘翠’就是翠鳥羽毛,點翠工藝是一項中國傳統金銀首飾製作工藝,美麗翠羽起着點綴美化金銀首飾的作用。明清兩朝的皇后鳳冠嬪妃頭飾,就採用翠鳥鳥羽作爲裝飾。”談及點翠工藝歷史,李靖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白氏點翠修復與製作技藝,是由白義臣於天津創始,傳承發展並自成一派。歷經五代傳承,至今已經走過了160餘年的歷史。白氏點翠修復與製作技藝非常複雜,分爲“制膠”“輯翠”“刮青”等多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極強的耐心和毅力

“我姥姥白克純是第三代傳承人,她把手藝傳給了我媽媽,我媽媽又傳給了我。”從小耳濡目染,李靖也順理成章地學起了這門手藝。

隨着全社會生態環保的日益重視,李靖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點”這一技藝上。“除了利用點翠殘件上的羽毛外,我開始大量使用其他一些替代性原材料,如鵝毛孔雀羽毛等,來製作點翠首飾,其中就包括爲一些傳統戲曲旦角演員製作‘點翠頭面’等。”李靖說。

“媽媽將‘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作爲案頭詩句時刻提醒自己要創新傳承,勤加鑽研認真學習。媽媽的這種態度也深深地影響了我。”李靖說。

有一次,李靖的媽媽修復一個銀鎏金髮簪,李靖覺得她修得太慢了。趁着一個午休,李靖悄悄地拿出工具,本想露一手,沒想到卻幹砸了。媽媽醒來後大發雷霆。“點翠,需要精湛的技術,一顆沉穩的心,你學了一點皮毛就如此浮躁,太令我失望了。”媽媽的話,讓李靖羞愧難當。“事後我才知道,同樣色調的鳥羽不好找,而媽媽好不容易找到並且精心剪裁,卻被我弄壞了。”李靖說,“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一輩子也不會忘。”

“我家裡收藏有百餘件點翠老物件,我正在對它們進行修復,將來我要辦一個展覽,把這些點翠藝術品展示給大家,讓更多的人瞭解點翠技藝。”李靖說。

在李靖看來,只有與現代生活緊密融合,才更有利於非遺傳承保護和發揚光大。爲此,他開始嘗試獨立或與他人合作製作一些有創意的文創產品,如點翠戒指手鐲化妝鏡等。

“作爲新時代的非遺傳承人,在‘守正’的基礎上,必須要‘創新’。”李靖堅定地說。

白氏點翠修復與製作技藝現在還是區級非遺項目,李靖正在準備申報市級非遺項目。

“近年來,全社會對非遺保護越來越重視,對我來說是趕上了一個好時代。我堅信,白氏點翠修復與製作技藝在我手中一定會再放光彩。”說這句話時,李靖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