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予,沒必要被它嚇壞

“……那個人有沒有什麼幽門之類的,這陣難受到現在還未消除。”

前幾天,張馨予發佈了一條微博,說自己不小心喝了別人喝過的水,此刻正在難受,擔心那個人有“幽門之類的”。

張馨予微博原文

巧合的是,在張馨予發佈這條微博前幾分鐘,人民日報剛剛發佈了一則有關幽門螺桿菌的報道。

報道指出:中國幽門螺桿菌的平均感染率高達59%。

讓張馨予擔心不已的“幽門”,正是幽門螺桿菌

這意味着每兩個人裡,就有一個人中槍。

讓張馨予擔心不已、感染率如此高的幽門螺桿菌,到底是何方妖孽

1

喝一杯幽門螺桿菌

據估計,截至2015年,全世界有超過50% 的人上消化道中存在幽門螺桿菌。

在部分經濟落後地區,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更高,最高的能達到80%以上。

“十人九胃”,如今患胃病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對臭名昭著的幽門螺桿菌也都有所耳聞

但直到100多年前,人們對胃部的認知還是:

“胃裡全是胃酸,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強酸環境,絕不可能有細菌能在這裡生存下來!”

1875年,這個認知終於被打破。

越來越多的醫生、學者和解剖學家,在人的胃部發現了一種“螺旋狀的細菌”。

1982年,病理學家Barry Marshall和Robin Warren正式在實驗室中分離培養出了這種細菌,將它命名爲“幽門彎曲菌”,也就是現在我們常說的“幽門螺桿菌”。

電子顯微鏡下的幽門螺桿菌

它最常見的生存環境,是人類或者動物的胃部及十二指腸區域。

Marshall和Warren在他們的論文中首次指出,大多數胃潰瘍胃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而不是之前大家普遍認爲的“壓力”或“辛辣食物”。

這一發現最初並沒得到重視,不少人對此仍持懷疑態度。

爲了證明幽門螺桿菌的確會引發胃炎,Marshall喝下了一燒杯他培養出的幽門螺桿菌。

幾天後,他開始噁心、嘔吐。10天后,內鏡檢查發現他的胃部有幽門螺桿菌的存在,出現了胃炎的跡象。

這個結果,揭示了幽門螺桿菌的確是胃炎的病原體

喝下幽門螺桿菌的勇氣得到了回報。

1994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承認:人類大多數消化性潰瘍是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導致的。

同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幽門螺桿菌定爲I類致癌物

2005年,Marshall和Warren終於因這項發現,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

爲何談“幽門”色變

先上結論:

感染幽門螺桿菌,並沒那麼可怕。但的確應該注意預防、配合治療。

讓大家對“幽門螺桿菌”產生恐懼的原因,是它經常與“胃癌”掛鉤。甚至有些人直接將“幽門螺桿菌”與“胃癌”劃上了等號。

2006年,一項調查顯示,所有致癌因素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感染幽門螺桿菌”。

整個數據中,77萬例惡性腫瘤發病都跟幽門螺桿菌相關。其中,78%的胃癌可以歸因爲幽門螺桿菌感染。

除了癌症這種“終極疾病”之外,幽門螺桿菌還會引發身體的多種不適,例如:胃痛口臭、脹氣、反酸、噁心、嘔吐……

其中的致病原理,是幽門螺桿菌誘發了一種叫做胃泌素腸胃激素分泌過剩,從而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對胃部造成了傷害。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恐慌。

感染幽門螺桿菌,不等於“一定得胃病”,更不等於“一定得胃癌”。

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裡,大約80%沒有表現出任何症狀,大約75%的感染者會發展成胃炎。

也就是說,如果你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通常後果是慢性無症狀性胃炎。

大約只有1%到3%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最終會得胃癌。

雖然不必太過恐慌,但積極預防和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仍舊意義重大。

畢竟沒有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只有0.13%會得胃癌。

3

能不能防?能不能治?

能。

要知道如何預防感染幽門螺桿菌,先弄明白它到底是如何傳播的。

幽門螺桿菌具有傳染性。雖然確切的傳播途徑還不清楚,但人與人之間最有可能是通過“口-口”或“糞-口”來傳播。

通過胃食管反流,生存在胃部的幽門螺桿菌,會滯留在人體口腔和牙齒(比如牙菌斑),混入唾液中,完成傳播。

一般這種形式被俗稱爲“口-口傳播”。

例如共同喝一瓶水、共用一雙筷子、互相咀嚼餵飯(別想歪,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大人照顧嬰兒的時候)都可能把這種細菌傳染給別人。

除了“病從口出”,幽門螺桿菌還能經過胃腸道,隨着糞便一起排出人體,並且在糞便中存活

圖源 / badgut.org

這些攜帶着幽門螺桿菌的糞便,有可能污染水源和食物,造成幽門螺桿菌的二次傳播。

有調查發現:飲用池塘水的居民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飲用井水的居民感染率>飲用自來水的居民感染率。

這也是爲什麼在經濟不發達的地區生活,更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因爲這類地區往往缺乏良好的飲食衛生條件和相關的衛生意識。

知道了傳播途徑,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方式也就一目瞭然。

由於目前臨牀上還未發明出來成熟有效的“幽門螺桿菌疫苗”,所以我們能做的預防方式,大多在於切斷其傳播途徑。

其中最簡單的就是飯前便後洗手、保持餐具的衛生清潔、拒絕食用生冷食材

在外面飯店吃飯的時候,也會因爲餐具消毒不到位而增加感染細菌的可能性

所以有條件的話,可以選擇自帶餐具,或者使用一次性餐具。

此外,還要儘可能少吃火鍋、啤酒、辣椒等刺激胃黏膜的食物,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胃部的抵抗力,從而減少被感染的可能性。

因爲幽門螺桿菌位於“看不見摸不着”的胃部,加上許多人感染之後並無症狀,在預防之外,還要注意按時做檢查。

檢查方式一般有兩種——胃鏡或碳13尿素呼氣實驗。

平時沒有胃部不適的人,只需要在每年體檢的時候帶上這一項就可以。

而一些胃功能不是很好的人,需要更多地注意到“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可能性。

如果出現了長期的消化不良、消化道潰瘍等病症,可以隨時去醫院做下檢查,儘快排除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可能性。

如果你的家族病史中有胃癌史,或者家族病史中有胃癌的高危因素,都建議定期檢查

如果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也不用過於擔心,現代醫學採用的抗生素三聯療法四聯療法,已經能夠清除幽門螺桿菌。

在生活中多加註意,彼此之間保持一定的“衛生距離”,可以很大程度上地減少被傳染的風險。

張馨予在微博評論中也提到“一般都是要分餐

還可以將本文轉發到“相親相愛一家人”,多跟親友科普下,給彼此創造一個更健康的環境。

畢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纔是預防疾病的“王炸”。

文獻參考:

[1]張陽.幽門螺桿菌的前世今生[J].長壽,2019(09):18-19.

[2]張小曼.知道嗎 幽門螺桿菌也會傳染[J].健康嚮導,2018,24(03):41.

[3]唐秀萍.幽門螺桿菌是什麼[J].保健文匯,2019(10):70.

[4]張陽.幽門螺桿菌的前世今生[J].長壽,2019(09):18-19.

[5]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