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又向中國提要求了 這次是棉花

(原標題:澳大利亞又向中國提要求了,這次是棉花……)

“澳大利亞棉花成爲對華貿易緊張的最新犧牲品”,澳廣播公司(ABC)16日報道稱,澳兩家棉花行業協會當天發表聲明稱,得知“中國有關部門近來已阻止國內紡織廠使用澳棉”,該行業對此感到失望,正與澳政府合作,瞭解有關事態進展。澳貿易部長伯明翰16日稱,正尋求從中方獲得更多信息。他要求中國“排除對澳大利亞棉花的任何歧視性行動”。

據ABC報道,對華出口通常佔到澳全國棉花產量的65%。去年,澳對華出口棉花總額超過11億澳元。法新社稱,澳棉出口的價值和數量波動較大,近年來由於中國提高對美國棉花的關稅,澳棉“受益匪淺”。據報道,中國政府爲保護棉農利益,對棉花進口實行配額制度。2020年中國棉花進口關稅配額總量爲89.4萬噸。美國CNBC網站16日稱,這些棉花需繳納約1%的進口關稅。但如果超過配額,則將被徵收40%的關稅,鑑於市場價格,這在商業上不可行。

(資料圖)

農業部長利特普勞德16日呼籲中方對情況進行“澄清”,並提醒中國承擔的公平貿易義務。 法新社稱,中國近來針對澳商品的許多貿易措施都沒有得到官方確認或充分說明,從而加劇了對北京正在發動一場“影子貿易戰”的猜測。ABC稱,澳棉行業正準備應對或將到來的“毀滅性打擊”。此前已傳出澳大利亞煤炭“被中國禁止進口”,中方已對澳大麥加徵高額關稅,對澳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

相關推薦:

背後一刀!澳大利亞每年賺中國7200億 還四處潑髒水

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

01

說起澳大利亞,情感複雜。

澳大利亞商品的最大進口國,就是中國。從鐵礦石到大麥再到牛肉,而我們“出口”到澳大利亞最多的,應該就是留學生買房客,裡外裡澳大利亞靠着中國掙了不少錢。

就像今年,雖然疫情影響很大,但前三個季度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貨值就達到了6007億。

按理說,大客戶,貿易關係這麼緊密,關係應該過得去啊。

恰恰相反,最近這十幾年,跟中國貿易摩擦最多的,就是澳大利亞。

早年間,中國鋼鐵行業大發展,需要從澳大利亞購買鐵礦石,因爲需求旺盛,再加上鐵礦石公司僱傭的中國人胡士泰太能幹(戳鏈接閱讀),整整6年的時間裡,中國鋼企因鐵礦石價格上漲多支出約7000多億元,約是同期中國鋼鐵企業利潤總和的2倍,相當於當時澳大利亞GDP的10%。

最後,雙方談判桌上打了多個回合,胡士泰也被判了十年有期徒刑。

這類摩擦一直都有,小到奶粉,像不久前澳大利亞議員就建議禁止把奶粉出口到中國,認爲掃貨出口到中國就是有罪,而且應該被判刑。

大事更多。

比如此前澳內閣成員密集表態,多次指責中國處理疫情不力,他們還希望能夠成立一個獨立的審查組織,“進入某些國家”開展調查,以確定疫情爆發的具體原因

懟中國的範圍還很廣,澳大利亞一家保守派智庫將目光瞄準了中國在南極的科學考察站,對中國在南極的科學考察進行了各種指責。

當然,華爲這事他們也沒拉下,一直跟在美國人後面一起排斥華爲,搞“中國威脅”論,甚至還時不時在南海問題上挑釁,讓很多人無語。

基本訴求就是你的錢我要賺,賺錢的同時還要罵人。如果真是事實也就罷了,偏偏老是拿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說來說去,搞得關係迅速惡化,基本到了30年最差的階段。

02

當然,咱們也不會一直被動,上半年打出了一系列的組合拳

1、前兩天說是不買澳大利亞的煤炭了。

這事沒有官宣,但據說很多廠子都接到了通知,這個對澳大利亞影響大嗎?

還是不小的,現在澳大利亞25%的焦煤和熱煤都是出口到中國。如果中國不買了,澳大利亞每年將遭受將近140億美元的損失,大概佔到外貿額的5%。

當然澳大利亞的官員也說了,這是中國正常的額度調配。可惜市場不認,13號的時候澳最大煤炭商Whitehaven下跌6%,能源公司New Hope的跌幅同樣達到5%。

2、再早一些是中國調整了鐵礦石進口檢驗監管方式。

鐵礦石是中澳之間最大的外貿產品,從6月1日起,我們將之前施行的對鐵礦石逐批進行檢驗調整爲按企業申請實施,監管提升了一大截。

澳大利亞的鐵礦商人就慌神了,去年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了6.65億噸鐵礦石,均價在600塊出頭,監管政策影響的可是4000億的生意。

3、就在調整鐵礦石政策的幾天前,商務部還發布了反傾銷立案調查結果:

