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挖角"經:團隊價碼水漲船高 中小機構"一把梭”

(原標題:公募新“挖人經”調查:權益團隊價碼水漲船高 中小機構“一把梭”)

權益市場持續火爆,讓不少基金公司加入了競爭行列,甚至包括一些曾揚言專注發展“固收+”的機構。

“能否在火熱的市場中分一杯羹?”不少機構都在思考。

但對於權益投研能力較弱的中小基金公司來說,如何彎道超車,就成了問題的重點。

“一家小基金公司想在今年藉着市場多發展一下權益投資,從外部找了好多權益投研團隊想要‘挖角’,但是卻發現人力報價突然高了起來。”近日,滬上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事實上,這家小基金公司的處境其實並不是孤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隨着市場持續火熱,不少基金公司在挖人時都是挖一整個投研團隊,但是“挖角”的價格也越來越貴。

而從數據來看,今年亦有不少基金經理離職,有些基金經理離職後繼續在公募基金裡戰鬥,也有的轉向券商,還有的奔向私募等其他行業崗位

年內逾200基金經理離職

就在前不久,信達澳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元老”基金經理孔學峰,因個人原因於今年9月30日正式離任,且是該公司年內離職的第二位基金經理。

根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10月29日,141家基金公司中共有2316名基金經理,年內有216名基金經理離職,同時也有392名基金經理上崗

這個數據相比2019年全年231名公募基金經理的變動數僅相差15。

2019年基金經理離職數曾是近三年最高,2018年和2017年離職公募基金經理數分別爲190名和170名。

也就是說,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今年或將超過2019年基金經理崗位變動數量。

具體來說,有9家基金公司的年內離職基金經理數超過5名,包括東吳基金、中郵基金等公司。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髮現,業內明星基金經理林鵬周偉鋒於洋崔建波等大咖,均在今年離開了原就職的基金公司奔向了新崗位。亦有基金公司因爲內部股東更迭或其它治理問題導致基金經理離職。

在所有離職的權益基金經理中,“最大牌”的一位當屬林鵬。

其離職前任東方紅資管分管權益基金投資的總經理。彼時,他在管公規模超過280億元。今年5月,東證資管發佈公告稱,公司副總經理兼公募權益投資部總經理林鵬先生離職,並卸任多隻基金的基金經理。此消息一出一度讓衆多基民無所適從。

三個月後,有消息傳出,林鵬在離職後任上海和諧匯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總經理,正式進入私募業界

當然,林鵬並不是轉戰私募的孤例。

根據記者瞭解,同樣轉戰私募戰場的還有醫藥股方向的明星基金經理於洋。

於洋今年6月離開富國基金。9月1日,上海欽沐資產管理合夥企業登記。信息顯示,於洋認繳比例佔39%。公司執行事務合夥人委派代表)是此前曾任職過百億私募研究總監柳士威

國泰基金的周偉鋒也於8月離開了待了十餘年的國泰基金,離任前,他的管理規模也已經超過了110億元。如今周偉鋒的下一站還沒有公開消息,但是業內有消息稱,他很有可能加盟某知名PE機構。

此外也有基金經理轉戰券商行業,分別進入中銀證券、廣發資管任職。

基金公司的“挖角”經

在今年以來截至10月29日的同一時期內,141家基金公司中,還有392名基金經理爲基金公司新聘人員。

其中,廣發基金居新聘基金經理數榜首,年內新聘基金經理14人,華夏基金次之。

“我們公司總經理親自去‘挖角’業內某知名權益基金經理,可以說是‘三顧茅廬’,最終終於得以成功。”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今年行情來了,其實大家都在挖人,付出的成本也是很高的,但必須‘梭哈’。”前述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事實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部分基金公司在挖人之後立即着手準備公司投研體系的重建,希望新團隊能帶動公司權益基金實現大發展。

與往年明星基金經理偏好“公奔私”不同的是,今年不少基金經理仍留在公募行業。

譬如中銀基金的副總經理,投資核心陳軍於2月離任,現已加盟東吳基金,任常務副總裁

此外,原新華基金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崔建波早前也離開了經營了十餘年的新華基金。

今年6月,崔建波加盟方正富邦基金,擔任首席投資官。

早前在5月23日,崔建波在新華基金管理的7只基金同時發佈解聘基金經理公告。基金經理離任原因一欄顯示爲“個人原因”,且崔建波並未轉任新華基金其他崗位。

崔建波自2010年3月起擔任新華泛資源優勢混合基金的基金經理,至其從新華基金離職,崔建波已有超過10年的公募投資經驗。在新華基金期間,崔建波管理過的基金共有17只,其中有新華優選消費混合、新華趨勢領航混合、新華鑫益靈活配置混合3只基金,在其任職期間回報均超過200%。

整體來說,今年離職的216名基金經理中,亦有不少基金經理仍舊在公募行業任職。

譬如有13名基金經理轉向國泰基金、富國基金等公司,依舊在公募基金行業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