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清體育和藝術表演的邊界,還"校運會"本來面目

來源:中國教育報刊社

作者:鍾洪堯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近期,不少學校都在開展校園運動會。在體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的現實背景下,我們也該對運動會有更深入的思考。一段時期以來,運動會的比賽項目被一再削減,時長被不斷壓縮,主題過度泛化,運動會本身對學生吸引力感染力大不如前。

回顧過去的二十年,校園運動會的名稱也多次更迭。從最初的“秋季田徑比賽”到“校園運動會”,再到時下風行的“校園體育節”,單從稱呼的變遷來看,以體育爲主題的運動會,其內涵沒有得到豐富,外延卻無限擴展。現在的運動會,給我們留下最深印象的往往是載歌載舞的入場儀式,或是某一篇熱情洋溢的賽場通訊稿”。

造成這一局面,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方面,出於安全考慮,鉛球鐵餅標槍等帶有較大風險的項目被“開除”出運動會,“田賽”僅留跳高、跳遠兩項作爲代表,“徑賽”中的男子3000米長跑耗時過長觀衆熱情不高、賽後學生身體恢復存在不確定性等原因,也被“請”出了比賽項目,“田徑運動會”徒有虛名。另一方面,爲兼顧公平營造人人蔘與的熱烈氣氛,學校舉辦運動會時,趣味性娛樂性項目越來越多,藝術表演成爲首選。

體育具有競爭性參賽者在同一標準下有顯而易見的輸贏,運動會的入場表演則更多應歸入藝術類範疇。遺憾的是,時下體育節對此卻樂此不疲。就班級參加體育節評比的實際來看,只要入場式搞得好,通訊稿寫得多,家長送過來的飲料食品夠氣派,班級就能在多項體育節評價要素中拿高分。參賽項目少點,比賽得分低點,對班級參與體育節的成效影響甚微。

體育和美育工作雖多有交叉,但其邊界還是存在的。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但是,體育工作要“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美育工作則須“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兩文件表述的區別印證了不能將體育和美育混爲一談。

校運會作爲體育工作的重要表現形式,首先應該恪守體育的主題。爲此,學校要有明確的導向和指引,既不追求運動會上的“歌舞昇平”,也不主張藝術節裡的“爭先恐後”。這樣,體育和美育才能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舞臺”,才能綻放各自的光彩

校運會是一年一度的校園盛事,更是檢閱學校體育工作成效的重要窗口。爲此,要確保體育在校運會的主體地位,釐清體育和藝術表演的邊界,還校運會本來面目。這也是貫徹落實《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