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餘碩博研究生爲何被清退?知名高校專家深度揭秘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發佈的一則“擬清退33名博士研究生”通知引發熱議,再次將“清退”碩博研究生拉回到大衆視野中來。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千餘名碩博研究生,原因涉及“申請退學”“未報到入讀”“已超最長學習年限”等各個方面。

爲何會有如此多的碩博生被清退?國內在碩博研究生培養方面是何機制,下一步又有怎樣的發展方向呢?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試圖揭秘千餘碩博研究生被清退背後的原因。

現象

千餘名研究生被清退

有的讀博竟長達15年

記者注意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一則“關於對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的公示”中明確表示,擬對超過最長學習年限的博士研究生做退學處理。其中,擬退學處理但未聯繫到的博士生有33人。從公佈名單學號上分析,此次被退學的學生裡,讀博時間最長的博士研究生已有15年。

經梳理不難發現,“清退”二字在高校出現的頻率之高。早在今年4月份,吉林大學就有20多個學院發佈公告學校超期研究生已超100人。但對於正積極準備論文答辯的超期研究生,可以給予答辯機會,超期不能答辯的研究生將按退學處理。

5月中旬,中南大學發佈通知稱,截至目前,共有10名研究生休學期滿已超兩週仍未提出復學申請。對於6月3日後仍未辦理復學手續的研究生,研究生院將上報校務會給予退學處理;6月中旬,寧夏大學發佈通知,同意自願申請退學的17名研究生按退學處理;6月底,上海師範大學發佈公告,對125名超過學校規定學習期限不能畢業的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

綜上可知,近些年有不少大學在“清理門戶”。據 中國之聲今年1月報道,已有近30所高校公佈了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的退學名單,其中就包括了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知名高校。其中,大部分研究生的被清退原因是已超最長學習年限、申請退學等。

對於高校清退不合格研究生的情況,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爲,1300多人被清退,和在校研究生數量相比,依然是一個小比例,但這也傳達出了研究生招錄及畢業情況轉變的信號,“隨着研究生招生規模在擴大,生源成分更加多樣化,部分學生的研究能力、專業素養未必適合研究學習與相關工作,達不到考覈標準就要被‘踢出來’。”

嚴進寬出”轉向“寬進嚴出”

高校人才培養機制在轉型

高校頻頻清退碩博研究生背後,究竟有哪些高校培養機制發展上的變化呢?

“中國以往的高校培養機制是‘嚴進寬出’,所以考大學考碩博非常難,但一旦進入以後,除特殊情況外,都能按學制畢業。這其實是一種前端的競爭,但在學制中間,並不是特別有利於學生的培養。”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西津向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介紹。

據賈西津介紹,國外屬於‘寬進嚴出’,考學競爭經常根據各種綜合考量或是推薦制。但到了博士研究生階段,他們對於學術的要求其實是很高的。“導師根據是否達到學術要求,來決定是否能夠畢業。有些學生可能就會由於研究沒有完成,因此就長期不畢業,或者說很多人拿不到畢業資格。”

賈西津認爲,中國現在其實是處於一個從原來的“高門檻”進入制,在向“寬進嚴出”的一種真正人才培養機制在轉型。“轉型的過程,就會出現兩種制度的特點都會有的情況,因此現在的入口還是有考試性,但更多會出現一種推薦、保送制。而對於‘出口端’而言,現在也採取延長學制,比方說博士生也會有更多的學制。”

“我們的措施就是縮減碩士、延長博士的學制。有的採用相對靈活學制,但還不像國外這麼自由。”說到這裡,賈西津舉了個例子,比方說國外沒有固定年限制,是學術要求性,而不是機械指標性。“因爲中國是在轉換過程當中,因此既有學制,又在向嚴格要求發展。其實,這樣就會出現到了學制沒修完學分、沒完成論文的現象,進而出現了‘超學制’一說。”

研究生長時間畢不了業

與學術要求等因素有關

爲什麼會有更多研究生長時間畢不了業呢,賈西津認爲大概跟幾個因素有關:

一是學術要求的轉換,更加強調學術標準,而不是標準格式的年限,所以標準有可能會提高,進得嚴出也得嚴,進而出現讀博非常辛苦的情況;

二是學生選擇相對比較多,並不都是按照本科、碩士、博士讀上來。尤其到了博士階段,可能是工作以後再回來,本身他的目標也是多元性的。“還有很多學校在答辯環節加入了更多的考量,比方要求發論文,如果學生達不到,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超時’了。”

“至於中國爲什麼還有幾年制的硬性要求,其實是跟資源佔用有關的。比方說在學籍的時候,會有提供住宿、公共財政支持等的資源利用。存在資源佔用過多的情況,學校就有數量上的控制,就會出現清退學籍這種考慮。”賈西津說。

一位曾經讀博的高校教授也認爲,現在高校都是“刀刃向內”,被清退的研究生大都是年齡較大的在職博士生,難以畢業與他們的工作、家務、生活環境等因素有很大關係。

“既然是人才培養的高端環節,高校會在時間上對研究生實行倒逼機制。做學問固然注重積累,但並不是給你無限期的時間,因爲你要考慮碩博生長時間不畢業的資源佔用、招生等的成本。”該教授介紹。

高校應權衡競爭發文指標

建立一種新的培養模式機制

之所以存在高校清退碩博研究生的現象,賈西津認爲,這其實是由原來的考分制,轉向一個嚴格學術標準的轉換過程出現的情況。

“對於學校來說,未來的發展應該是進一步定位,應該是爲了人才的培養,而不是把學生套入一個學制的框框裡。”賈西津認爲,改革方向應該進一步朝向綜合考量來錄取學生,用相應的學術標準來衡量學生的畢業。“但同時可能還要去改革評價標準和學制的硬性要求,也就是評價標準上要不要設立很多客觀性的指標,特別是像國家核心期刊論文等的競爭發文。這些指標性的要求,實際上是可以重新權衡的。”

另外,對於學制要求本身,賈西津認爲,其實應該建立一種靈活適應這種新的培養模式的機制。而不是用原有的固定學分制,來套用這種新的培養模式。“改革方向其實是朝向更加符合這種現代教育的培養體制發展。”

援引安徽師範大學校長張慶亮接受媒體採訪時所提到的,要分類制定研究生畢業和學位授予標準和條件,積極探索和試行研究生培養淘汰分流機制,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不斷完善自我診斷評估學位點合格評估制度,開展研究生滿意度調查,建立畢業研究生質量跟蹤機制,及時發佈研究生教育質量年度報告,自覺接受全社會質量監督,大力造就具有“人文情懷、科學精神、國際視野”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

原標題:千餘碩博研究生被清退,背後有啥原因?知名高校專家深度揭秘

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