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1+6” 劇透明年中國經濟走向

(原標題:非常“1+6”,劇透明年中國經濟走向)

明天會更好

距2020年結束已不到40天。歷經種種挑戰後,當前中國經濟形勢怎麼樣,下一步經濟工作怎麼辦,備受關注。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24日晚在釣魚臺國賓館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沃爾夫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萊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里亞和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夸爾斯舉行第五次“1+6”圓桌對話會,並共同會見了記者。

海內外關注的問題,這次會議給出了回答。

——期待中國經濟明年回到合理運行區間

中國不僅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經濟恢復進度也領跑世界。包括IMF在內的不少國際組織此前都預計,今年中國將是全球唯一一個能夠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

李克強稱,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我們統籌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穩住了就業和經濟基本盤,中國經濟全年能夠實現正增長,這十分不易。中國經濟今年有把握實現正增長,期待明年回到合理的運行區間。

他表示,中國經濟能夠穩定恢復,得益於圍繞保市場主體實施了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保住市場主體就能保住就業,有就業就有收入和消費,就能推動經濟增長;得益於並行推進改革開放,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還得益於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

分析人士認爲,考慮到中國經濟恢復的動能還在持續集聚,明年迴歸正常軌道可期。

官方數據,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連續8個月位於榮枯線50之上,表明企業生產活動的擴張基礎相當紮實;投資、消費也在加快恢復。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稱,全面落實宏觀經濟政策、全面深化改革使中國經濟供需兩端得到持續改善,經濟基本盤更加穩固,這將繼續提升經濟運行的內生動力。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看來,2021年中國經濟不僅將回到正常運行軌道,還可能成爲全球經濟增速最高的主要經濟體之一,有望繼續發揮全球經濟恢復“發動機”作用,疫情期間中國經濟增量對全球的貢獻比例甚至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

——保持政策的連續性有效性可持續性

李克強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們將集中精力抓發展、辦好自己的事,繼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保持政策的連續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保持政策連續性,意味着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有爲的財政政策和穩健靈活的貨幣政策,強化就業優先政策,給市場以穩定預期;而注重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則表明一些疫情期間的“非常規”舉措有可能會隨着經濟形勢變化逐步退出。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爲,降低整體確定性,防範化解公共風險,是“十四五”時期中國的重要任務。政策具有連續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才能爲中國發展增加確定性。

——更大力度擴大對外開放

李克強稱,我們將構建新發展格局,擴大內需與對外開放並進互促,建設強大國內市場,暢通國內大循環,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鼓勵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吸引更多外資來華,也讓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實現更大互利共贏。

他表示,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我們將在擴大內需過程中更大力度擴大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共享機遇

在疫情導致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性明顯增多情況下,今年中國開放步伐不僅未見放緩,反而日益提速。從新增設一批自貿試驗區,到持續縮減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擴大服務業開放,再到加快推進自貿協定談判,一系列擴大開放舉措不僅增強了中國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助推中國經濟加快恢復,也爲世界經濟注入了新的增長點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稱,作爲擁有14億人口、逾4億中等收入羣體大國,中國的市場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中國在擴大內需的同時開放強大的國內市場,不僅能夠有效釋放超大規模的市場潛力,推動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也有助於全球分享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紅利

此前官方已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出,將擴大教育、醫療、數字經濟等領域對外開放,出臺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和更多國家商籤高標準自貿協定等。有理由預計,來年中國擴大開放將在這些方面取得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