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部長想訪問中國修復關係 被嘲:現在連電話都通不上

(原標題:“如果有需要,我將成爲第一個坐上飛機訪問中國部長”)

澳大利亞農業部長利特爾普勞德9日對澳媒7News表示,上週末在媒體中盛傳的中國“貿易禁令”沒有如期到來,讓他鬆了一口氣。多家西方媒體上週報道稱,中國將從11月6日起禁止7大類澳產品的進口,包括海鮮紅酒、銅礦等,讓澳各界大爲緊張。針對澳中貿易緊張問題,澳總理莫里森9日稱,聯邦政府正在與中國政府和工業界“共同努力”,以解決“技術問題”,但他同時強調,“任何時候,我們都將爲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而努力,我們將按照我們的價值觀行事”。《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稱,澳總理的這一表態不會讓損失日益增加的澳出口商有絲毫放心,澳對華出口形勢可能繼續惡化。

莫里森(資料圖)

澳大利亞新聞網9日稱,中國對澳大利亞產品的一攬子禁令“沒有成爲現實”。澳貿易部長伯明翰當天表示,儘管有“貿易禁令”傳言的威脅,但目前該國出口商還在繼續向中國出口,“一定數量的澳大利亞貨物正成功通過中國海關”。他稱,澳政府將繼續與北京方面溝通,解決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龍蝦時遇到的問題。

澳農業部長利特爾普勞德9日還稱,“如果有需要,我將成爲第一個坐上飛機訪問中國的部長”,以展示修復兩國關係的良好意願。《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稱,他的這一表態遭到工黨議員的嘲笑,因爲現任部長們連和中國同行通電話都不能做到,更別說訪問了。

澳農業部長利特爾普勞德(資料圖)

“澳中關係已經支離破碎。”澳反對黨工黨後座議員喬希·伯恩斯9日批評澳政府在兩國貿易關係緊張的情況下,對中國表現得過於強勢。他說,澳政府確實應該從自身的利益出發,但要注意現在的澳中關係不適合澳大利亞人、不適合澳企業,更不適合澳農業。如果澳政府認爲失去中國這個重要出口市場也無關緊要,那就請繼續現在的那套說辭。伯恩斯稱,他建議澳政府拿出一套具體可行的方案,切實改善兩國關係。

《悉尼先驅晨報》9日報道稱,一艘運載澳大利亞煤炭印度商船自6月以來一直被困在中國港口,船上有23名印度船員。報道將此原因歸咎於“中澳貿易緊張”和“中國減少澳煤炭進口配額”,涉事印度商船所屬公司稱,因疫情原因無法救援這些船員。

觀點:

哪個國家是中國最需要殺雞儆猴的?佔豪:澳大利亞

現階段,對中國來說的確是重大考驗,因爲美國越來越敵視中國,對中國施加的壓力越來越大。不僅如此,美國還在想盡一切辦法拉攏盟友圍堵打壓中國,並且的確有幾個國家附和美國,這其中就包括澳大利亞。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澳大利亞非常敵視中國,處處扮演美國打壓中國的馬前卒,在很多事情上都做得莫名其妙。一方面是澳大利亞幾乎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敵視中國,另一方面是澳大利亞本身對中國的經濟需要。

澳大利亞對華出口,佔澳大利亞出口份額的三分之一,中國是澳大利亞的最大貿易伙伴。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金主,澳大利亞這個國家過去些年之所以日子過得美滋滋,完全是得益於中國經濟的成長。2008年金融危機後,澳大利亞貨幣曾經暴跌一半,但在中國經濟增長的刺激下,澳大利亞很快走出陰霾,重回經濟穩定增長。

然而,令人感到憤怒的是,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金主的情況下,該國政府卻無比仇視中國,把中國視作敵人,幫助美國打壓中國,扮演美國遏制中國、打壓中國的馬前卒角色。

在過去幾年時間裡,中國一直比較隱忍,但澳大利亞不知進退,不知好歹,反而越來越仇視中國,甚至想忽悠中國一邊接受澳大利亞的攻擊,一邊積極與澳大利亞展開經濟合作。真實豈有此理!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最近幾個月對澳大利亞開始頻頻出手,採取反制措施

中國出手有沒有效果?答案是肯定的喲!

