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宇專欄-迎接後疫情時代的新機會

2020年全球經濟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主要經濟體如美國中國歐元區日本,年中均出現史上最大經濟衰退。中國第一季GDP年成長衰退6.8%,美國、歐元區、日本則是第二季分別衰退9.0%、14.9%、10.2%。全球股市自3月流動性危機浴火重生,在全球貨幣、財政政策火力全開下大幅反彈,標普自3月最低點至今反彈幅度達65%。

2020下半年各國經濟成長率雖相繼回升,然型態呈現「K型復甦」,主要因疫情產生的新工作與生活型態,如遠距工作與教學、數位娛樂平臺、以及線上消費取代實體零售的風潮,刺激電子產品需求驟升,全球主要科技業大廠及相關供應鏈業績獲得顯著成長。相比之下近距離接觸的服務業,如航空旅遊住宿餐飲遊樂園區等行業,以及衍生的紡織服飾、燃料等需求則復甦緩慢。

展望2021年,疫情仍是影響全球經濟最大變數之一。近期英國發現新冠病毒變種病毒株,媒體報導其傳播力較原病毒高出70%,推測是近期倫敦確診大幅上升原因之一。世衛組織表示,病毒突變屬正常現象,沒有發佈新警報的必要,但對疫苗效力跟研發,則稱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有重大影響。後續仍須留意病毒變化及疫苗效果。

另一變數是美國政策動向,2021年初拜登正式入主白宮預料美國從單邊主義回到多邊主義,有助於地緣政治趨穩。後續關注1月5日喬州參院2席議員補選,目前民調顯示此兩席共和黨取得機率偏高,亦即國會將維持兩黨共治局面。在此背景下,拜登增稅、監管主張受限,可望降低企業衝擊。但美中關係料難逆轉,後續美國對中國將轉向多邊談判、聯合盟國施壓,在關鍵領域將繼續對立。預期拜登政府將繼續推進供應鏈重組,包括投資4,000億美元採購美國貨品、3,000億美元作爲國內供應鏈研發投資。

產業焦點除了川普時期已開始着手的醫療物資、5G、人工智慧之外,對電動車、再生能源加強扶植將是拜登政府產業政策最主要的變化。無獨有偶,根據中國的《十四五規劃》,5G、電動車、新能源、綠色環保同樣是中國政府預計大力培育的產業,另外生技、新材料、精密機械、航空航太也被列入重點行業清單中,從兩大國政策動向可知,未來5G、電動車、新能源將是發展重點。

另一方面,起死回生的市場機會浮現。自2020年底疫苗利多消息釋出開始,資金已逐漸流入今年受疫情衝擊較大、漲幅落後的價值型市場,如能源、金融、航空、旅遊等。價值股表現已落後成長股多年,隨疫苗上市,增強市場對2021年疫情受控、景氣復甦期待,研判股市風格轉換、資金偏好價值型市場趨勢將能延續至2021年上半年。另可留意原物料行情。

2020年多國央行採行史無前例的寬鬆貨幣政策,其中,美國聯準會已率先採行「平均通膨目標」政策框架,放寬對景氣判斷標準,歐日央行亦可能跟進,研判即便2021年景氣回溫,央行寬鬆政策快速轉變機率仍低。在疫情未見結束前,各國財政政策收手機率偏低,預期大方向仍與央行合作,持續創造財政及貨幣政策寬鬆環境;相對低基期的實體資產,如黃金,空間仍可期。另在極端氣候影響、供需改善格局下,農產品、原物料趨勢亦偏上。臺股資金也預期流至低基期與具估值優勢的傳產類股。

2020年臺股扣除臺積電僅小漲3%,2021年隨着疫苗普及,不但進度落後的5G建設將加速,景氣循環相關的汽車、塑化、鋼鐵、水泥產業也將隨全球經濟脫離谷底,估計傳統產業2021年獲利將成長53%(2020年衰退36%),優於全體上市公司的17%和電子業的15%。預期2021年臺股將再創新高,漲勢結構則較平衡,資金、獲利和題材是推升股市的重要動能。預期臺灣2021年經濟成長率3.5%、企業獲利年增率17%,臺灣堅實的基本面將吸引外資認錯回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