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 益生菌行業迎來新風口

新華網北京8月25日電(胡可璐)近年來,益生菌的健康功能研究和認知不斷深入,益生菌消費潮涌,產業發展迎來窗口期。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益生菌產業連續3年增長率在20%以上,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預計2025年全球益生菌產業的產值將超過770億美元,中國市場佔比將超過25%。

8月19-21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南京農業大學承辦的第十五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在南京舉辦。來自全國的40餘家科研院所和以伊利集團爲代表專注益生菌研究與應用的50餘家企業齊聚一堂,共繪益生菌行業未來發展。

益生菌行業逆勢上漲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加速了消費者對免疫營養品的認知及重視,其中益生菌產品因其改善胃腸道、增強免疫力功效成爲了人們追求健康的“新寵”。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秘書長邵薇在會上介紹,今年1-5月,在全國41個分行業中,食品工業出現在營業收入實現增長的5個行業中。與民生保障和免疫力相關的行業增長強勁,其中就包括益生菌行業。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周光宏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全球益生菌補充劑行業規模達 61.0 億美元,中國益生菌補充劑行業規模達42.4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2020年一季度,我國益生菌產業銷售額增速達到20%以上,產業在特殊時期的“逆勢上漲”,顯示了它與健康相關聯的市場價值。

益生菌行業雖然發展迅猛,但問題也逐漸顯露。邵薇指出,“重基礎、輕應用”是當前益生菌行業發展的一大瓶頸。通過知網檢索“益生菌”,中文期刊有9541篇文獻,關於產業應用的文獻約6%, 超過90%的文獻是基於基礎理論研究的。調研顯示,益生菌生產技術研究方面菌株的穩定性爲益生菌生產技術領域關注的重點,其佔比爲72.54%。此外,益生菌與特殊人羣相關研究缺乏,檢測技術成爲亟需攻克的技術難題。

“做好應對後疫情時代各種變化的準備。”邵薇說,要在繼續夯實基礎研究的同時,加大應用技術的研究,加速產業化。此外,還要注重法規標準體系中的基礎問題建設

後疫情時代,中國食品工業在發展進程中的一個主線是健康。周光宏說,益生菌作爲健康的載體,在圍繞這一主線的發展過程中,任務會更重,挑戰會更多。他建議,一是要進一步夯實並加快益生菌在臨牀研究方面的工作;二是行業要理性面對發展機遇,形成以科技爲核心競爭力的良性生態環境。三是要重視益生菌領域青年人才的培養,讓益生菌科技與產業的發展“後繼有人”。

益生菌、腸道菌羣宿主健康的研究一直以來都是科技界研究的熱點。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預判,益生菌產業將朝着普及化、個性化、精準化的方向發展,但還需要做的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深入基礎研究,闡明功效機制;加強技術革新,降低生產成本;注重政策制定,完善市場管理;加大科普宣傳,提升消費者認知。

企業加碼入局

作爲增速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益生菌市場成爲我國營養食品和大健康產業的必爭之地。作爲益生菌最大應用載體的乳製品行業,同樣看好並加碼益生菌市場,添加益生菌的發酵乳和嬰幼兒配方奶粉創新活躍。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春喜認爲,牛奶和益生菌行業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危中有機。伊利一直思考怎麼樣去把益生菌和牛奶更好地結合。目前,伊利將暢輕酸奶、冰激凌、金領冠嬰幼兒配方奶品都與益生菌做融合,提升產品品質。後疫情時代,通過牛奶與益生菌的結合,保證營養攝入,保證美味口感,提高免疫力,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將是伊利未來發展的方向。

會議期間,伊利展示了乳雙歧桿菌BL-99促進消化與腸道健康的創新研究成果。據悉,乳雙歧桿菌BL-99爲伊利歷時8年自主研發的第一株專屬益生菌,源於中國健康嬰兒腸道。研究證明,乳雙歧桿菌BL-99可調節腸道菌羣、促進腸道中雙歧桿菌及乳酸菌增長的能力。目前,伊利旗下的酸奶品牌益消全面應用了這株專屬益生菌。

北京科拓恆通總裁劉曉軍表示,益生菌研究熱度大大揭示了益生菌作用於腸道的重要性,也助推了更多企業去關注、開發益生菌產品,提升了消費者對益生菌更多的認知。在後疫情時代,作爲益生菌相關企業要紮紮實實做好科學循證,把安全有效有用的益生菌輸入市場,輸送給消費者。

浙江工商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顧青說,在益生菌研究領域,一是要重視基礎研究,挖掘益生菌資源,二要重視功能研發。我國乳企與從事益生菌研究的科研院所、菌種生產企業合作密切,佈局並深耕益生菌的開發和相關研究,通過使用新菌種提升產品健康內涵,開發出的不同口味和細分人羣產品,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的健康需求,也爲益生菌產業快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產業建立“度量衡”

2020年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首次指出,“可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預防繼發細菌感染。”李蘭娟院士也提出微生態療法的重要性。

與健康屬性高度關聯,使得益生菌再次進入人們視線。但面對目前市場上琳琅滿目的沖劑、滴劑、膠囊、糖果餅乾、乳製品、嬰兒輔食等益生菌保健品、食品,消費者常常不知如何選擇。產業快速發展過程中,也存在益生菌概念使用不當、核心菌株模糊不清、功能性質難以科學界定等諸多問題。

對於益生菌的定義,200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專家委員會提出,益生菌是一類活的微生物,當攝入足夠數量時可對宿主發揮有益作用。

足夠數量、活菌狀態、有益健康功能是益生菌的核心特徵。我國已獲批的益生菌類保健食品功能主要集中在增強免疫力和調節腸道菌羣方面,此外益生菌類保健食品還有通便、對胃黏膜輔助保護功能、促進消化、對化學性肝損傷保護作用等功能。目前,我國要求益生菌類保健食品保質期內活菌數不少於106CFU/mL(g)。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此前發佈的《保健食品(益生菌及真菌類)科學認知》提到,消費者在購買益生菌類保健食品時,要注意查看產品是否標識明確的功能菌株;產品是否標識活菌數,並且活菌數至少達到106 CFU/mL(g);要查看產品適宜的貯存條件,對於需要在低溫環境下貯存的產品,應注意銷售環境的溫度,以保證益生菌的活性。

近年來,我國在益生菌保健食品法律法規建設方面日趨完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副司長樊紅平介紹,2017年市場監管總局委託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組織開展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申報與審評的研究工作,進一步明確了益生菌定義,擴大了益生菌的菌種使用範圍以及產品類型,並將益生菌安全性與功效性審評聚焦於菌株水平,使我國益生菌類保健食品逐漸與國際接軌。

2018年,國家衛健委正式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用菌種安全性評價程序》列入年度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以規範行業健康發展。2019年,《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申報與審評規定(徵求意見稿)》及與之配套的技術法規文件陸續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嗜酸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兩歧雙歧桿菌等9種益生菌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研究課題並全面展開相關工作,逐步推進益生菌類保健食品備案管理。一系列的標準法規的落地預示着益生菌行業在標準法規建設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業內專家認爲,“益生菌”一詞本身就帶有功能的含義,未來建立完善的益生菌功能評價指標和體系,以及“益生菌”一詞的使用規範將成爲下一步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也是平衡政府監管與產業發展需求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