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強烈譴責美方對華新制裁,美媒稱拜登會“選擇性地”挑戰中國

(原標題:中方強烈譴責美方對華制裁,美媒稱拜登會“選擇性地”挑戰中國

環球時報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蕭達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陳欣 柳玉鵬】“特朗普政府好像要將抽屜裡所有制裁中國的手段都使出來。”香港星島日報》22日這樣形容其打壓中國的最後瘋狂。當天,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以所謂“侵犯人權”爲藉口,宣佈對中方相關官員實施進一步簽證制裁。他領導下的國務院,將一國嚴肅的簽證政策變爲政治武器。而蓬佩奧本人,則被越來越多美國人認定爲“史上最差國務卿”。同一天,美國商務部在“貿易黑名單”之外建立一個新程序,將58家中國實體列入首份“軍事最終用戶清單”,再次讓世界看到美國動用國家力量,打壓他國企業的拙劣行徑。2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對美方所謂簽證制裁堅決反對,予以強烈譴責,敦促美方糾正錯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也敦促美方停止單邊主義霸凌主義的做法,給予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公平待遇。在白宮一些官員忙着準備簡歷尋找新工作時,有的人卻執迷於反華表演的最後機會。被認爲靠附和特朗普步步高昇的美國國土安全部代理部長沃爾夫21日說,他的部門很快將發佈“對抗中國的戰略行動計劃”。22日,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發言人都告誡美方,中方將視美方舉措繼續採取正當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正當利益

已將簽證政策“武器化”

蓬佩奧週一在宣佈對中國官員的新簽證制裁時,聲稱“美國將和許多因和平努力行使權利而遭迫害的人站在一起”。被他點名提到的包括伊力哈木·土赫提黎智英。前者利用大學教師身份,傳播民族分裂思想,煽動暴恐行徑,被我國司法機關依法以分裂國家罪判處無期徒刑。後者勾結境外勢力禍亂香港,向外國勢力乞求對華制裁,是臭名昭著的“亂港四人幫”之一。在蓬佩奧口中,他們卻成了所謂“學者”和“民主倡導者”,美國的人權標準可見一斑。

與之前美國以涉疆涉港、涉藏問題爲由對中國官員實施簽證限制不同,這一次,蓬佩奧沒有列出具體名單。按照他的說法,凡是美方認爲“在壓制宗教和信仰者、少數民族成員、持不同政見者、人權捍衛者、記者、勞工組織者、民間社會組織者及和平示威者的政策或行動方面被認爲負有責任或參與共謀”的中方官員,都在被限制之列。同時,他們的家庭成員也可能受到這些額外限制的影響。

“過去4年來,在蓬佩奧領導下,美方已將簽證政策武器化,”汪文斌22日說,針對美方錯誤做法,中方已對近期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方利益、破壞中美關係負有主要責任的美方人員及家屬實施對等反制。德國新聞電視臺披露美方的算盤說,相比其他“罪名”,人權指控更容易獲得西方盟友支持。

“蓬佩奧是美國曆史上最差的國務卿嗎?”卡託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道格·班多近日撰文說,以蓬佩奧可笑的外交嘗試和鷹派作風,他肯定是這一“榮譽”的角逐者。他把人權當作政治武器,犧牲了美國在這個問題上的可信度。在一系列愚蠢操作的最後,他試圖發動一場由美國領導的針對中國的戰爭,那是他魯莽、笨拙、富有攻擊性的體現。這名國務卿顯然忘了,他的工作不是推動個人意識形態路線。

21日,沃爾夫成爲蓬佩奧賣力的附和者。他在美國傳統基金會演講時說,國土安全部正和國務院合作,考慮進一步限制中共黨員的簽證有效期。本月初,美國國務院宣佈將中共黨員及其親屬赴美簽證的有效期由10年減至1個月。沃爾夫聲稱要“運用一切可能的工具,防止中國公民隱瞞黨員身份,或逃避相關披露要求”。他炫耀此前的一項政策已使數以萬計中國學生離開美國,並稱2021財年將特別歡迎香港人申請難民,還會與臺灣溝通預先通關計劃協議。

沃爾夫被美國《紀事》網絡雜誌稱作“特朗普政府最危險類型之一的官員”:一個底層官員,通過附和特朗普的言論以及對他言聽計從而步步高昇。《環球時報》記者22日看到,沃爾夫以“國土安全和中國挑戰”爲題的演講全文,充斥對“中國威脅”的不實和誇張描述,甚至聲稱“中國威脅每個美國人的生計、繁榮和福祉”,令他們的家庭、學校、工作、退休賬戶和健康“都處於危險中”。

