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官員:中方“毀滅性打擊”

中國商務部今天“出手”,調查機關初步認定,原產於澳大利亞進口葡萄酒存在傾銷,決定從明天起採用“保證金形式對上述產品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其比率將在107.1%至212.1%之間浮動。

外媒報道,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翰迴應稱,這一關稅澳洲葡萄酒行業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他說,“今年以來,中國對澳大利亞一些行業的貿易制裁所產生的累積影響,確實讓人覺得這些行動是由於或應對一些其他因素而採取的。”

此外,澳洲農業部長李特普魯德(David Littleproud)週五表態稱,澳大利亞不會因爲貿易威脅而對其政策立場進行妥協。

他說,“這是任何政治派別選出的澳大利亞政府要做的事情。我們永遠、永遠不會妥協任何這些價值觀和原則。我們是一個主權國家,我們希望得到一個主權國家的尊重。”他引用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的名言稱,“我們不會轉彎。”

法國媒體報道稱,北京出手打擊澳洲葡萄酒的消息被證實後,澳大利亞最大葡萄酒出口商之一,富邑葡萄酒集團(TWE)的股價暴跌逾11%。該公司最初暫停了交易,然後確認將暫停交易直至下週二。

澳大利亞葡萄和葡萄酒協會的CEO巴蒂格林說,中國加徵的這一關稅將使澳大利亞葡萄酒出口商處境艱難。他表示,“中國市場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大市場,但我們的一些主要競爭對手,尤其是來自歐洲的競爭對手,(現在)獲得了100%至200%的關稅優勢,這將使競爭變得非常困難……這不會是好事。”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網站注意到,中國於今年8月18日宣佈對澳大利亞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原定調查要進行一年纔有結果。

澳大利亞每年向中國出口價值10億澳元的葡萄酒。《悉尼先驅晨報》指出,澳大利亞佔據中國最大的進口葡萄酒市場份額,有許多生產商的生意,是專門出口葡萄酒到中國。

法新社記者在今天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提問:“關於中方針對澳大利亞進口葡萄酒實施的反傾銷措施,這一決定完全是出於貿易方面的考慮嗎?還是與中澳雙邊關係趨於緊張有關?”

“我和我的同事已經多次回答了關於中澳兩國間貿易的問題。”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答,“中方主管部門依法依規對外國輸華產品採取相關措施,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也是對中國國內產業消費者負責任的行爲。同時,相互尊重是各國間開展務實合作的基礎和前提。澳方應切實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則處理兩國關係,多做有利於增進中澳互信、符合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精神的事,爲兩國務實合作創造良好條件。”

新加坡《聯合早報》指出,中國已先後對澳洲牛肉、葡萄酒和大麥等商品施加進口限制。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近日對華釋放善意,但中國輿論並不買賬,認爲堪培拉只是迫於近期國際政局變化和經濟壓力,纔在對華言論中“畫風突變”。中澳關係繼續僵持,北京也未放寬對澳經濟制裁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朱鋒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比起改善中澳關係,澳總理莫里森的發言更側重於迴應澳洲國內輿論的批評聲浪,還沒有證據表明澳洲政府對華態度發生轉變,因此中國方面“不必太當真”。

相關推薦

暫停往中國發貨,澳大利亞葡萄酒商:像在棺材上釘釘子

【文/觀察者網 齊倩】“對每個人來說,今年都是艱難的一年,這真的有點像在棺材上釘釘子。”

達米恩·懷特(Damien White)是澳大利亞萊肯菲爾德的一名葡萄酒經銷商。在談到自家葡萄酒生意時,他難掩擔憂之情,因爲眼下中澳關係讓他看不到發展方向

在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25日報道中,懷特坦承,出於對貨物“可能無法通關”的擔憂,他已決定推遲一筆運往中國的價值13萬澳元的葡萄酒訂單,沒多久後又有另一筆訂單被客戶取消。

近期,澳大利亞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問題上屢屢挑釁,導致中澳關係緊張。這也使得以懷特爲代表的澳大利亞商界陷入困境。懷特告訴記者,圍繞中澳關係的話題需要一些緊迫性,“我們需要一些答案,需要政府的官方迴應。這樣我們才能搞清楚方向。”

