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衛士益生菌,其實不是“萬靈藥”
視覺中國
飲料、奶製品、保健品……一位超市員工告訴記者,凡是包裝上有“益生菌”元素的產品大多很暢銷。近年來,隨着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大量的益生菌產品充斥在線上、線下的各種銷售渠道,令人眼花繚亂。
近日,有媒體發佈文章稱,益生菌產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益生菌市場仍存在虛假宣傳等亂象,急需相關部門進行監管。益生菌究竟如何發揮功效?市場上的各種益生菌產品真的像宣傳語那樣神乎其神嗎?濫用益生菌會不會對人體有危害?
人體的大腸、小腸、胃等器官中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菌羣,包括細菌、真菌甚至病毒。其數量之多,可能超乎我們的想象。據報道,人體微生物的數量大約是人體細胞數量的10倍。人體內大約有2萬個人類基因,但攜帶的微生物基因大約有200萬到2000萬,占人體基因的99%。
可別戴着有色眼鏡去看這些微生物,它們也有好壞之分。正常情況下它們會相安無事,使這些器官的微生態保持穩定,但如果這種相互平衡、相互制約的穩態被打破,身體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如腸胃不適甚至引發疾病。
早在公元前76年,古羅馬的一位歷史學家就發現發酵的奶製品可以治療胃腸炎。近代以來,隨着微生物學的發展,不斷有學者提出乳酸桿菌與雙歧桿菌等益生菌可通過抑制有害菌生長,調節腸道微生物平衡發揮治療作用。
隨之,益生菌的概念被提出,早期的含義爲“for life”,後來,隨着人們對益生菌的瞭解和研究越來越深刻、廣泛,其定義也幾經演變。目前多數研究者認爲,益生菌應是“活的微生物”“能改變宿主的微生態環境”“增進宿主的健康”。
“益生菌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人體中原本就存在的菌種,如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另一類是人體中不存在,但後續研究表明補充有益健康的特定菌種,如地衣芽孢桿菌、枯草桿菌等。市售的益生菌劑、粉等產品大多數是以上述菌種爲主的產品,它們能通過外源性補充改變宿主腸胃的微環境,從而發揮有益健康的作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劉揆亮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調節穩態,這些益生菌本身也能夠抑制某些有害菌的繁殖和生長,並分泌一些物質,起到緻密腸胃黏膜等作用,爲身體築起一道免疫屏障。
除胃腸道外,益生菌尚可在口腔、皮膚、陰道等部位發揮作用,但仍以胃腸道中的應用最爲多見。
目前市場上打着益生菌“名號”的食品、保健品層出不窮。廠家在宣傳時也重點推銷益生菌產品的多種功能,大有“包治百病”的意思。那麼,益生菌產品真的像被宣傳的那樣,可以治療消化道疾病、提升新生兒免疫力、促進女性健康等,甚至對治療腫瘤也有幫助嗎?
“首先明確,一些益生菌確有改善消化道功能、提升新生兒免疫力的作用。近年來,研究人員還發現,益生菌能對心血管疾病、肥胖、結直腸癌、兒童發育等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基本上還停留在基礎研究階段,能夠臨牀應用的藥品極少。”劉揆亮強調,如果產品着重宣傳促進女性健康,則需要格外注意。因爲一般認爲男性和女性的腸胃部菌羣差異性不大,只有生殖道有所差異,然而口服的益生菌最終只能到達腸道,不會進入生殖道。
更重要的是,益生菌能治病,益生菌產品卻不一定能達到期望的效果。
嚴格來講,只有對於產品進行科學的檢測、動物實驗、人體臨牀試驗後,才能證實該產品究竟能否起到其說明書或宣傳中提及的效果,但是目前只有藥品纔會如此,保健品、食品通常不會如此“大費周折”。
“外源性補充益生菌,是爲了讓腸胃或其他部位的微生物更豐富,故往往需要補充足夠的劑量。然而,即便是在我國上市的專門補充益生菌的藥劑,其劑量較一些發達國家的同類藥品尚有一定差距,更不用說市面上售賣的其他益生菌產品了。”劉揆亮說。
劉揆亮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國內藥品益生菌含量大約爲每毫升108—109菌落形成單位,而國際上同類品種的藥物最高可達每毫升1012菌落形成單位。對於保健品、食品而言,劑量往往更低,保健尚可,一般不會起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即便劑量足夠,也要考慮這些益生菌能否“安全”地到達靶向器官。腸道的益生菌藥品往往以膠囊作爲外包裝,目的就是保護益生菌途經胃部時不會被胃液消滅,避免“出師未捷身先死”。同理,以改善腸道爲目的的飲料、保健品等,如無保護措施,那麼最終能夠“過五關斬六將”達到腸部的益生菌將會微乎其微。
此外,益生菌活菌的效果更佳。例如,酸奶一般爲冷藏保存,目的就是爲了讓其中的乳酸菌“好好活着”,如果常溫和冷凍保存,乳酸菌的含量也會大打折扣。
當我們越來越重視抗生素濫用所帶來的危害時,類似的疑問同樣也擺在我們面前——益生菌濫用是否有危害?
“以現有的研究數據來看,如果補充益生菌的方式和種類不對或劑量不足,很可能起不到預期的保健、治療效果,對於健康人而言,一般不會存在嚴重的致病風險。但是,危重的病人補充益生菌,可能會存在較高風險。”劉揆亮坦言。
如果人體本身的免疫屏障很弱或處於崩潰的邊緣,如ICU的重症病人、免疫功能嚴重缺失的病人等,益生菌就很可能成爲“催命符”。過度補充益生菌可能出現未知的嚴重後果,如一些菌種突破病人的免疫屏障,進入到血液中,引發敗血症等。
記者還了解到,益生菌對於單獨個體的特異性較強。也就是說,張三補充了一種菌劑,起到了改善腸道的效果,但李四以同樣的方式和頻率補充,則可能毫無用處。
據相關報道,2019年1月,英國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認爲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腸道微生物組,不同細菌對不同人羣的影響是可變的,患者可能需要針對自身差異來服用益生菌才能獲得最佳效果。大多數益生菌補充劑僅包含單一或幾種菌株,過分簡化了微生物羣的複雜性。
“不要過分期待益生菌保健品、食品在治療疾病中所能發揮出的作用,如身體出現了一些問題,應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如需補充益生菌,也要遵醫囑、有針對性地攝入。”劉揆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