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幫推出輔導老師“家庭陪伴計劃” 讓教育更有溫度

近日,作業幫鄭州分校短訓班輔導老師陳威振在公司樓下面館給老闆的兒子“義務”講題被同事拍下。不到10分鐘,陳威振就把一道複雜的初一數學題講得明明白白,甚至還在考慮能否運用作業幫的“大招”獲得更快的解法。

儘管並非自己的學員,但“解惑”早已成爲陳威振身爲輔導老師的一種習慣:“孩子遇到了學習上的問題,不管是不是作業幫的用戶,咱作爲輔導老師,都得要對得起‘老師’這兩個字。”

輔導老師可能是21世紀真正的“斜槓人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份新興職業開拓了“老師”的維度。課下講得了習題、改得了作業,監督學習和陪伴成長兩不誤,很多時候還能充當孩子與家長之間矛盾的粘合劑

2020年9月,作業幫推出輔導老師“家庭陪伴計劃”,與北師大心理專業專家團隊合作,旨在當輔導老師處理學生與家長的情緒問題時,爲他們提供更多系統性的幫助。

僅僅兩個半月,就已有2500名輔導老師自發響應參與,跟進了170多個典型案例,涉及孩子問題行爲、家長教養方式親子關係、家校溝通等問題。

在線學習服務師登場 逾九成持有高學歷

輔導老師,其實是在線教育這個賽道進一步職能細分的產物。它的正式名稱叫作“在線學習服務師”,2020年被人社部認定爲一種新興職業羣體,指的是在線上教育中爲學習者提供個性、精準、及時、有效的學習規劃、學習指導、支持服務和評價反饋的人員。

常常有一種誤解,以爲輔導老師主要負責溝通和“賣課”,在專業功底上比不上主講老師。但其實,輔導老師比想象中更加“全能”。

今年9月,國內最大的K12在線教育平臺作業幫聯合北京師範大學統計學院發佈《2020年在線學習服務師(輔導老師)新職業羣體調研報告》。

報告顯示,在作業幫等一些頭部的在線教育企業,輔導老師的工作內部包括新生家訪、催到課、出鏡、跟課、批改作業、答疑解惑等多項內容。此外,輔導老師還承擔了制定學習規劃、心理疏導等工作內容。

輔導老師的人羣的畫像顯示,這一羣體主要爲95後,九成以上從業者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超過七成爲年輕女性。

這意味着一種更接近“亦師亦友”的相處方式:他們擁有高學歷帶來的專業水平,和更細膩的同理心,更貼近05後、10後的生活經驗。

充當親子間矛盾粘合劑 提高溝通有效性

必須要承認的是時代變了,教育環節上的每一個人——學生,家長,老師,擔子都比10年前變得更加沉重。重壓之下,人們的情緒經常倒向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敵視,互相埋怨對方做得還不夠多、不夠好。

“對立”只能是火上澆油,更值得社會探索的方向,是給這些壓力找到更多的出口。儘可能去彌合被焦慮支配下,那些因溝通不善帶來的裂痕

作業幫成都分校的輔導老師閆本瓊,就曾經這樣解開過一個學生的“死扣”。班上一個名叫萱萱的三年級學生,眼看着從活潑開朗變得消沉沒幹勁,和家長之間的話也越來越少。

通過與她媽媽電話長談,閆老師才發現了問題的癥結在哪裡:無論在家裡還是平時在學校,萱萱得到的認可與耐心都太少了。

這個二胎家庭裡,有着無數家庭教育困境的縮影:爸爸總是缺位,媽媽工作十分繁忙,有限的好脾氣與時間讓她常常覺得“孩子有點笨,講題講不清楚就忍不住發火或者打她”。

在學校好不容易作業表現突出一次,老師也不以爲意:“你這個能做對,不是因爲你自己,是因爲你有家庭教師”。連萱萱媽媽都難以釋懷這樣的輕視,在電話中對閆老師哭訴:“就表揚她一下,會怎麼樣嘛!”

無獨有偶,作業幫西安分校的李榕老師,也曾像這樣解決過一對母子之間的難題——打遊戲。母親心急如焚,輔導老師也花了不少工夫,才用聊遊戲、表情包鬥圖這樣令人放鬆戒備的方式,聽到了福建男孩田田真實的心聲

原來,田田並非不想好好考大學,只是自控力太差。在遊戲中獲得的被認可感——每次帶隊友獲勝,隊友會一個勁兒誇他“厲害”、“大神”,這成了他在學校和生活中唯一的成就感,讓他忍不住沉迷其中。

媽媽因愛而生的指責和焦慮,那些過於急切的關心,反而對他來說是避之不及的壓力。這樣的情況見多了,輔導老師們反而很難苛責家長的強勢。他們在電話裡聽過太多父母焦急得沒有頭緒的求助,也聽過他們無奈的苦水:“等你真的做了父母,就不可能永遠那麼有耐心了”。

這話不假,但也使輔導老師們所做的工作更顯珍貴——他們先填補了這塊缺失的拼圖,然後幫助那些被焦慮傷害的家庭重新聆聽對方。

在線教育的發展大大彌補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後果。輔導老師這一職業的誕生,也是在推動這一過程能真正落實到孩子的書桌上。有些三四線城市的孩子跟着爺爺奶奶生活,課後作業遇到的問題不知該找誰問,線上的輔導老師及時填補了這個空白,讓孩子免於掉隊。

李榕老師還幫助過一位來自河北小縣城、父母離異的15歲女孩。女孩平時極其缺乏安全感,渴求用知識改變命運,卻差點因爲經濟條件終止在作業幫的學習。幸而李榕老師細心開導女孩,並幫她申請了作業幫的助學金,在這條艱難的逐夢路上拉了這個孩子一把。

推出“家庭陪伴計劃” 已跟進170多個典型案例

面對教育這件事,沒有一個家庭裡的矛盾和難處是完全相同的。作業幫的輔導老師也常常接收到孩子與家長的“求救”信號,希望自己能提供給他們更多的支持。

面對這種需求,作業幫於今年9月底推出了輔導老師“家庭陪伴計劃”,與北師大心理專業等專家團隊合作,旨在當輔導老師處理學生與家長的情緒問題時,爲他們提供更多系統性的幫助。

僅僅兩個半月,就已有2500名輔導老師自發響應參與,跟進了170多個典型案例,涉及孩子問題行爲、家長教養方式、親子關係、家校溝通等問題。

雖然輔導老師的關照與專業人士的介入也並非一勞永逸,最大的難點也正在於,一種教育習慣和認知不可能三天之內就改變。但還是有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想在課堂之外也爲孩子撐起一把“保護傘”,掃除他們的學習生活中本不該有的荊棘

無論是輔導老師這一職業的普及化,還是作業幫“家庭陪伴計劃”的支持,它們都是一種全新的探索,更代表着一種返璞歸真的反思——讓學習迴歸學習,教育迴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