達米恩·懷特,ABC報道截圖

叫苦的,不僅是澳大利亞葡萄酒行業

近期,ABC等澳媒頻繁炒作中國“打擊”澳大利亞進口產品,大麥、原木、龍蝦、葡萄酒等都包括在內。此前多家澳媒曾聲稱,11月6日後,包括葡萄酒在內的多項產品將不能通過中國海關檢查。

與此同時,澳媒還炒作所謂“禁止進口清單”,導致該國一些出口商開始害怕他們的產品被中國海關拒收,因此紛紛決定停止向中國發貨。中國是澳大利亞衆多產品的重要市場。

上文提到的葡萄酒經銷商達米恩·懷特只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據ABC 25日報道,澳葡萄酒、糖、羊毛、銅、龍蝦和煤炭供應商都在“叫苦連天”。

澳大利亞葡萄酒管理局數據:截至今年9月的12月中,澳葡萄酒對華出口總值爲12.6億澳元,中國是其全球最大市場

出口商安德魯·弗格森(Andrew Ferguson)告訴ABC,他最近有三批活龍蝦在等待通關時死亡,因爲海關檢測時間過長。他將自己描述爲中澳緊張關係的“受害者”,並稱現在向中國發貨的風險太大了。

關於“龍蝦通關延遲問題”,我國外交部早於11月2日便作出澄清。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指出,中國海關依法對進口海產品在進口口岸實施檢驗檢疫,合格後放行。這既是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也是保障中國進口消費者食用安全的需要。

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芮捷銳(Geoff Raby)現在在北京經營一家商業諮詢公司,並擔任一家煤炭出口公司的董事。芮捷銳也表示,他的煤炭公司在中國的業務“出現了中斷”。

對於目前中澳關係對澳大利亞經濟的傷害,芮捷銳深有體會。他認爲,澳大利亞需要決定,是把中國視爲戰略對手,還是一個需要合作的國家?“兩國關係從未像今天這樣糟糕。”

“莫里森需要爲受損的出口商負責”

在中澳持續已久的緊張關係中,澳媒注意到了日前中方對澳總理莫里森言論的迴應,包括ABC以及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均對此做了特別報道

11月23日,莫里森在一次演講中對中國經濟發展和脫貧事業作出了積極評價,誇讚“論脫貧,沒國家比得上中國”。對此,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4日迴應稱,中方注意到莫里森總理對於中國經濟發展全球影響和中國脫貧事業的積極評價。我們希望澳方對華關係問題上獨立做出客觀理性、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

儘管有媒體認爲這對中澳關係來說是一個“積極信號”,但一些澳大利亞官員和學者有着更爲清醒的認識,即莫里森政府需爲此負責並做出改變。

莫里森23日向英國智庫發表講話,圖自澳

澳參議院工黨領袖兼反對黨領袖、影子內閣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華裔澳大利亞人)說,總理莫里森需要爲持續虧損的出口商解決問題。“我們看到了前總理約翰·霍華德最近給莫里森一些公共建議——中澳關係是你負責的領域,那你要坐下來與中方領導人處理這些問題。”

西澳大學智庫“珀斯美國亞洲研究中心”主管傑弗裡·威爾遜(Jeffrey Wilson)表示,鑑於中澳關係得不到改善,澳大利亞受到的經濟影響正在加劇。

“總體而言,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澳對華)每年出口額達到約1500億澳元。”他說。

威爾遜還稱,“儘管中澳關係以往也不是一帆風順,但這次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澳大利亞所謂的‘新冠起源調查’。”

此外,ABC援引官方貿易數據顯示,澳大利亞94%的木材和龍蝦、76%的羊毛和71%的棉花都出口到中國。英國《衛報》曾給澳大利亞算了一筆賬:受中澳關係影響的5大產業,每年對中國出口的總價值高達上千億元人民幣。

23日,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就中澳關係再次表態稱,澳方屢屢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採取錯誤言行,主動挑起挑釁性、對抗性行動,是造成當前中澳關係困難局面的根本原因。

“解鈴還須繫鈴人”,澳方應該採取實際行動改正錯誤,多做有利於中澳互信與合作、符合中澳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的事,切實爲兩國各領域合作創造良好的氛圍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