據《澳大利亞人報》網站9月7日的報道稱,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澳大利亞對中國商品出口下降超過26%,使得今年以來,澳洲對華出口總值同比下降7.5%,至757億美元。中國對澳大利亞進口當月下降26%,但當月中國進口總額卻只下降0.5%。而在前一個的7月份,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的數據,澳對華出口同比下降16%,包括鐵礦石和煤炭出口都有下降。

中國對澳大利亞出手見效了,經濟上對華出口暴跌。

中國爲什麼最近對澳大利亞出這樣的重手?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中美激烈博弈之時,澳大利亞比美國跳得還歡,這讓中國忍無可忍。澳大利亞這種對中國咄咄逼人的態度不加以制止,讓其付出代價,那麼就會有美國更多盟友加入到反華活動中。

而且,當全球貿易都萎縮的時候,全球的商品供應是過剩的,中國又是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全球第一大潛力增長市場,中國有足夠的空間在經濟上或其他手段上反制相關國家。

澳大利亞政府幫助美國打壓中國爲例,中國通過反制就能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美國和中國打了兩年多貿易戰,最後中美談的結果之一是,中國增加對美的進口,美國未來取消所加關稅。那麼正好,如果美國和澳大利亞出口同樣的商品,中國可以減少從澳大利亞的進口,增加從美國的進口,讓澳大利亞在給美國當打手的過程中,好好品味一下大哥搶自己生意造成損失的痛苦,這就是我們應該做的。還有,澳大利亞和其他友好國家的同類產品,我們應該增加友好國家的進口而減少對澳大利亞的進口。

如此假以時日,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自然就會出現大幅下跌,尤其是在當今全球貿易大幅萎縮的情況下,對澳大利亞的殺傷力會更大。隨着澳大利亞國內經濟壓力不斷增大,他們內部的政治力量自然會對其跑歪的政府態度、政客們的立場進行修正。如果不修正呢?那就承擔相應的後果!

挑釁中國有沒有一些利益?當然有,因爲美國是全球霸權國家,挑釁中國就能博得美國的好感,政治上對政客來說就能獲利,因爲西方很多國家骨子裡是親美反華的。在這種背景下,纔出現了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少數國家對中國的敵視。

最初,之所以效仿者並不多,是因爲更多國家擔心中國的反制,然而如果中國長期不採取反制措施,就可能引發一些國家的政客效仿。譬如,像最近的捷克議長,竟敢帶團訪問臺灣支持“臺獨”,這個越線行爲就太過分了。因此,從避免更多國家效仿的角度,我們也需要對挑釁中國的國家採取懲罰措施。

那麼,哪個國家是我們最需要殺雞儆猴的?毫無疑問,最早跳出來幫助美國反華,這幾年對中國幹了最多壞事的澳大利亞就是那隻“雞”!我們只有讓澳大利亞承受長期的痛苦,並且讓這種痛苦持續很多年,讓全世界都看到,才能真正起到相應的作用。

那麼,像捷克議長的行爲我們又該如何處置?

對於捷克,我們需要搞清楚,這個國家有很多政黨,其總統、總理、議長都來自不同的政黨,這次議長爲什麼不顧總統、總理的強烈反對帶團訪問臺灣支持“臺獨”,原因就在於他看到了美國打壓中國的“機會”,他認爲站在美國一邊可以獲得美國的支持,這樣他在捷克國內就能獲得更多政治利益。正是在這樣的邏輯下,他纔敢如此挑釁中國,他認爲挑釁中國沒有成本或代價很低,但未來的獲利預期很高。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其付出代價。

然而,現實情況是,捷克的總統是與中國很友好的,但由於捷克的政治體制決定,他並沒有能力約束議長訪問臺灣。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辦?中國必須施壓,必須讓捷克議長付出代價。那麼,這個最直接的代價,就是施壓捷克政府對捷克議長採取措施,同時針對捷克的企業,尤其是捷克議長背後的企業,與捷克議長關聯性強的企業採取措施。再有就是對與捷克議長相關的利益相關者進行交涉並採取措施。

挑釁中國,必然付出代價,只有讓這個意識深深地植入到全球各國政客的意識裡,他們纔不會再挑釁中國。讓那些挑釁中國的國家、政客付出代價,是我們應該去認真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