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大麥存在傾銷,國內大麥產業受到實質損害,決定對伊魯卡信託、麥克唐納家族合夥等多家澳大利亞公司徵收73.6%的反傾銷稅,以及6.9%的反補貼稅率,徵收期限爲5年。

全球大麥進口最多的是沙特和中國,兩國進口量都在18%左右。而最大的大麥出口國是澳大利亞,他們的最大買家是中國,佔澳大利亞出口的65%。

這關稅一加,澳大利亞大麥就很難賣了。

4、再早一些時候,是澳大利亞牛肉。

5月中國暫停接受四家澳企的牛肉產品進口,原因是澳大利亞這四家加工企業的牛肉在經過中國海關時候,檢測不達標。

這四家企業佔據了澳洲對中國澳洲肉類出口的35%,這不是一個小數目,隨着出口肉類的失敗,可能會導致近35億澳元(約合152億人民幣)的澳洲紅肉行業的出口貿易落空。

除了這些人的生意受影響,還有些人憂心忡忡。

比如,大家經常喝的一個紅酒——奔富,它也是澳大利亞的,正在計劃明年分拆上市,母公司富邑集團的收入增長几乎全是中國市場貢獻的。他們擔心,一旦中國禁止進口澳大利亞葡萄酒,就會對富邑集團造成毀滅性打擊。

而中國“出口”到澳大利亞最多的留學生和買房客,這半年受疫情影響也是直線往下掉,澳大利亞的專家已經預測悉尼房價要大跌30%了……

03

這些限制政策看着很密集,不過確實在過去十幾年裡反反覆覆出現很多次了,作爲大客戶,澳大利亞跟中國的關係很有意思。

其實雙方是有過蜜月期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推出了4萬億計劃,開始大搞基建,對鋼鐵煤的需求都大幅提振,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澳大利亞,他們也成爲危機中唯一未現嚴重衰退的西方發達國家,還迎來了三年GDP的高增長:

這期間,澳大利亞國內都在說,之所以幸運全靠中國。

到了2019年,澳大利亞賣給我們1039億美元(7273億人民幣)的貨,佔全部出口的38.2%。

出口額前三名分別是中日韓,但中國遠超日本一倍多。

近年來中國在農產品上實行了買買買的策略,小麥大豆肉類進口量都在上升,尤其對於牛肉的進口越來越多。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大型農場養牛種大麥都很方便,正好對上中國的需求,收入越來越多。

04

一般人不會對大客戶動不動就吆五喝六的,這也就成了一個謎,爲什麼經貿往來如此頻密,關係卻越來越差?

原因衆說紛紜。

比如有人認爲澳大利亞只是想掙錢,骨子裡是瞧不上中國人的,像上個世紀初澳洲大陸搞大開發的時候,移民政策當中就有一條要求“歐洲血統”,後來華人勞工也被運過去參與開發,卻一直受到嚴重不公的對待,活兒幹得最好最多,收入待遇最差。

高曉鬆也曾經在自己的節目裡談到自己的觀感,認爲在那麼多移民國家當中,澳大利亞的種族歧視最嚴重的。

新冠爆發期間,歧視就更嚴重了,墨爾本東部的一位澳大利亞永久居民、華僑傑克遜(Jackson)一家近日連續兩晚遭到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種族歧視攻擊。車庫門口被人噴上了種族歧視的話語:

還有人認爲,關係不佳是因爲澳大利亞患上了“中國焦慮症”,自從2017年開始,澳大利亞開始對中國的實力感到擔心,擔心經濟安全“過於依賴中國”,這樣遲早會付出代價,澳大利亞政府更多地希望取悅美國併爲此不斷努力,所以就出現了各種奇葩狀況,像4月份,上半個月在高度讚揚,下半個月就變成了各種抨擊。

05

只不過,不是所有人都這麼想,挑事的人中政客居多,着眼現實的人還是更多一些,畢竟大家不都是靠動動嘴皮就能生存。澳大利亞和美國一樣是聯邦制,地方自主權很大,有時候跟聯邦政府還不是一條心。

此前維多利亞州政府就和聯邦政府槓上了,因爲維多利亞州參與了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說白了就是和中國“走得很近”,聯邦政府非要批評它違背澳大利亞的國家安全利益。

維州的財政部長帕拉斯直接反駁了:“對任何單一國家進行誹謗的想法都是危險的、有破壞性的,並且在許多方面可能是不負責任的。他們不需要對一個遭遇了痛苦並且需要恢復自己經濟的國家進行侮辱。”

西澳大利亞州也對聯邦政府很不滿,州長馬克·麥高恩說,他承認外交政策由聯邦制定,但他的州通過向中國出口鐵礦石、天然氣和其他產品度過了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

雙方都有需求,接下來的都是博弈。

咱們能不買嗎?也挺難的,尤其很多產品的可替代性不強,而我們的需求又很大,能供貨的地方不多,只要不撕破臉,生意夥伴還是可以做的。但真要得寸進尺,結果還真不好說,反正咱們都做好了過苦日子的準備,兵來將擋,水來土囤吧。

媒腦補:輪到澳大利亞棉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