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健康赴港IPO獲批 近9成收入靠“賣藥”

(原標題京東健康赴港IPO獲批 近9成收入靠“賣藥”)

繼2020年9月27日遞表之後,京東健康又於日前完成了聆訊後資料集的上傳。

11月15日晚間,港交所網站披露了京東健康通過聆訊後的招股書,其將很快在香港主板上市

這也意味着,京東健康將成爲繼平安好醫生、阿里健康之後又一家在港上市的醫療健康平臺

1

收入主要來自醫藥和健康產品銷售

京東健康源自京東集團2014年開始獨立運營的醫療健康業務,是集團在京東數科、京東物流之外的第三個獨角獸企業,也是集團在零售、物流、數科後的第四大業務板塊。

招股書顯示,京東健康的主營業務爲零售藥房及在線醫療健康服務前者後者提供優質流量,後者爲前者創造需求;兩大業務的強協同效應最終形成了京東健康“醫、藥聯動”的閉環體系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於2019年按收入計,京東健康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醫療健康平臺,錄得總收入108億元人民幣。同時,京東健康也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零售藥房,市場份額爲29.8%。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東健康的在線電商平臺擁有超過9000家第三方商戶,平臺活躍用戶爲7250萬;2020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的日均在線問診量近9萬人次,平臺累計用戶1.5億。

股權結構來看,IPO前,京東集團間接持有京東健康81.04%的股權,爲公司控股股東。高瓴資本爲第二大股東,其控制的SUMXIHoldings Limited持有京東健康4.49%的股份,TritonBidcoLimited持股3.16%,中金公司持股2.37%,中國人壽持股2.26%。

業績方面,2017年至2019年,京東健康的總收入分別爲56億元、82億元、108億元,2020年上半年的總收入爲88億元,同比增長76%。剔除公允價值變動和非經常損益項目,京東健康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分別爲2.1億元、2.5億元、3.4億元和3.7億元。

不過,上述龐大的收入嚴重依賴於自營醫藥和健康產品的銷售。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2019年,來自醫藥和健康產品的銷售收入分別爲49.07億元、72.55億元以及94.35億元,佔比超過總收入的87%。2020年上半年實現醫藥和健康產品的銷售收入76.93億元,佔比87.6%。

而京東健康的服務收入在整體收入的佔比要相對較小一些,這部分收入包括提供線上平臺及廣告服務、向用戶提供在線醫療健康服務以及向醫院提供智能解決方案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京東健康線上平臺、廣告及其他服務營收分別爲6.46億元、9.14億元、14.07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爲11.6%、11.2%、13%。2020年上半年實現服務收入10.84億元,佔比達12.4%。

2

三足鼎立的互聯網醫療“賽道

健康產業無疑是個能量巨大的產業,不僅僅有龐大的市場需求而且關係到國計民生。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2019年的醫療健康支出總額排名位居全球第二,預計將從2019年約6.5萬億增長至2024年10.6萬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10.3%。

站在更加廣泛的角度來看,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大健康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人民幣8.13萬億,預計2030年將達到21.77萬億,複合年增長率達9.4%。

然而,中國互聯網醫療還處於數字化初級階段。2019年,中國僅有2.4%的藥品通過醫院之外的在線零售藥房分銷,在線問診佔總門診諮詢量的6.0%,大健康市場的數字化比例僅佔中國醫療健康支出總額的3.3%。

隨着互聯網發展越來越成熟,互聯網+健康已經逐漸被認可和期待。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互聯網行業,進軍醫療健康領域的巨頭不在少數,而BAT可謂先行者,搶先佈局這一“賽道”。

具體來看,騰訊於2014年通過投資的方式涉足醫療,並依靠自身的社交優勢做醫療業務;阿里巴巴則在2014年戰略投資中信21世紀,後更名“阿里健康”,正式開啓醫療佈局;百度很早也成立了醫療事業部,後大力發展醫療AI。

京東從2014年佈局非保健類醫藥電商零售做起,2017年首批拿到互聯網醫院牌照,到現在,京東健康已經形成了B2B、B2C、O2O等全模式醫藥零售。

據瞭解,在上述資本玩家之中,阿里健康在2015年借殼上市,平安好醫生在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如今京東健康上市在即,也有望成爲平安好醫生、阿里健康之後又一家在港上市的醫療健康平臺。

那麼,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阿里健康三家公司同臺競技,誰更勝一籌呢?就過往業績看,京東健康2019年業務收入達108億元,已實現盈利。而阿里健康2020財年(截至2020年3月31日)營收爲96億元,虧損1570萬元;平安好醫生2019年營收50.65億,虧損18.3億元。

對比之下,京東健康目前顯然是實現了“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