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經洞流失文物以數字化方式加速回歸

新華社蘭州11月7日電(記者張玉潔)流失海外敦煌藏經洞文物正在通過數字方式加速回歸,首個由中方主導的數字化迴歸項目正在籌備之中。

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羅華慶在11月7日於敦煌莫高窟舉辦的“紀念藏經洞發現120週年學術研討會”上介紹,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敦煌研究院計劃開展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數字化迴歸項目。這一項目將通過國際合作,系統調查整理海外收藏的藏經洞文物。在對文物數字化採集的基礎上,建設敦煌藏經洞文物數據庫,在保護知識產權前提下實現資源全球共享。

敦煌研究院在文物數字化方面已有30餘年的經驗。2016年,“數字敦煌”數據庫上線免費向全球共享30個洞窟高清影像資源。

莫高窟是古代東西方文明交融薈萃的結晶。1900年,莫高窟藏經洞被發現,五六萬件珍貴文物出土。令人痛惜的是,約4萬件文物流失到英、法、俄、日等10餘個國家,敦煌成爲“吾國學術之傷心史”。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郝春文介紹,敦煌藏經洞出土的文獻、文物是敦煌學成爲一門學問的重要因素。今天,它們仍是敦煌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早年間,不少敦煌學者漂洋過海只爲一睹藏經洞出土文物的真容膠捲影印技術爲研究提供了便利,但很多細節仍不得而知。

數字技術爲敦煌文獻共享及迴歸提供了重要途徑,目前2個主要項目均由外國主導。1994年,英國圖書館啓動國際敦煌項目(IDP),敦煌文物數字化共享的第一步就此邁開。目前該項目已建立英、中等7種文字的數據庫。2015年,法國國家圖書館向敦煌研究院等機構贈送館藏敦煌文獻的高清數字資源,實現了在法藏敦煌文獻的數字化迴歸。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說,經過百餘年的探索研究,敦煌的價值越來越受到關注。“時代召喚敦煌學者進一步推動世界範圍內敦煌學的發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