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供應鏈峰會上 大佬們都給了什麼建議?

眼下,國際環境導致了全球化逆流,各國各區域在技術上出現了保護主義,汽車行業也不例外。新冠疫情這個全球都面臨的挑戰導致了汽車供應鏈的脆弱和不確定性。汽車四化和智能網聯汽車所代表的行業發展趨勢,也令傳統汽車行業經歷重塑

在上述背景下,在11月26-27日舉辦的2020中國汽車供應鏈峰會上,主流企業供應商相關負責人專家們對眼下和未來的汽車產業共性問題發表了他們的觀點和建議

“未來進入了萬物互聯時代”,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會議上表示:“爲什麼汽車這麼熱?背後是萬物互聯潛在的價值。”

他表示,智能汽車將會雲集人類幾乎全部的下一代先進技術,沒有一個新技術是和汽車無關的。這一輪的科技革命正在改變社會,汽車在這裡面是新一輪科技革命最大的載體、龍頭和抓手。實際我們汽車並不需要創造多少,只要把新一輪所有數字化技術做重新再組合,就會改變的產業。

這位在汽車行業有着多年觀察經驗的專家認爲,未來和原來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原來是看不見的都一樣,看得見的都不一樣,未來恰恰相反,未來產品發展的趨勢是看得見的都一樣,看不見的都不一樣,這是硬件軟件之間的最大差別。“靠什麼實現看不見的都不一樣?就是通過軟件迭代實現進化性能,這是核心。”趙福全說。

對於今年的特殊環境,他說:“沒有疫情沒有逆全球化,很多大企業也正在思考對於週期比較長的東西做佈局。爲了滿足快速的市場反應,這部分時間的縮短帶來的成本增加,遠比時間的變長丟掉市場更可惜。”

在他看來,轉型再所難免,“長痛”不如“短痛”。

從供應商的角度而言,他們面臨的轉型窗口期比汽車製造商更短,他們更需要走在行業前端。

佛吉亞歌樂電子中國總裁楊衛華表示:“軟件定義汽車,甭管這個概念是怎樣的,無非最後是圍繞消費者需求更容易實現。軟件是基於硬件的基礎,任何軟件都要在硬件上跑,硬件提供軟件的可能性,軟件是在給硬件賦能。”

東軟睿馳汽車技術(瀋陽)有限公司總經理、睿馳達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認爲,軟件和硬件的結合,肯定是新車型的開發速度很快。對於用戶來講,我原來說五年能看到一款新車,現在24個月,甚至可以18個月。速度會更快,最終用戶會多一些選擇。

中科創達執行總裁武文光認爲,車只不過是承載這個智能的東西,在這裡面車的量級比較大,涉及到安全功能,有大的投入和前沿性的研究。對客戶來講如果不用軟件定義汽車,車會被淘汰,某種程度上是被動的,是逼着走,對客戶來講更多的是新需求和其他需求的增長。這時候軟件能提供很多的價值。

作爲造車勢力頭部企業之一的負責人,蔚來汽車執行副總裁沈峰表示,因爲智能化的出現,所以出現了很多很多新型的公司,做顯示器的、做控制器的、做芯片的、做算法的、做大數據的、做APP的各種各樣。“我們看到很多新的現象的產生,很多新的公司的誕生,很多新技術的發生。以往單一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少了,很多事情是一起協同做。蔚來通常是把這個單一的關係描繪成一個獨奏,現在變成交響樂形式,很多(廠家)放在一起來實現一件事情。”

供應商與主機廠之間的供需關係不再單一,供應商之間的級別也變得不再涇渭分明,大家合作關係已經大於供需關係。

不僅是供應商的思維發生了轉變,就連最據“傳統味道”的諸如一汽這樣的央企也已經產生了強烈的求變慾望。

中國一汽總經理助理兼產品策劃項目管理部總經理樑貴友分享說,中國汽車產業進入了4.0時代。1.0時代是第一汽車製造廠建廠,幾乎是手工製造。2.0時代就是大衆、通用和國內車企的合資時代。3.0時代是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時代。

而4.0時代,汽車產品由交通工具向智能服務生活空間轉變。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國忠認爲,供應鏈供應鏈的生態圈不再僅僅是供應商、製造商、批發商、零售商和服務商,也不僅僅是單純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三流合一,現在已經將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的新技術和供應鏈的服務結合在一起了,形成了一個聚合的多元性的組織。

在他看來,供應商的管理是採購戰略核心的話題,不僅決定了企業的成長空間,也決定了企業發展的健康程度。

相比本土企業,海外車企除了在信息和智能技術上更加投入之外,他們更先一步關注“可持續發展”話題。沃爾沃汽車亞太區採購副總裁李海在會議上表示,供應商在2025年之前排碳量要下降25%;在2025年使用25%的可循環材料。

“過去採購戰略和對供應商的瞭解,一般是QSTP(Quality、Service、Technology、Price),在我們的轉型當中必須要以可持續發展爲中心,”她指出:“爲什麼要提可持續發展?大家都知道我們是問題的製造者之一,汽車工業確實給環境帶來了一些衝擊,所以我們必須要成爲問題的解決者。第二是政府的法規和市場要求。第三不是一個個要求做到就可以了,那個時代已經遠遠過去了,現在是市場的要求,消費者的要求,他們需要從講責任的、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的主機廠的手裡買到環保健康的產品,這已經變成了市場的剛需。”

眼下的汽車供應鏈體系,資源要素正在重新整合,生態正在重新構建,無論是傳統主機廠、零部件供應商還是造車新勢力,都應當且正在認識一個不可逆的趨勢——轉型、合作、共贏,纔是未來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