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煙火與真實記錄

前不久,由蕭寒執導的城市紀實探索節目《奇妙之城》熱播,引發了年輕觀衆鄉愁話題的討論。該片突破了紀錄片傳統的表達樣態,以明星素人雙線敘事的方式,傳達大衆家鄉的眷戀和對城市文化的探尋。

紀錄片邀請藝人蔘與,無非是想賦予這門高冷的影視藝術更接地氣的想象空間。藝人視角與紀實主題如何結合,這個度很難把握。因爲圍繞藝人的各種話題很可能會搶佔了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核心內容——城市文化的風頭。但《奇妙之城》卻規避了這個問題,利用巧妙的藝術表現手法將藝人變爲了素人。在片中,藝人不是聚光燈光鮮亮麗偶像,而是千千萬萬背井離鄉在外奮鬥,渴望回到家鄉探尋往昔故事的普通年輕人中的一員。他們放鬆地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說着當地方言,和舊友嬉笑打鬧。這樣的人物設定和講述方式,拉近了紀錄片中的人物、城市、文化與觀衆的心理距離,從而讓年輕觀衆產生了強烈共情

不論如何呈現,真實才是紀錄片的生命力。創作者在用藝人烘托城市魅力的同時,用城市文化滋養着觀衆的心靈,讓這部紀錄片受到了不同年齡層、不同知識結構背景的觀衆認同,實現了破壁出圈。在人們的一貫印象中,出圈的紀錄片人物是《舌尖上的中國》裡做空心掛麪的張爺爺,是《我在故宮文物》裡的鐘表師傅普通人生活,成爲人們從紀錄片裡瞭解世界、思考生活的一個窗口。除了藝人外,《奇妙之城》每期節目還追蹤拍攝兩位素人。通過藝人和素人的雙重視角,呈現“爽爽的貴陽”“火辣的重慶”“愜意的廈門”“有歷史縱深感的西安”“令人嚮往的克拉瑪依”“熱情青島”等六座城市。用發生在城市裡的有趣故事,詮釋每一座城市立體全面而又與大衆傳統認知不一樣的奇妙之處,讓觀衆從中窺見城市的靈魂

此外,《奇妙之城》在影像語言上還進行了創新嘗試。在每一集結尾處,創作者都在配樂上選取了具有當地特色音樂音樂聲與解說詞兩相呼應,彰顯了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真實接地氣”“想去打卡”等留言頻繁出現在彈幕上,觀衆隨着鏡頭和音樂的指引遊歷紀錄片中的城市,開啓了一場心靈之旅。在疫情背景下,說走就走成了一種奢侈。從這個角度看,《奇妙之城》撫慰了大衆的鄉愁,治癒了他們的心靈。不過,《奇妙之城》裡雖然城市文化是主角,但美中不足的是對城市文化內涵的挖掘不夠深入。在對西安這座城市的呈現上,該片創作者用大量筆墨描摹大唐文化延續至今的影響,體現出了一種歷史縱深感。但遺憾的是,這種創作深度在對其他幾座城市的表現上未能體現出來,對歷史文化的挖掘還應繼續延展。

《奇妙之城》中打動觀衆的除了真實,還有濃郁的人間煙火氣息。片中衆多年輕人的故事,組成了一幅中國青年的奮鬥圖譜。在這裡,他們對人生有追求,他們努力在自己的領域實現着價值,他們對生活、夢想有着自己獨特的認識與理解,他們是當代中國無數年輕人的縮影。正是這羣積極奮鬥着的青年們,讓觀衆尤其是年輕羣體在探尋不同的城市文化過程中審視自己,思考人生,從而獲得了一種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