沃爾夫稱他“很高興地預告”,國土安全部很快將發佈“對抗中國的戰略行動計劃”。路透社報道說,按照沃爾夫的說法,這是基於特朗普政府“2017年國家安全戰略”和“2020年美國對華戰略方針”的“創新性文件”,但他沒有提供更多詳情。德意志廣播電臺評論說,簽證限制不會是特朗普政府打壓中國的最後一次行動,不過他在白宮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國家安全”一再被濫用

在美國濫用簽證政策打壓中國的同一天,美國商務部宣佈,該部工業和安全局將修訂《出口管理條例》,增加一項新的“軍事最終用戶清單”。第一批實體清單中包括58家中國實體和41家俄羅斯實體。名單將於當地時間22日在《聯邦公報》上公佈。

《環球時報》記者在美國商務部的新聞稿中看到,中國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下屬的7家實體、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下屬的8家實體等被列入其中。《南華早報》報道說,雖然大部分被列入清單的實體都是航空航天企業,但也有包括中國自然資源部下屬的第二海洋研究所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等機構。

美商務部稱,美國政府“確定”上述公司是“軍事最終用戶”。這份名單明確告知相關出口商、再出口商和轉讓商,向名單中的實體出口、再出口或轉讓指定物品時將需要許可證,以限制特定物品被出口或轉讓至中國。美商務部同時強調,這是一份非全面清單,並不意味着未包括在名單上的其他方就可以免受監管禁令的約束。

“德國之聲”注意到,美國商務部公佈的名單與此前的草擬名單存在些微差異,中國企業的數量減少了31家,比如中國商飛,俄羅斯企業的數量則增加了17家。不過該報道說,美方的這一舉動料將激怒北京。

俄新社22日援引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的話說,從本質上講,這些沒有根據的限制是美國對“國家安全”概念的濫用,試圖誇大對俄中的恐懼和仇視心理。軍事專家宋忠平2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認爲通過制裁能夠動搖中國的國防體系和軍工體系完全是癡心妄想。中國軍工企業早就實現產品自主化。而在經歷美國多次制裁後,中國沒有被打趴下,反而更強大。

大肆渲染“中國威脅”的沃爾夫21日還稱,美國國土安全部將發佈一份商業建議,警告不要使用與中國有關的公司提供的數據服務和設備。他說,該部門正在審查TCL等中國製造商,因爲TCL在所有電視機中“安裝了後門”,且是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才成爲世界第三大電視製造商的。對於這種競爭不過就抹黑的陰暗做法,宋忠平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可以用幾個詞語來形容:黔驢技窮、窮兇極惡、挾私報復。

美媒:拜登會“選擇性地”挑戰中國

《星島日報》評論說,特朗普下個月20日就要離開白宮,但他攻擊中國的行動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顯露出最後瘋狂的意味。報道稱,本來特朗普還想加開一槍,由他委任的國家情報總監拉特克利伕力主在一份提交國會的報告中,更突出中國“干涉美國大選”的作用。但因其他情報官員大力反對,認爲中國對大選的影響微乎其微,導致報告被擱置。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22日稱,特朗普在卸任前對中國採取更嚴厲措施,將使當選總統拜登在處理日益緊張的美中關係方面陷入困境。《紐約時報》說,拜登入主白宮後,他的待辦事項清單中有關稅問題、新疆問題以及一場人們對數據、主權和權力質疑的“科技冷戰”。拜登一直說要重建被疫情壓垮的經濟,這可能會讓人憂慮他是否能專注外交事務,特別是需要很多修復工作的對華關係

《星島日報》說,對於特朗普激進地推出多項反華政策,拜登目前沒有表態。但這可能令他陷入更大的被動。因爲這些極端措施不僅損害中國利益,也損害美國企業的營商機會。拜登上臺後推翻這些措施越多,就會招致特朗普和共和黨鷹派越猛烈的攻擊,坐實他對華軟弱的“罪名”。

《紐約時報》專門召集一個專家小組舉行線上會議,討論當今美中關係的現狀,以及在拜登執政期間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該報說,小組成員普遍認爲,拜登將對中國保持強硬立場,但會選擇性地進行挑戰。耶魯法學院的薩姆·薩克斯認爲,拜登將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方法”,他會問“真正的國家安全風險存在於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